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被曝造假騙國家補貼 2%信息靠譜半年補6億
“節能惠民”造假騙補再調查
專項檢查表明,在高效節能空調推廣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弄虛作假問題
財政部經建司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近日聯合下發了《關于對高效節能空調年度推廣情況進行專項核查的通知》、《高效節能空調推廣情況專項檢查實施指南》以及《關于對2010年第一批高效節能空調推廣情況專項核查的通知》,委托各級節能協會(節能減排監測信息中心或節能監察中心),核實各空調生產企業通過經銷商提供的產品銷售信息是否屬實,是否存在虛假銷售。
核查的結果令人觸目驚心:一些廠商的造假騙補行為簡直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專項檢查表明在高效節能空調推廣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弄虛作假的問題,核定屬實的數量僅為上報數量的4.98%,高達95.02%的信息屬虛假信息或無法核實,其中美的存在問題最為嚴重,抽查7928臺僅能確認150臺。”這是作為家電之都的佛山市,在其《高效節能空調推廣情況專項檢查報告》所下的結論。
為刺激內需和促進節能社會的建立,國家從2009年6月1日起開始在空調行業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從2009年6月1日起,國家對定頻空調能效比標準1、2級的空調實施的是每臺300元~850元的財政補貼銷售,而從2010年6月1日起,國家針對定頻空調能效比新標準(簡稱能效新標)1、2級的國家高效節能空調財政補貼額度調整為每臺150~250元。
據財政部統計,截止到2010年4月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已發放財政補貼資金70多億元。詳細>>>
本為"節能惠民"卻成"虛能騙補" 引能效核查
觸目驚心的造假騙補明細
記者在核查明細表中發現,某知名品牌空調提供的安裝在“佛山市三水區范湖75752部隊西邊怖一村口”、戶主為“廣州建邦建材公司”的55條信息,安裝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科技工業園11號-12號”、戶主為“廖X森”的107條信息,全部為虛假信息,核實結果均為“未購買”, 屬于赤裸裸的造假套補行為。
另一品牌提供的安裝在“佛山市禪城區季華四路33號創意產業園1號樓”、戶主為“佛山市歐神諾股份有限公司”的76條信息,安裝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季華大廈”、戶主為“聯通禪城分公司”的99條信息也為虛假信息,核實結果均為“未購買”。
“給人一種感覺,這些廠商連造假都懶得費工夫了,一個用戶安裝在一個工業區、一個社區的數量動輒幾十臺,多則幾百臺,你去核查基本都是虛假的信息,可以說一點造假技術含量都沒有,屬于赤裸裸的造假行為。”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監管缺失行業尷尬 空調行業能效標識不符
近段時間,各權威媒體發布的空調能效比檢測結果等相關報道被紛紛轉載,對于空調能效比的“缺斤少兩”,空調品牌覺得委屈,消費者覺得失望。
一個能效標識放翻整個空調行業空調品牌所以覺得委屈,是因為此次檢測被公布的“不合格”,并不是產品性能質量上存在問題,而是栽在空調內機旁邊一小行非常不起眼的能效標識數據上。檢測結果顯示,能效標識不符的現象幾乎涉及全行業各個品牌。有品牌表示,自己產品的能效比是達到國家標準的,只是能效標識的數據不是很準。對數據出入的解釋是由于產品批量生產,會存在個體差異,個別型號確實標識不符。但所有產品在質量上沒有問題,屬于合格產品,對消費者使用不會有任何影響。有企業感慨,一直認為很少有消費者能看懂這些標識數據,并沒有充分重視,覺得只要保證質量,數據高點、低點沒啥問題。詳細>>>
上半年美的營業收入390.25億元,凈利潤17.89億元
美的財報利潤增長隱憂 產品遭紫砂煲化危險
近日,國內家電企業紛紛公布上半年財報,其中美的財報格外引人關注。數據顯示:上半年美的電器實現營業收入390.25億元,凈利潤17.8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6.7%和56.1%。有業內人士不免對美的的這一份“成績單”表示擔憂:過快的增長抑或掩蓋了企業發展模式缺陷以及產品質量控制散亂等深層問題。
過度依賴代工模式,規模膨脹潛藏危機暗流
從財報數據來看,美的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出口,今年上半年美的海外營業收入達110億,同比增長34%,占其總營業收入的近30%。據了解,這部分收入基本上是以OEM的方式實現的,自主品牌占比寥寥。據《IT經理世界》報道,美的最核心的主營業務空調出口約占其總銷量的50%,其中,國外品牌代工的銷量占到85%以上,自有品牌出口銷量只有15%左右。
7月空調投訴統計:格力美的成冠亞軍
在前不久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發布的《2010年上半年空調行業投訴統計報告》中,美的以143宗投訴位居榜首,格力以10宗之差居次席。而在2010年7月份的空調投訴中,格力以2宗的微弱“優勢”力壓美的,成為當月的“投訴冠軍”。
與上半年空調行業的投訴相比,投訴前十位的品牌出現了不少變化。
上半年排名第四位的海爾,7月份投訴量下降至第6位,而科龍則由上半年的第十位,上升至7月份的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