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60個學生,解答一個文學方面的問題,超過20人的答案高度雷同。原來,他們的答案都是從“百度”上搜來的!
昨日(14日),武漢某大學的李老師哭笑不得:“這樣的考試,還有什么意義?”
李老師這學期上的課程叫《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是一門選修課。昨日是該課程期末考試的時間,李老師的考題很開放,就是一般的隨堂考。題目要求學生們對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這首詩進行賞析。
考試結束后,李老師意外發現,全班60個人,竟然有超過20人的答案幾乎一樣。在“百度”上一搜,原來這些答案都來自這里。
了解真相后的李老師很不舒服:“詩詞賞析可以說出自己的心里想法,那么多人的答案基本上一致,這讓我覺得很奇怪,對于那些能寫出自己觀點的學生我給的分數都較高,而那些百度抄來的答案,不會給高分。”
參加此次考試的學生對此是如何看待的呢?學生小許說:“其實我們也沒想那么多,就是平時習慣了用手機上網搜索資料。正好這首詩不是很熟悉,就不自覺地拿出手機百度了一下,寫的時候思維就不自覺的跟著那個上面的。”
記者了解到,隨著各種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人群中的普及,學生們在日常中已經習慣了上網查資料。加之平時的考試,也沒有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的規定。所以考試中,不可避免會出現此類現象。一位大二的學生說,其實平時上課,使用手機直接拷貝老師的課件也是常有的事情,等到考試時,直接調出老師的課件,答案又準確,又省事。(記者 翁曉波 通訊員 何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