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三:調味品會否添加亞硝酸鹽檢測?
特別令人瞠目的是,威極工業鹽水醬油成品居然抽檢完全“合格”。據媒體報道,在兩個月的調查期間,執法人員多次對威極公司涉嫌使用工業鹽生產的醬油成品進行抽檢,結果發現重金屬等指標竟然都符合醬油產品現行國家標準。
而這正是個別企業敢于用來偷偷加工醬油等調味品的重要原因。
佛山高明區質監局局長任偉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無奈地說,“即使懷疑醬油采用了工業鹽水制造,但目前的檢驗方法無法檢測出來”,這就難怪事件之初威極公司采購半成品加工調味品的一位負責人敢囂張地說“無論怎么查處都不怕”了。
為什么工業用鹽水制成醬油調味品能通過檢測?專家介紹,盡管食用鹽標準質量要求上與工業鹽標準存在較大差別,如食用鹽標準規定了食用鹽的基數要求:包括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化學指標、衛生指標,對包裝運輸、儲存等都有嚴格要求。而工業鹽在國家標準中,并沒有對其食品衛生指標作任何要求,而貯藏運輸方面也沒有嚴格限制,因此不能確保食用安全;但工業鹽中的主要有害物質是亞硝酸鹽和一些重金屬,而現行的醬油標準中不涉及工業鹽關鍵性指標亞硝酸鈉的檢測。
而也正因為無法檢測,當地政府在公布的威極公司實際購置的工業鹽水數字上出現了“26噸”與“760噸”兩個版本。佛山高明區質監局局長任偉青就坦言,26噸工業鹽水是根據舉報現場查處到的。后來經過多方面的取證后,才查證威極公司實際購置的工業鹽水多達760噸。“威極公司做得非常隱蔽,我們上報市級部門后,經過跨區和多部門行動,才最終查實這些工業鹽來自三水鹽礦公司,并挖出了中間的經銷商。”
毋庸諱言,工業鹽水醬油抽檢合格暴露了現行國標上的漏洞。正如佛山市南海區政協委員戴國梁所指出的,“如果工業鹽水生產的醬油和正規食用鹽生產的醬油質量標準是一樣的話,那證明政府部門的檢測標準太低了!”
眾所周知,威極公司東窗事發,是因為被舉報使用了工業鹽水。換句話說,既然檢測是檢測不出來的,如果其他一些不法企業即便使用了工業鹽水,但保密工作做得好,堡壘沒有從內部攻破,政府部門和公眾又何時會知曉?在工業鹽成本只有標準食鹽的五分之一的情況下,誰又能保證只有威極幾家使用工業鹽水制造醬油呢?那我們日常吃的醬油中,又有多少是使用工業鹽水的呢?
當然,任何標準都有滯后性,國標有漏洞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及時修訂和完善醬油國家標準,查遺補漏。唯有如此,才能凈化醬油市場,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真正保證醬油的質量安全問題。
我們知道,在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粉增加了三聚氰胺檢測一項;雙鹿瘦肉精事件之后,豬肉檢測中增加了瘦肉精一項,那醬油等相關調味品檢測中增加亞硝酸鹽一項又會何時提到日程上來呢?
懸疑四:“吃進肚子里的食品”如何召回
目前,廣東各地對涉事企業工業鹽水醬油的查封與召回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當中。但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的是,6月12日涉事的廣東開平市長沙億華達調味廠負責人稱,查處前一個月已將問題醬油賣出,“成品醬油召不回來了,都被消費者吃進肚子里了”。
這位負責人的話雖然刺耳,但顯然是實話,盡管其被批“對問題嚴重性認識不足”及“推諉責任”,但這也的確是國內食品召回機制的短板。早在2007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就發布了《食品召回管理規定》,規范食品召回實施,包括主動召回、責令召回和召回結果評估與監督以及召回食品后處理,法律責任等。但對于“吃進肚子里的食品”
如何召回,的確還沒有具體規定,這未免是遺珠之憾。
現實來看,食品召回制度還存在“沒吃的可以召”,“吃了的很難召”;“馬上犯病的召,長期累積才致病的說不清、也難召”。當然之所以如此,主要問題是“取證困難”。如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那些癥狀不明顯的患兒,就難以討到公道;雙匯瘦肉精事件中,召回的也只是沒吃進肚子里的產品,而且因為對消費者的傷害并非立竿見影,賠償也就難以找到依據。工業鹽水醬油同樣如此。
有專家建議,應以“工業鹽水醬油”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召回制度,重新厘清商家的真正責任,不僅應包括現時的、也有必要加大責任到未來的、長期的損害責任上。對于已經吃進肚子里的問題食品,對于已經造成的潛在的、長期的損害也要讓消費者得到“說法”,這涉及社會公平問題。具體而言,首先應在立法方面盡快突破和完善,同時參照國外做法,從生產和銷售源頭來確定“問題產品”總量,而不是依據消費者手中的購物票據,在安排賠償和召回上,可以一個總量賠償額度來核算;對于確實食用了問題食品,又沒有憑證的那一部分賠償,可以列入公共賠償基金,讓公眾普遍享受到這份“賠償”,而不是監管部門罰款了事。這既可以加大對不法企業的懲戒力度,也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
另一方面,醬油等調味品行業在“醬油門”事件中的集體失語,似乎也欠消費者一個交代。據悉,廣東全省已開展調味品行業的專項監督檢查,主要對醬油企業開展監督檢查。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這次是個別企業出現的問題,但涉及的醬油生產企業很多。“下一步將要查明此種(用工業鹽)情況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是行業的潛規則”。那廣東省之外呢?醬油調味品企業特別是那些知名企業是不是應該主動檢測、自請檢測,以還消費者一個放心?
鏈接:
工業鹽水醬油事件進程
●3月31日下午,有群眾舉報反映,佛山市高明區楊和鎮的某大型調味品公司,于某日深夜購進40多噸工業鹽水,涉嫌使用工業鹽水作為加工醬油的原料。
●5月23日、24日,媒體報道了上述公司涉嫌用工業鹽制造醬油,引起軒然大波,群眾紛紛懷疑涉事企業為同在高明區的知名品牌“海天”。
●隨后,高明區政府微博澄清,稱該案件與“海天”無任何關系,并稱涉案企業為高明區楊和鎮的威極調味品公司。因涉案企業名稱“威極”與海天公司旗下知名產品“海天威極生抽”相同,引起眾多網友猜測:涉案公司與海天公司有關,“或為海天的子公司”等。
●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涉案公司與其沒有任何關聯,也從未委托涉案公司生產任何產品。
●6月初,海天公司向佛山市中院遞交上訴書,要求威極公司登報道歉停止侵權并賠償1千萬元。
●6月10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出東莞、佛山、江門三家醬油廠向威極購進大量半成品,廣東省質監發出緊急令徹查威極公司產品流向。
●6月11日,東莞質監表示,東莞祥興隆公司共分四批次引進威極公司百余噸半成品問題醬油,其中70噸已制成208.6噸醬油成品,已全部流向市場。
●6月12日,佛山市“三打”辦、市質監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新曝光了開平億華達、珠海寶門、珠海康富來和中山萬人迷等4家調味品企業,涉嫌使用了威極問題醬油作為原料生產,除威極公司外,涉案醬油廠增至7家。截至目前,佛山、東莞、開平、珠海、中山等地質監部門均已對涉案企業進行了調查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