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平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學生大多是外來工子女
和小賴分成一組打耳光的小陳同學,左臉頰留有紅紅的巴掌印
6名小學生被分成2人一組,互打對方的耳光這可不是學生在私底下開玩笑,而是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女老師在體罰學生。
前日中午,在廈門市世平學校,6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因在午休時“跑來跑去”,被班主任陸老師下令分組互打同學的耳光。事發后,其中一名學生的家長憤憤不平,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反映此事。
對于體罰學生一事,昨日,廈門市世平學校的陸老師并沒有否認。她承認,自己的“管理方式錯了”,事后已向這6名學生及其家長道歉,也向全班學生道歉。而該校的楊校長則表示,學校監督上不到位,“肯定有一定的責任”。
楊校長說,陸老師“很年輕,才23歲,剛畢業,到學校也才一個月”,希望家長能夠給她一個改正的機會,學校也會加強對她的教育。
對此,當地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此事很重視,已責令校方從嚴處理。
【學生家長】
孩子臉頰紅腫,放學后呆路邊不敢回家
賴先生10歲的兒子小賴,就讀廈門市世平學校的小學二年級,一家三口住在五通田頭村。由于學校離家遠,為了節省時間,小賴中午便在學校吃飯午休,下午放學后才乘坐校車返家。
“他每天放學后,都是在下午5時15分左右到家。那天,到了5時40分,他還沒回來。”賴先生稱,前日下午兒子的晚歸,讓他和妻子很擔心,他們剛想出去找兒子,就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
“朋友在電話里說,兒子在距家約1公里處的路邊,臉上紅腫一片,說是被老師打的。”接完電話后,賴先生急忙出門尋找兒子。回到家中,小賴哭著說,是老師讓他們幾個同學互相打臉的,“還不能打輕,說要打重些”。臉頰紅腫的小賴擔心被家人看到,下了校車后,遲遲不敢回家。
聽完兒子的哭訴,賴先生既心疼又生氣,“身為老師,適當地懲罰學生,家長也是能接受的。但讓學生互相打耳光,打到臉頰都紅腫,這種做法就很離譜”。于是,賴先生帶著兒子到學校討說法。
【被打學生】
本想互相下手輕一點,但老師讓打重些
昨日下午,記者在事發的學校見到了小賴,以及與他互打耳光的同學小陳。小陳說,前日中午,他和小賴等6名同學在午休時間沒睡覺,在說話,還跑來跑去,后來被老師懲罰了。
記者看到,小陳的左臉頰上有些淤青和巴掌印,“打得輕的話不行,老師說要打重一點”。小陳的說法,與小賴的一致他們都說,當時心里也想“互相下手輕一點”,但老師不讓,下令要打重一點。因為害怕,兩人下手的力度也加重了。
相較于小陳只有左臉頰淤青,小賴的淤青程度更重些他右臉頰有巴掌印,而左臉頰的淤青和巴掌印延伸至耳根。事后,小賴被送到醫院檢查,并無大礙。醫生稱,小賴臉上的淤青要2周才可復原。
【當事老師】
很后悔,向當事學生、家長、全班學生道歉
小賴等人的班主任陸老師承認,她的確“讓班上6個學生互打巴掌”。
“我承認是我的管理方式錯了,但我的出發點,是想讓學生乖一點,學習好一點。”陸老師說,前日下午會懲罰學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幾個受罰的學生經常作業都不按時交,自己剛接這個班級,而這個班級成績在年段里差一些,她想盡快帶好這個班,使班風和成績都能有所提升;二是前日中午午休時,她上了趟洗手間回來,其他班級的老師跟自己反映說,自己班上的學生很吵,一直往外跑,這讓她很生氣,“想懲罰他們一下,讓其他同學也以此為戒”。
“當時學生背對著我,臉腫了我沒看到。”陸老師說,在懲罰學生時,由于站的角度問題,小賴和小陳的臉腫了,她并未發覺。等到她轉身一看,發現他們那紅腫的臉頰,“當下也心生不忍,當場落下眼淚,并給他們揉臉”。
陸老師說,事后她也一直很后悔。前日傍晚,學生家長找到學校來,她就對他們表達了歉意,并與家長一起陪同學生到醫院檢查。而在昨日的早讀時間,她也向6名被罰的學生一個個認錯并道歉,也向全班學生道歉,告訴大家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對。陸老師說,她今后一定會吸取這個教訓,在教育上注意方式。
【學校校長】
這位老師剛畢業,才23歲,希望給她一個機會
事發的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有小學部和初中部。由于學生大多是外來工子女,家長們平日里忙于工作且學校離家遠,大多數學生選擇中午在校午餐和午休。
午休時間是12:50~13:50,一個小時里,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名老師陪伴學生。“這件事上學校監督不到位,肯定有一定的責任。”學校的楊校長說,事發當日傍晚,學校就派一名副校長和2名德育老師一起與學生家長做協調工作,學校也已對當事老師進行批評教育,并帶著老師一起對家長表達歉意。
“這位班主任很年輕,才23歲,剛畢業,到學校也才一個月。”楊校長說,陸老師“由于年輕沒有經驗,當然責任心也有所欠缺,教育方式不對”,但學校也希望家長能夠給她一個改正的機會,學校也會加強對她的教育。
【教育部門】
很重視此事責令校方從嚴處理
昨日,記者就此事采訪了主管該學校的教育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確實發生此事,教育局很重視,已責令校方從嚴處理。
截至昨晚9時記者發稿,賴先生稱,校方提出3000元的醫藥費補償,但他并未答應。賴先生表示,雖然學校及老師表達了歉意,但對于“老師讓學生互打巴掌”這種體罰方法,他感到不能理解,而校方也僅是以“老師年紀輕”的理由解釋其犯下的錯誤,“很離譜,再年輕也不能做出這樣的事,她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自己小學畢業,也不會想以這方式打孩子”。
賴先生說,兒子小賴在該學校讀了兩年,一個學期加上午餐費和車費共1940元,當初選擇離家遠的這個學校,主要是看中學校的環境不錯,但如今兒子被打,他對學校及其老師已沒了信心,“這個學期讀完,就讓兒子換所學校讀,太不放心了”。
心理專家
粗暴的體罰方式,會讓學生產生認識偏差
“對學生采取體罰的方式來教育,肯定是不對的,對學生幼小的心靈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針對此事,廈門市仙岳醫院心理科主任劉發榮說,老師在學生的心里是一個很崇高的形象,老師如果采用粗暴簡單的體罰方式來教育學生,會讓老師在孩子心里的位置逐漸喪失,甚至出現逆反心理,師生關系也會變差,對學生的成長也會不利,特別是孩子對處理問題方式的認識會出現偏差。
劉發榮建議,學校最好能請心理老師,對這6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減輕這件事對他們的影響。同時,這位班主任今后最好能不因這起事情的影響,而冷淡了這6名學生,反而要對這些學生多一些關愛和溝通,增加師生之間的情誼,這樣也會減少學生的心理傷害。當然,這位班主任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向學生進行了誠懇的道歉,應該會讓學生受到的傷害減輕一些。(海峽都市報閩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