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電視機到貨。顧女士便回撥電話過去,讓這位“安裝師傅”上門來安裝。師傅到家后,一邊安裝,一邊和顧女士聊起“自己公司員工”的情況,“談吐中讓人感覺他就是京東的人,我也完全相信了他。 ”
安裝過程中,師傅提出,顧女士的電視機需要配置“電視線”。出于對京東的信任,顧女士花1000元購買了4根。師傅還準備向顧女士推銷電視機掛架,但因為她已經買了,只好作罷,最后收取了50元打孔費。
安裝結束后,因為有線信號還沒通,當場并沒有測試有線信號。幾周后,有線公司上門安裝機頂盒,顧女士卻驚訝地發現,接上1000元買來的“電視線”,電視卻根本沒有信號。幾經調試,最后由有線公司裝上機頂盒自帶的電視線,畫面才正常顯示。
顧女士再聯系那位安裝師傅時,對方卻一再推諉,無論如何也不肯上門維修。
可能是第三方泄露信息
經過多方咨詢,顧女士認為自己很可能遇上了冒牌的安裝人員。“我氣憤的是,我在京東的訂單為什么會被騙子知道?連我買的是電視機、什么時候到貨都一清二楚? ”8月15日,顧女士撥打了京東售后服務電話,客服人員表示會向上級反映有關情況。一周過去了,顧女士沒有收到任何回復。
通過努力,記者與京東商城的有關人員取得了聯系。針對顧女士訂單信息泄露的情況,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對客戶訂單信息的保密是極其“嚴格”的。“京東商城客服中心工作人員上班不允許帶手機、不能上外網,更不允許帶儲存設備。 ”同時,他們“和第三方公司簽有客戶信息保密協議,一經發現第三方公司泄露客戶信息,將會對其進行重金違約處罰”。京東方面還認定,若有類似投訴出現,均為第三方快遞人員與不法分子勾結所為。
但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面宣稱對購買大家電的客戶會進行短信提示,以及附送“溫馨服務卡”。顧女士表示,從未收到過此類短信,也沒有在貨物包裝內發現類似提示。
8月23日,京東通過公關公司給記者發函稱:京東商城為了減少顧客的困擾,會先行賠付顧客的所有損失,并配合顧客、公安機關進行調查。“根據內部核查,此訂單配送為第三方物流公司,很可能是第三方出了問題。 ”京東商城對此深表歉意,并承諾將查明相關責任人,努力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購物網站應把好保密關
記者調查后發現,顧女士的遭遇其實并非個案。在某社區論壇,就有人抱怨自己網購以后,撥打了某品牌售后服務電話,卻被“山寨”安裝工捷足先登,還被兜售了高價線材。等到正牌安裝人員上門時,才知道上當受騙。這類騙局之所以成功,往往都是因為騙子能掌握消費者的電話、姓名、購買商品等準確信息,才使得消費者信以為真,錯把“李鬼”當“李逵”。
外灘律師事務所崔律師表示,顧女士接到的電話含有特定信息,正是這個特定信息導致她相信了騙子,而這些信息都是和網站交易之后產生的,而且完全吻合,說明和網站脫不了干系。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購物網站不可能實現封閉式經營,物流配送需要第三方合作,這導致用戶信息會經過諸多環節,如果把控不嚴,很有可能被泄露出去,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但是,保證客戶信息的安全,是企業的一個基本責任。“東西畢竟是在你這里買的。不管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京東方面都應該直面客戶,幫助挽回損失,而不應該等到媒體介入后才進行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