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批次產品發貨4445箱
報告表示,根據2011年環境監控計劃,于去年11月10日、17日、24日;12月1日、2日進行的車間致病菌檢驗記錄表明,當班所取47個點次的阪崎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細菌和霉菌全部呈陰性,不存在因生產過程和環境造成的產品質量風險。
“該批次產品不存在質量風險。”報告說。據圣元方面介紹,該班共產出4450箱(24.03噸),實際發貨4445箱,剩余5箱品控取樣使用。
圣元股價再大跌超10%
一位接近圣元的人士昨日透過手機短信稱,江西九江當地媒體引述女嬰的接診醫生認為,從對女嬰進行的常規檢查中看,腹瀉應該與胃腸受寒有關。
受負面消息影響,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圣元國際(SYUT)股票周四開盤后重跌10%以上。截至北京時間23:10,圣元的股價報4.13美元,跌幅為12.68%。周三圣元大幅跌8.9%。根據圣元給投資者的資料,截至去年6月圣元奶粉在內地的份額和雅士利持平,均是5.3%,在國產品牌中僅次于伊利(10.8%)、貝因美(9.8%)。
行業:
結論出爐前再度沖擊信心
“這段時間太多乳業的負面新聞,而且發生的時間都很緊湊。”昨日,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對本報說,業內都非常關注這起事件,調查結論出來前多少會對國產品牌奶粉的消費信心產生打擊。
事件平息要靠權威結論
王丁棉說,圣元的奶粉雖然在一線大城市也有鋪貨,但是由于“洋奶粉”的沖擊占的份額不算高,因此主要立足的是國內的二、三、四線市場,并擁有一定的消費群。他表示,到底這次是偶然事件還是整個批次都有問題,尚待檢測部門結論。“但是如果是質量上的問題,相信不會只出現一兩個個案,而是整批都出現狀況。”
王丁棉稱,從中外奶粉行業看,類似事件要平息最終要靠權威部門結論。就在上個月,美國也發生了嬰兒因阪崎腸桿菌病故事件,密蘇里州一名新生兒患上重病并死亡,一款12.5盎司裝的美贊臣新生兒奶粉卷入風波。
據悉,事發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聯合介入,并到美贊臣工廠取樣檢測,最終公布調查結果指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事件與該奶粉有關,因此不會對相關產品實施召回。
市場:
多家超市已暫不賣國產嬰兒奶粉
記者昨日走訪廣州多家大賣場,看到圣元優博均有銷售。在新港路的某大型賣場,記者看到,嬰幼兒區的國產奶粉有圣元和伊利兩個品牌。不過,圣元促銷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事件表示不知情。
那么,連串國內乳業負面消息對消費心理造成怎樣的沖擊?記者在廣州兒童醫院門前隨機采訪了10名家長,他們全部表示暫不考慮為子女選擇國產品牌奶粉。
貨架被進口奶粉占據
廣百、友誼、天河城百貨則表示,近年來已無銷售國產嬰兒配方奶粉。有知名百貨的食品采購經理說,百貨公司的超市定位中高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國產嬰幼兒奶粉的銷售量急劇下降,國產品牌也逐漸被退出。“不過,成人奶粉方面,目前大部分是國產品牌為主。”
在家樂福、華潤萬家、好又多、百佳等大賣場,雖然依然可以看到國產嬰幼兒奶粉的身影,但是大部分貨架面積還是被進口奶粉占據。記者昨日在新港路某知名大型賣場看到,嬰幼兒奶粉區域,進口品牌占據了八成以上的貨架,包括美贊臣、惠氏、雅培、多美滋、美素等多個品牌,而國產品牌只有圣元和伊利。
某大型賣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國產品牌在一些城市還是有市場的,所以廣州的賣場也同樣會銷售國產品牌。不過有業內人士透露,對于超市來說,國產品牌在入場的合同條件上會比進口品牌更優惠。
賣場人士指出,近日黃曲霉素超標事件已經讓國產液態奶銷售整體下跌,如今再有國產奶粉品牌陷入疑云將再次加劇信任危機,牽連國產奶粉銷量走低。
醫學專家:
嬰兒腹瀉致死有兩大類情況
昨日,廣州某三甲醫院兒科副教授對本報分析,嬰兒腹瀉致死,有直接死亡和間接死亡兩大類情況。直接死亡是因為食物本身有毒,也或者是食物受污染后放置一段時間后細菌產生毒素,這些有毒物質都會導致腹瀉致死。間接死亡是因為腹瀉脫水而死、或者感染過于嚴重而休克。
對于喝奶粉導致腹瀉的情況,該副教授指出,有可能是因為嬰兒自身的體質,或對牛奶蛋白過敏,或是乳糖不耐受。“但是這種情況,不會導致直接死亡。”
另一種可能是因為奶粉受大腸桿菌等細菌污染了,或者化學污染了。“后一種可能性,臨床并不多見。因為即使奶粉受污染了,也要看污染的程度。如果污染的細菌量并不多,也不會導致腹瀉。”該副教授告訴記者。
王丁棉表示,慶幸的是女嬰被救活了,因此可以透過她的血清、大小便等進行化驗。他呼吁消費者保持冷靜的態度,耐心等待權威部門的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