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儲水式電熱水器、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家用太陽能熱水器3類熱水器產品質量的國家監督抽查結果,25種不合格熱水器中能效不合格的有17種。記者調查發現,近兩年在空調、洗衣機、小家電等領域均出現了能效虛標問題,部分廠家涉嫌利用虛標能效騙取國家節能補貼。
7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2011年熱水器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本次抽查涉及北京、天津等16個省、直轄市149家企業生產的155種產品,25種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其中17種產品涉及能效不合格。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均實施了能效標志,這些不合格產品在銷售時虛標能效等級誤導消費者。自2006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開展能效市場標志專項抽查以來,能效虛標一直是主要問題,不乏知名企業登上黑榜。2011年度能效標志市場專項調查結果中,澳柯瑪電風扇、小天鵝電飯鍋、法羅力電熱水器等品牌產品赫然在列,還有珠海雙喜、江蘇松橋、中山世禾電器生產(半球牌)的電磁灶產品。
昨日,記者在紅旗路一家電賣場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家電都貼上了能效標志。一位銷售員介紹:“能效等級高的節電,長期使用能省不少錢,多數消費者傾向節能產品。”記者查閱《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發現,當前能效標志實行的制度是“由產品生產者自行檢測產品能效,并依據檢測結果和相關標準自行確定標志信息,自行印制和粘貼標志,向相關授權單位備案,并對標志信息的準確性負責,接受監督檢查”。海光寺一家電賣場平板電視銷售人員介紹,能效標志實施的是“企業自我聲明+備案+市場監督”的方式,主要依靠各廠家的自覺性。
一名空調銷售商指出,按照《能效標識管理辦法》,“違反能效標志規定的,由地方節能管理部門或者地方質檢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標識;情節嚴重的,由地方質檢部門處1萬元以下罰款”。最高1萬元的處罰標準對家電企業難以起到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