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查60家企業60批次電子節能燈產品,合格率只有25%,1月16日,江西省質量技監局公布的結果表明,江西市場上銷售的電子節能燈產品質量問題嚴重。
據了解,電子節能燈是一種新型的節能照明光源,以其高光效、啟動快、低壓可啟動使用等特點,廣泛用于家庭、賓館、飯店、商場或類似的場合下照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電子節能燈產品進行了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共抽查了60家企業生產的60批次產品,合格15批次,抽樣合格率為25.0%。
此次抽查結果表明,目前江西市場上銷售的電子節能燈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燈功率偏差大。本次抽查的45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25批次產品燈功率偏差不符合規定要求。燈功率反映了產品的耗能指標,部分企業為了提高售價往往將小功率燈標稱大功率燈,使得實測功率與額定功率相差較大,欺騙用戶,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二是諧波電流限值不合格。本次抽查的45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21批次產品的諧波電流限值不符合規定要求。電流諧波含量過大,將會對電網產生較大干擾,會嚴重影響其他電器的使用性能,甚至會導致電網電流過高,從而引起電線短路引發火災。三是機械強度不達標。本次抽查的45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6批次產品的機械強度達不到規定要求。機械強度不達標的產品易造成燈頭松動、脫落,易觸及燈頭內帶電部件,在使用和安裝時易造成人體觸電的危險。四是產品的外接引線橫截面積偏小。本次抽查的45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8批次產品是因企業偷工減料,使用了橫截面積偏小的外接引線造成的。外接引線橫截面積過小易引起電線使用過程中發熱燒壞并引發火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