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網北京訊:家電行業的市場競爭,讓眾多商家在安裝上向消費者打起“鬼主意”,于是,以低價裸機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用免費安裝讓消費者上鉤,而在裝機過程中卻要求消費者掏一筆數目不小的“材料費”,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北京的消費者楊女士就遭遇了萬家樂熱水器安裝二次收費“潛規則”。
安裝材料費竟達購機價50%
被過濾廣告近日,北京的楊女士向維權網發來維權請求,稱其在北京洋橋大中電器花費2198元購買了一臺萬家樂熱水器,購機時商家承諾“免費安裝”,但安裝時工作人員卻出具了一張安裝單,要求再另行支付1000元的安裝材料費。而楊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花了2000多元買來的只是一個“裸機”,并不包括安裝服務,所謂的“免費安裝”竟要收取接近機器價格一半的安裝材料費,楊女士不由質疑:“這難道不算消費欺詐?”
萬家樂售后負責人稱,公司對于上門安裝服務有明確規定,進行安裝服務前,工作人員會向消費者出示收費標準,對耗用的安裝材料等也會做出書面預算,消費者簽字確認后安裝人員才會進行安裝服務。并稱:“當時我公司安裝人員按照公司要求給用戶做出預算,用戶也簽字認可,所以才實施安裝服務。”
萬家樂客服人員稱,材料費用的多少沒有統一標準,要看消費者選擇的材質,其價格少則百元,多則上千。
消費者材料被“選擇”
對于萬家樂的這一說法,楊女士稱,在安裝前沒有任何人讓其選擇材料,而是在安裝后安裝人員手填了一張單子讓其簽字。更讓楊女士接受不了的是,安裝人員表示,如果自購配件安裝就不負責今后的保修。楊女士提出退貨要求,卻被告知產品無質量問題不予退換。無奈之下,楊女士只好妥協,同意安裝并在材料清單上簽名確認,直到現在楊女士仍然無法辨別安裝人員所寫的具體內容。
安裝材料與萬家樂核心技術價值相當
楊女士認為,安裝的費用就占了購機價格的50%,那企業的核心技術到底有多少價值?難怪有消費者感嘆:“東西買回家安裝時還要再收取二次費用,總覺得心里不舒服,但面對家電行業的‘潛規則’只能無奈接受。”
免費安裝、免費服務作為一種促銷手段無可厚非,但商家如果借免費之名設置消費陷阱,變相多收費,就有悖公開公平的市場交易原則。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等,同時也有權知曉售后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否則,涉嫌欺詐。
一百元“封口費”?
楊女士與萬家樂聯系后,萬家樂方面稱他們不是“天價安裝”,并稱都是按照國家標準收費的,但同意退給楊女士一百元錢,若不同意,消費者隨便投訴。楊女士沒有接受這不明不白的一百元,并稱:“既然收費是合理的,為何要退一百元,這是什么費用,難道是封口費?”
八成以上消費者認為家電安裝二次收費不合理
維權網曾針對家電安裝二次收費問題做過網上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80.6%的網友認為家電安裝二次收費不合理,是一種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有77.4%的網友稱其在選購家電時沒有被告知家電安裝的二次收費的問題。而83.9%的網友認為,即使商家履行了告知義務,仍不能抹煞掉其不合理性;51.6%的網友認為購買的家電產品產生的價格應包括產品與保證正常使用所需的配件和安裝服務費用,不應另行收取。
相關維權案例
廣東消費者陳先生去賣場買熱水器,其中一款燃氣熱水器898元的價格讓人心動,而且商家承諾免費安裝,于是陳先生當即決定購買。但第二天安裝后,安裝工人卻出具一張價格表,要求支付700多元安裝費。原來所謂的“免費安裝”只是免去了上門工人的工時費,而安裝時使用的材料費由消費者自行承擔。
陳先生感到十分氣憤,決定讓工人拆下熱水器不裝了,這時安裝工人就開始與陳先生交涉,并對部分管道進行了改裝,把價格較貴的不銹鋼制排煙管換成了價錢便宜一半的鋁波紋排煙管,最終陳先生還是支付了339元的安裝費。
無獨有偶,廣東消費者沈女士在某百貨大樓花3500元購買了一臺一匹半的空調,買空調的時候,銷售人員承諾是“免費安裝”,但實際安裝時卻又被收了400多元的各種材料費。沈女士氣憤地說:“本來3000多元的空調就不便宜了,我就是沖著免費安裝的服務才決定購買的,可這樣一算,花掉了近4000元,早知道這樣,我絕對不會買這臺空調!”
行業潛規則:10米長的管子利潤卻大于整機
業內人士分析說,不斷升級的惡性競爭將家電產品的利潤拉得相當低,于是廠家被迫變著花樣賺錢,在安裝配件上打起了主意,并成為行業潛規則。甚至有一種說法是,10米長的安裝管利潤卻遠大于整臺機器的利潤。
法律界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法律法規尚沒有對安裝費問題進行規范,消協對此也只能進行調節。不過,根據目前法律,商家在進行銷售時應對于實際安裝中可能出現的收費項目予以明示,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而消費者在面對免費的承諾時,要多個心眼,問清楚在什么情況下會收費等。徐長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