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潤”牌袋裝老北京烤鴨(資料圖)
中廣網北京8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曾幾何時,到北京出差帶“北京烤鴨”回家饋贈親友,成為很多外地朋友的共同選擇,在他們眼中,“北京烤鴨”無疑已成為北京的重要符號。
然而近日,由北京雨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雨潤”牌老北京烤鴨等4款袋裝北京烤鴨,卻因為菌落總量超標,被要求在北京全市下架。昨天下午,記者走訪了北京的一些超市,以下是記者的調查報道。
記者在北京美廉美超市三里河店、西四店等多家超市實地采訪時,沒有發現仍在銷售的不合格批次的袋裝烤鴨。北京美廉美超市三里河店客服經理:
經理:接到通知就下架了,只要工商局打電話,而且得有下架信息,你可以查一下工商局網站上最新的下架信息。
記者在北京多家超市采訪時發現,消費者對于袋裝北京烤鴨并不認可。市民高女士就曾就買過真空包裝的北京烤鴨,但她說,里面根本不是烤鴨的味。
高女士:買過一次,打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它根本就不是那種北京烤鴨的味道,一看外表就不是烤鴨,也不知道是燒的,還是怎么著的,反正是品相特別不好,沒法吃。
盡管烤鴨是北京的特產,但由于袋裝烤鴨品牌眾多,魚目混珠,高女士一直不敢給外地的親戚朋友送這種袋裝的北京烤鴨。
高女士:沒帶過,辨別不清哪個是正宗的,哪個是仿造的,好多都打著“全聚德”的旗號,所以就不敢買。
在北京美廉美超市西四店,在北京住了六十年的趙老爺子對記者說,他要吃烤鴨,只吃全聚德,不會買這種真空包裝的。
趙老:我要吃鴨子全聚德,我能上它這兒買這個?我沒買過,我不敢買,他沒有保證,沒把握。
提到“雨潤集團”,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它是目前中國肉類加工的龍頭企業之一,而北京雨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則是雨潤集團的一家子公司。
按照要求,“雨潤”老北京烤鴨的菌落總數應小于等于5萬,而實際檢測值達到65萬,超過標準達12倍。菌落總數的多少意味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如果進食菌落總數超標的食品,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
那么,雨潤方面對此是如何回應的?昨天,記者采訪了北京雨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問題批次的產品在出廠時并沒問題。
雨潤工作人員:出問題批次的產品,出廠的時候都有進行外檢和內檢的,報告都有。產品出來之后也都是通過質檢局檢驗過后,才發往市場的。可能是出廠之后,在運輸過程中出現什么問題,我們現在正在調查,隨后會公告的。
記者隨后采訪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籍保平教授,他分析說,除了運輸之外,也有可能是加工和銷售環節造成食品菌落總數不合格。
籍保平:原因就很多了,加工過程中初始的微生物控制不好,后面的加工過程中,微生物控制的不好。或者在商場里面,包裝出了什么問題,損傷導致的。但是它總數超標了,就有問題。
早在今年四月,“雙匯”因為“瘦肉精事件”深陷泥潭之時,曾有人分析認為,雨潤將扛起中國良心肉的大旗。但就在“瘦肉精事件”持續發酵的日子里,以“良心肉、放心肉”為宣傳口號的雨潤也出現了問題。
2011年5月25號,人民網安徽頻道報道:合肥某五星級酒店反映,在雨潤牌方火腿肉中,發現包裝塑料及金屬扣。
7月1號,又有媒體報道“雨潤食品”旗下公司陜西渭南生秦肉類加工有限公司被指甲狀腺等腺體沒有摘除干凈,將含有激素及致病微生物的“問題豬肉”投放市場。
從雙匯到雨潤,大型食品企業頻頻出現“質量門”,知名品牌為何也讓消費者如此揪心。對此,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楊禹認為,現代大型企業在管理上存在短板是其主要原因。
楊禹:歸納在一起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些企業雖然在很多方面是很先進的,但是這些企業往往在它整個的生產鏈條里面存在一些管理的短版,那么這些短版的水平就制約了整個食品安全的水平,比如雙匯這么大的一個企業,在涉及到瘦肉精問題的時候,就是在一個原料豬肉進廠的這么一個環節當中,在人的管理上面出現了問題。
那么像雨潤這樣的企業也是一樣,不僅在生產線的管理上面仍然存在著短版,這個短版可能涉及到人的環節,當這樣的企業在每天日復一日完成大規模的生產的時候,一旦開動起來,在動態的過程當中如何對食品質量把關,這恐怕是一個現代大型食品生產企業所面對的一個質量管理的挑戰性的難題。還有這些企業當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時候,往往在面對消費者態度上面不能令人滿意,不能夠正確的對待已經出現的后續的處理,這些是現在現代企業管理當中的一個短版。
昨天,記者在向生產“雨潤”老北京烤鴨的北京雨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求證時了解到:目前下架的只是該公司今年4月4號生產的同一批次的產品。
記者:是4月份的下架,還是整個雨潤老北京烤鴨都要下架?
工人:這個批次的。
目前,北京市工商部門只是提醒消費者:對于已經購買不合格食品的,可憑購物小票和食品外包裝向銷售單位要求退貨。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僅僅這樣的懲戒力度,又是否足夠呢?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楊禹認為:
楊禹:對大型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應該說是我們國家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龍頭的平臺,我記得不久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他也是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的主任,在談到解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時候就說,現在監管的水平到底如何,這個是解決所有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和關鍵。
我想對這些大型企業來說,我們的監管者能不能夠確保一個高質量的、穩定的、嚴格的監管,在出現了一些食品安全問題的時候能不能給依法依規,有足夠震懾力的這樣的處罰,同時在具體的執法過程當中不能打半點折扣,甚至對監管者的行為背后還需要有再進一步的監管者。
再一個我想,不僅是除了問題以后的監管處罰等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在出問題之前,如何對這種大規模現代化生產企業能夠提供足夠量和足夠質的監管。比如說抽檢率本著度顧客對消費者越來越負責的態度應該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