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7月8日電 一款產品出質量問題,生產商理應負責,然而,據大眾證券報報道,美的電子鞋柜出現質量問題,配件無法進行更換。生產商美的,非但沒有承擔應負的責任,還用人事變動等借口搪塞,問題一拖就是半年多。目前該款產品已經停產,遺留的問題依舊沒能得到解決。
美的建議拆東墻補西墻
據大眾證券報報道,去年6月南京市民張先生取得了美的電子鞋柜江蘇地區的代理資格。當時美的小家電江蘇區域相關負責人對張先生承諾:承擔其在業務拓展過程中產生的推廣和一切物料費用。12月,美的電子鞋柜出現質量問題,張先生向江蘇地區負責人反映,新上任的負責人表示:前任的承諾與其無關,無法兌現,讓張先生找總公司。美的總公司的王總在電話里說:“美的是大公司,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不會無人問津的,你先從現有的產品上拆配件下來,后面會解決的。”但至今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報道稱張先生從其他代理商處得知,關于美的電子鞋柜的承諾不兌現的問題,屬于普遍現象。
小家電成美的品牌火藥桶
早在去年,美的出現紫砂門的時候,南方日報就曾撰文指出,良莠不齊的小家電就隨時成為美的品牌的火藥桶。有心人記得,2008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美的電磁爐“爆炸門”事件,2007年美的微波爐“標準門”事件,加上此次“紫砂門”,都是美的小家電惹的禍。如今一語成讖。
張先生在與美的公司數次交涉未果后,表示無法想象這是發生在一家大品牌上市公司的所作所為。同時張先生還決定在合同期滿后,不再與美的合作。企業因為質量問題,失去一位經銷商,損失的金錢可以量化,但是,同時損失的品牌形象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然而,美的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它折射出了小家電市場存在的問題。
市場門檻低缺乏行業標準
據廣州日報報道,盡管目前市場競爭激烈,但是小家電的利潤率仍高于彩電、冰箱等產品,小家電市場被視為“中國家電業最后一塊利潤奶酪”。小家電通?萍己坎桓撸M入門檻較低,經常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今年6月,成都市工商局對成都市電器市場銷售的部分電炊具商品質量進行了質量監測,結果差強人意,6批次商品不合格,平均抽樣合格率46%。而在近日南方日報的一項調查中,網友認為“最短命”的電器產品中,小家電產品頻繁出現。隨著小家電越來越多地融入生活,很多消費者在享受小家電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被其不完善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所困擾。
準入門檻低、利潤率高、缺乏行業標準和質量監管,讓小家電領域頻現質量問題。據了解,在產品標準方面,有關部門近些年的確出臺了不少關于小家電的標準,但由于缺乏強制性,致使企業在執行上大打折扣。筆者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完善行業標準,規范小家電市場。(中新網I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