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潤發這幾天可謂喜憂參半,雖然剛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連鎖百強榜單上穩坐賣場類企業頭把交椅,緊接著卻被曝出大潤發吉林松原店涉嫌出售假酒,相關商品已被查封。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多方采訪后獲悉,假酒風波的背后,折射出賣場缺乏檢測機制、經銷商魚龍混雜、酒類生產廠家或有違規生產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產業鏈者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次貨、假貨流入市場。
誰的假酒?
日前,吉林松原市陜西白水杜康經銷商賈君向媒體爆料稱,大潤發吉林松原店因涉嫌出售假酒(假冒白水杜康)被當地工商部門查封。當地工商部門查封了1000多瓶假酒,涉及金額大約3萬~5萬元。目前白水杜康的假酒已經遍布東北三省,年銷售額初步估計已經達億元。以大潤發為例,一個品種的白水杜康酒一天在一家大潤發門店內能賣400多瓶,一天約8000多元銷售額,一年約300萬元銷售額,以大潤發在東北當地有18家門店計算,每年約有5000多萬元銷售額。
賈君指出,之前陜西白水杜康確實授權過當地經銷商3款酒的商標使用權,但是大潤發賣的超過了幾十款,有偷梁換柱的嫌疑。除了查處的上述一家門店之外,大潤發在東北其余的門店還在繼續出售這種涉嫌假冒的白水杜康白酒。
記者昨日聯系到大潤發,其內部人員透露,這家涉嫌售賣假酒的門店還在正常營業,對于該事件公司正在調查中。但有一點大潤發十分確定,大潤發本身根本沒有酒類生產廠,既然沒有貨源,那就不可能“偷梁換柱”。
“我們處理這些事件有個公司流程,首先會對涉嫌商品下架,隨后進行調查,若經查后無問題則恢復銷售,若有問題則追溯問題源頭,并追究責任。我們與經銷商都有簽約,假如證實是經銷商提供的貨品有假,則會扣除相應貨款并追究對方賠償責任。”上述人員表示。
供應鏈監管難
記者輾轉采訪了上海和東北地區的數家酒類經銷商后了解到,酒類商品在賣場渠道的銷售鏈條涉及到酒廠、經銷商和賣場,首先是酒廠生產酒,然后將貨給到經銷商,隨后經過經銷商發貨給賣場。
“酒廠是第一個可能出問題的環節,假如是正當酒類品牌公司的直接工廠,一般不會有問題,但很多品牌公司現在都采取貼牌生產,那些貼牌代工廠是有合約期和限制品類生產的,不少工廠看到熱銷酒,就會超期或超品類生產,這就會出現次貨或假貨。當商品給到經銷商時,經銷商環節也會有問題,目前酒類經銷商大多以區域劃分,所以全國性賣場門店內同一品牌的酒其實背后來自不同的經銷商,經銷商有優劣之分,劣質經銷商會將假酒次酒混在正品內銷售。”一位在酒業經銷領域擁有超過20年經驗的經銷商告訴記者。
據東北當地一些經銷商反映,由于東北人喜好喝白酒,因此大眾化的白水杜康是熱銷品,故而很多不正規的經銷商紛紛殺入市場牟利,這些經銷商時常將假酒次酒帶入銷售終端,但由于假冒偽劣產品價格低,因此市場上會出現“次品假貨驅逐優質品”的荒謬景象。
記者采訪了解到,所有賣場,包括家樂福、沃爾瑪、歐尚、大潤發等對于商品一般都無法全部檢測,需知一個門店內至少4萬種商品,一種商品有至少10項檢測指標,檢測一項指標的成本大約2000元,巨大的檢測成本是零售商不可能負擔的,所以賣場企業都采取檢查經銷商、供應商各類證照,只要證照齊全就核準入貨。此次大潤發也是這樣操作。
“在海外,只要證照齊全,一般都是正品,但在中國市場,有太多偽劣商品,即便供應商證照齊全,只能說明其手續完整,并不100%代表其貨品一定沒有問題。超市最多做抽樣檢查,不可能對數萬種商品一包包檢查,于是假冒偽劣商品很可能流入賣場。另外,供應商有時會真貨假貨混搭。”曾經歷過假冒商品投訴的一位外資賣場店長張明(化名)坦言。
大潤發表示會追查到底。上述超過20年經驗的酒類經銷商分析,追溯是必需的,賣場需提供隨附單和批號追溯,但不排除最終查不到貨源的可能,屆時賣場會面臨被查封的危機,而經銷商也由于提前給生產廠支付了貨款,自己又拿不到賣場銷售款而陷入經濟危機。
“除了產業鏈漏洞,賣場企業發展過快也是這幾年諸多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結癥。”時富金融分析師廉波指出,大潤發2007年到2010年都保持年開新店10多家到20多家的速度,但去年其突然提速,年開新店42家,快速擴張后管控難度加大。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大潤發分為華東、東北、華中等五大區域,由于門店眾多,且其一直推崇本地化運作,各個區域都有獨立采購權,此舉的優勢在于能更好地適應當地客戶需求,但問題在于地方性的采購會使總部對區域內采購的監管力度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