武昌一小學生家長為給孩子練膽,批發了幾十支筆讓他去學校推銷,不料遭同學“告密”,幾十支筆被班主任收繳,孩子的膽量鍛煉就此“夭折”。上周,這名新銳父親到校討回了被收繳的筆,感嘆學校教育觀念老化。
劉先生在武漢科技大學任教。他告訴記者,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膽子一直比較小,而且不善于與人打交道。一天,他看到一篇文章,其中介紹國外中小學生在課余推銷商品,以鍛煉社交及財商能力。于是他在下班途中批發了50支圓珠筆,讓兒子拿去推銷。“我告訴他,一支筆的成本價是6角錢,賺的錢他自己得。”兒子對這樣的新奇做法很感興趣,滿口答應了。
之后的幾天,兒子每天都會在書包里裝上一二十支筆去學校推銷,賣出了3支筆,凈賺1.2元。不料,某天孩子回家后支吾著告訴父親,有班干部向老師告狀,舉報他在班上賣東西,結果書包里的20多支筆全部被老師沒收了!“第二天我就去了學校,還沒開口就被老師批評了一通,指責我忽視孩子的教育,讓小小年紀的孩子鉆進了錢眼,居然想賺同學的錢……”在劉先生的要求下,班主任退還了沒收的圓珠筆,并告誡不要再想著賺同學的錢。
劉先生有些沮喪:“過去如果有學生推銷商品,肯定會挨批評,因為你得團結同學,賺同學的錢是大忌,也影響學習;但現在時代變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是全方位的,學校的觀念卻還是沒變。”劉先生不愿就此終止自己的教育,他決定帶著孩子去校外推銷,總之得把孩子的膽量練出來。
采訪中,解放橋小學校長、我省特級教師孫民表示,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提升,類似的“花樣”教育會越來越多,“這是好事,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愿意看到的”。對上述家長的困惑,孫民認為是溝通不夠造成的,如果家長事先和老師、學校溝通,表明自己的用意,估計結果不會是這樣。孫民還說,課改在推進,很多學校愿意嘗試和接納新的教育模式。 (楚天金報 記者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