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起,本市(北京市,下同)調整幼兒園保教費,同時嚴禁公辦幼兒園以開辦興趣班、親子班等特色課程另行收費。時隔近4個月,記者對新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回訪,結果發現:對于這項遏制亂收費的政策,部分家長并不滿意,因為不允許另行收費,一些幼兒園干脆取消特色課,家長們擔心孩子的教育受到影響。
家長吐槽
一:不辦特色班家長多花錢
“我家孩子上的幼兒園有英語特色課,可這學期開學后好幾個月都沒上,原來的英語老師也沒出現在幼兒園。”嚴女士的兒子正上中班,她向記者抱怨道。眼看幼兒園開班無望,她這兩天開始琢磨著去社會培訓機構給兒子報班。
這位家長所指的幼兒園多年來以“融入式英語教學”為特色,天天都有英語課。除正常收取的費用外,每月單收500元英語教學費。教學內容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主,像“拉拉鎖”、“疊被子”等,嚴女士并不覺得多花了錢。如今,英語課停了,嚴女士認為兒子每天在幼兒園“傻玩”,有點浪費時間。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收費規范后,取消英語等特色課的公辦幼兒園不在少數。一位家長介紹,自己的孩子從小班起一直學習少兒劍橋英語,每天在幼兒園學半天,暑假已考過預備級,F在幼兒園停課了,他擔心孩子半途而廢,便在一家社會培訓機構報了名。
一位家長算了筆賬:上迪士尼英語每年花1.47萬元,每周兩小時;上瑞思英語每年花1.8萬元,每周兩次課,每次兩小時;上美克英語5個月花2200元,每周一次,每次1個半小時;在幼兒園上英語課每個月只花500元,每天都能上。兩相對比,花錢更少的幼兒園特色班,家長更青睞。
二:幼兒園不辦班家長太折騰
“花錢還在其次,關鍵是太折騰。”一位家長說,他給孩子報了社會培訓機構的英語課,每周利用放學后和周末時間上兩次課。“放了學趕緊送到培訓機構,每周六還得搭上半天,實在太折騰了!關鍵以前孩子在幼兒園天天學,現在一周只學兩次,效果差得多。”
此外,部分課后興趣班的停辦也使接孩子成了難題。通常,幼兒園在下午5時放學,可這時大多數家長還未下班,一些幼兒園便在收取一定費用的基礎上開設課后興趣班,解決了家長的實際困難。但部分幼兒園停辦興趣班后,家長不得不請假接孩子。
幼兒園說法
禁止收費辦班成本沒了
據記者了解,不少停辦特色班的幼兒園在向家長解釋時,都搬出了“嚴禁公辦幼兒園以開辦興趣班、親子班等特色課程另行收費”的新政,認為該政策使幼兒園沒有了辦班的成本。
近些年來,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日益迫切,一些有語言或藝術特色的幼兒園往往炙手可熱,成為家長們的首選。除英語外,幼兒園特色課還包括鋼琴、舞蹈、輪滑、圍棋、彩陶等。“老師們都是外聘的,辦班需要成本呀。”一位幼兒園負責人說。
嚴女士孩子所上的幼兒園是一級一類園,在保教費調整前,每月只能收230元保教費,這顯然不夠外聘教師開辦英語班,于是上英語班的孩子每月另交500元。據記者了解,幼兒園特色課程的外聘教師有的來自少年宮,有的來自培訓機構,還有的來自專業院校。這些外聘老師是與公辦幼兒園簽約,他們所教授課程的收費標準比純社會培訓機構低廉得多。“便宜也需要成本呀,不讓再收興趣班的費用,自然幼兒園沒法辦班。”嚴女士說。
專家看法
規范收費不等于禁辦特色課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園長、特級教師馮惠燕認為,規范收費不該導致特色課被取消,在她看來,幼兒園沒有能力自己研發課程,才會外聘老師上課。
一幼特色為綜合藝術教育,馮惠燕介紹,此次規范幼兒園收費,該園的綜合藝術教育特色課程并未受到影響,因為授課老師本身就是幼兒園的老師,課程也是融入在日常教學中,根本不涉及收費問題。
馮惠燕表示,學前教育內容大致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領域,幼兒園應圍繞著這五大領域開發特色。目前,公辦幼兒園的保教費標準已經上調,一些區縣幼兒園的教職員工也已實行績效工資,完全可以保證園所正常運行。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幼兒園不該以特色為名雙重收費。以嚴女士孩子所在的幼兒園為例,保教費標準調整后,該園最高可按每月900元收取保教費,每月比以前提高670元。
市政協委員、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園長李建麗說,學前教育的內容應該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幼兒園應為孩子創設豐富可選擇的課程,不能額外收費。
還有業內人士提出,幼兒園收費規范后,其辦園標準也要進一步規范,包括特色課程的范疇、課時數量等,都應有所細化。(記者 賈曉燕)
(北京日報 賈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