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人生疑的名稱:中華聯合保險能繁母豬“實際理賠情況表”
東南網訊 2011年3月,一起關于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華財險)虛假承保能繁母豬保險,騙取國家支農補貼的舉報,再次引起公眾對母豬保險扶持政策的質疑。
舉報:中華財險母豬保險造假
2011年3月1日,有關人士向權威保險網站--世紀保網舉報,中華聯合能繁母豬保險造假騙取國家支農補貼,并通過制造假賠案等套取資金支付其它費用。
舉報人指出,個別鄉鎮的能繁母豬實際數量不足千頭,但是中華聯合保險湖南分公司的承保數量達到了8000頭左右;個別縣市能繁母豬實際數量約3萬頭,但是中華聯合湖南分公司的承保數量達到了6萬多頭,僅湖南一縣級市,中華聯合即通過虛假承保手段,騙取國家政策性保險補貼200萬元左右。
舉報人強調,除了虛假承保,中華財險還通過虛假理賠手段套取資金,支付相關部門的工作經費。據舉報人反應,中華財險湖南一分支機構,兩個月即有虛假理賠案件300多起,按照每個案件虛報死亡一頭能繁母豬計算,中華財險即可套取虛假理賠款30多萬元。
調查:承保理賠有諸多疑點
記者通過實地調查發現,中華財險在能繁母豬保險承保理賠方面,確實存在諸多疑點。
在一農戶養殖場,記者發現該養殖場僅僅有一排非常簡陋的豬舍,初步統計有22個豬欄,但是不少豬欄里面并沒有養豬,或空著,或放置雜物。據農戶介紹,一般而言,一頭能繁母豬,就需要一個豬欄。2010年,他共養15頭能繁母豬,現在死了4頭,還剩11頭。但在中華聯合保險公司出具的能繁母豬保險單上,顯示該農戶投保母豬數量為200多頭。
“在我們這里,養豬的是小戶,不養的是大戶。”農戶說:“鄉里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有些沒養豬的農戶,保的數量反而超過了真正養豬的農戶。”
當地相關人士向記者提供了一份內部材料,文件名稱為“2009年9月20至2010年9月20能繁母豬實際理賠情況表”。數據顯示該期間,中華財險當地機構實際理賠能繁母豬死亡數量為1016頭,即平均每月死亡數量為80頭左右,按照每死亡一頭能繁母豬制作一個賠案來看,每月平均理賠案子數量大約為80件左右,這與舉報人反應每月有300件案子的數量相比,相差甚遠。
中華聯合財產保險某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我們的情況與人保、以及其他地方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跟蹤:中華財險冒領農險補貼8945萬元
如果舉報人反應情況完全屬實,中華聯合湖南在一縣級行政區域,即騙取國家支農補貼200萬元,那么以此測算,在湖南全省或者全國范圍內,中華財險騙取的支農資金將數量驚人。
中華財險農險承保亂象,絕非個別現象。因農險違規操作,2010年,中華財險被湖南保監局公開3次,被內蒙古保監局公開處罰1次,被山東保監局公開處罰1次。
更驚人的是,財政部于2008年6月至9月對中華保險及部分分支機構2007年度會計信息質量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表明,中華聯合保險通過自行調增農業保險保費等方式,虛報冒領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8945萬元。而2007年,正是因為豬肉價格高企,國家出臺相關保險扶持政策,鼓勵農戶養豬以打壓肉價。
分析:中華財險疑助推肉價
豬肉市場價格與市場供應的生豬數量直接相關,而市場生豬供應數量與能繁母豬數量直接相關。
一般來說,生豬供應波動首先是由能繁母豬的波動開始。當豬肉價格達到高峰時,生產者首先調整能繁母豬頭數,然后逐步使產量調整到與需求適應的位置。歷史上,生豬價格每上升1個百分點會促進下一年能繁母豬增加0.47個百分點。反過來,能繁母豬每增加1個百分點,都將促進下一年生豬生產增加0.59個百分點。
正因為能繁母豬養殖直接關系到市場豬肉價格,所以2007年7月3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開始實施能繁母豬補貼以及保險制度,地方政府也隨后推出一系列扶持生豬養殖的優惠扶持政策。
而中華聯合保險能繁母豬保險違規操作,虛假提高承保數量,不但使國務院生豬養殖扶持政策不能落實到養殖戶身上,還直接影響了相關部門對市場生豬供應的數據分析。豬肉價格持續高企與保險虛假承保難說沒有關系。
保險實務專家--世紀保網運營總監潘浩指出,在CPI綁架了民生,豬肉價格綁架了CPI,虛假農險影響了肉價的情況下,必須加強對政策性農險扶持資金的有效監管,嚴厲懲處違規操作的保險公司。否則,造成的結果可能是,國家在快速提高養豬業規模化水平的同時,大量養豬保險補貼成了個別保險公司的唐僧肉,而豬價持續高企的難題依舊無法得到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