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滔 資料圖片
編者按:"毛利行業居末、公布成本違背常理、明顯不合規竟成高新技術企業、直營銷售弱、產品不創新、財務弱",奧康鞋業上市遭多種質疑。做鞋子的企業,如何能夠被認證成“高新技術企業”集團虧損,王振滔家族卻將暴富,這是怎么回事……
奧康鞋業上市遭六大質疑
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將于9月23日“闖關”滬市主板,計劃發行不超過8100萬股,募集資金10.22億元。這也是奧康股份的保薦人國信證券第二次攜手關聯方紅嶺創投闖關發審委。但隨公眾的關注,對該公司上市的六大質疑漸漸浮出水面。
奧康鞋業被評“高新技術企業”被指有貓膩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必須同時滿足六大條件。首先,高新企業的“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記者注意到,《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將扶持領域分為八大類,依次為“電子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技術服務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資源與環境技術、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將八大類的細分領域一一核對,沒有一條能夠與奧康股份從事的皮鞋、皮具生產掛鉤。
另外,奧康股份公司的技術人員人數,并沒有達到10%的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資格,僅僅為4%不到,這一點也屬于嚴重不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情況。對于這種情況,宏源證券高級分析師王鳳華猜測,奧康股份能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可能與地方政府之間存在著貓膩有關。
王鳳華:高新技術看你從哪些方面來看,比如我設計一款鞋特別舒適,適合一款人群,有的運動鞋能夠從哪跳下來的能夠防護的腳這是高新技術,看從哪個方面認定,高新技術認定真正誰來執行呢可能是地方政府減免稅,地方政府說我就愿意給他減減稅。
王振滔家族暴富 奧康集團虧損
設立初期,奧康集團有限公司(奧康集團)持股占比50%,王振滔及其弟王進權分別持股30%、10%,繆彥樞持股5%,潘長忠持股5%。奧康鞋業設立時股本總額為7000萬股。在隨后的10年間,奧康鞋業進行了3次增資和1次股權轉讓。
在經歷多次注冊資本變更后,奧康投資的持股比例為63.83%,由于奧康鞋業第二大股東王振滔持有奧康投資90%股權,且王振滔直接持有奧康鞋業18.70%的股權,其直接和間接共持有奧康鞋業76.15%的股權(24366.477萬股),王振滔為奧康鞋業的實際控制人。
除了上述兩家股東,奧康鞋業的持股股東中還包括3位自然人和紅嶺創投、長霆創投兩位機構投資者。值得關注的是,3位自然人——王進權、繆彥樞、潘長忠分別為王振滔之弟、王振滔之舅、王振滔之妹夫,累計持股比例12.47%。也就是說,王振滔家族合計持有奧康鞋業88.62%的股份,股份數為28356.477萬股。
從本次奧康鞋業公布的發行數量和經營情況來看,其發行價有望超過25元/股,王振滔家族也會因此身價直逼80億元。
根據奧康鞋業招股說明書,奧康鞋業的大股東奧康集團主要從事投資管理業務,并對地產、生物制藥等子公司進行管理。
從披露的情況來看,奧康鞋業的實際控制人王振滔還控股其他16家企業,包括6家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經營的企業,以及永嘉縣瑞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小貸公司)。2010年實現凈利潤金額最高的企業為奧康集團,該公司主營業務為投資,創造了1.04億元的凈利潤;不過該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卻出現了0.07億元的虧損;而2010年凈利潤僅為0.16億元的小貸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已實現凈利潤0.14億元,成為王振滔旗下最賺錢的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
不過,從上述企業的近一年財務狀況看,有9家公司在2010年度出現了虧損情況,今年上半年更是增至11家。
有人說,王振滔的故事,就是溫州皮鞋最濃縮、最精彩的故事。但是現在這個故事到了最具有挑戰性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