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保險:誤導客戶買保險無證據 不存在違規
投訴人所辦保險憑證
投訴人所辦保險憑證
投訴人所辦保險憑證
投訴人所辦保險憑證
中國企業報、中國企業新聞網江西頻道7月29日南昌消息(記者 付清俊 消息)“我明明是去中國建設銀行南昌市沿江路分理處存款的,可是幾經柜前及柜面工作人員的操作,我的5000元存款卻變成了太平洋保險公司的一份保單,而且每年都要繳5000元保費,存期五年。在我多次要求退保的請求下,保險公司竟然要扣除我1800余元的費用,這讓我感到既憤慨又無奈。”7月26日,南昌市民蔡萍女士無奈地向本網訴說了自己的“被騙”經歷。
市民:存款變成保單 消費者莫名成保險公司客戶
據蔡女士介紹,三年前,出于對晚年生活及身體健康情況的考慮,她和愛人每個月都從工資和獎金中提取二千五百元,存入銀行賬戶。一年下來共計三萬元,再采取零存整取的方式存入銀行。2010年6月25日,像往常一樣,蔡女士來到中國建設銀行南浦路分理處,再次準備將兩個月5千元的積蓄存入存折內,但是銀行柜臺外的一名工作人員卻告訴她有種新的存款方式,可以讓她五年之后收獲雙倍金額的返還。
“這個工作人員稱該存款是一種新的方式,有分紅,像我這樣每年存五千,五年下來存款也就是兩萬五千元,可是買了這種新的存款,就可以在五年后得到五萬塊錢,這讓我特別心動”。蔡女士向記者表示,這么大的利息收益,而且又是存款的新模式,這讓她毫不猶豫的在銀行內這位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在一系列的文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她還向記者介紹,由于自己又老花眼,那些要簽字的文件字又小,根本就看不清楚,但出于對銀行的信任,也就沒有看這些文書的具體內容,同時工作人員也沒有向其介紹內容涵蓋哪些具體內容。
“當我拿著這些文件回家后,我愛人一眼就看出這不是什么新的存款協議,而是一份購買了太平洋保險公司保險的合同,而且險種還是意外傷害險,意思也就是我只有出了交通意外或者其他情況,意外受到傷害或者死亡,才能得到賠償,像我這種疾病纏身的人,又不經常出門的人,不買醫療險,竟然去買了意外傷害險,這明顯就是我被欺騙了!”蔡女士對銀行此舉表示極其憤慨。
投訴:多次要求退保 退保需扣除兩千元
在知道自己是被銀行工作人員誤導購買了保險后,蔡女士多次向保險公司江西分公司相關人員反映此事,提出退保的要求,均遭到了拒絕。
“在我購買了保險后一周后,有個自稱是太平洋保險公司的人給我進行了回訪,我明確表示了不清楚這份合同是怎么回事,對方竟然沒聽我講完就掛掉了消息話,從此以后再也沒有打過消息話給我,于是我從2010年8月開始多次找賣保險給我的人和保險公司江西總部,都得不到處理。”蔡女士告訴記者,為了退保,她和愛人跑了不下十次銀行和保險公司,可得到的都是拒絕,只是在2010年8月份跑銀行的時候,該保險人員給了她一份保險宣傳單,她才知道購買的是太平保險公司一種名為“紅福保”的險種。
然而,多次奔走于中國建設銀行沿江路分理處和太平洋保險公司,得到的答復是:如要求退保,則按照當時簽署的保險合同書上的規定,扣除1800余元的相關費用,再將剩余的錢返還給我。蔡女士表示不能理解。“明明是去存款卻被銀行工作人員忽悠購買保險,這些錢可是我為了治病存的錢,太平洋保險公司怎么能騙我買了保險后又再扣我的錢呢,這明顯不講理嘛!”蔡女士憤怒的向記者如是說。
保險公司:保單系消費者真實簽名 是否違規需調查
7月26日,記者陪同蔡女士夫婦來到當初辦理保單的中國建設銀行南昌市沿江路分理處。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與分理處無關,銀行只是與保險公司有著分銷的代理關系,至于是否存在保險公司駐點工作人員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應由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解答。
隨后,聞消息趕來的太平洋保險公司的一位羅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到,首先蔡萍女士購買的確實是該公司推出的“紅福保”系列產品,而該產品的設計年限是每年存5千元,連續存5年,之后存款繼續存五年,便能得到相應的收益。但他表示,當時并不是他向蔡女士推薦的。其次,在保單上的簽名經雙方認可,確系蔡萍女士的親筆簽名,不存在冒簽的情況,而蔡萍女士反映存在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向其虛假陳述,騙其購買保險產品的行為,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欺騙的行為存在,這還需要調查。而針對蔡萍女士反映購買后,太平洋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回訪時擅自掛斷消息話的行為,他將會向相關負責人提請調當時的回訪消息話錄音,再給記者回復。
7月27日下午,小羅致消息記者表示,通過調聽消息話錄音后,發現消息話回訪不存在違規行為,而且也消息話告知了蔡女士購買的是保險一事,如果蔡女士確需退保,仍需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對此,蔡女士也表示不排除向江西省保監局信訪處進行投訴,維護她的合法權利。
此事進展如何,本網記者將繼續關注。
(編輯:ok.童)
來源:中國珠江網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