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9月8日
新聞來源:中廣網
事件回放:9月8日,上海多個區的“光明隨心訂”訂戶發現,收到的220毫升裝的光明小口瓶鮮牛奶(食用生產批號為20120907)味道怪異,疑為變質。光明乳業隨后通過官方網站公告稱,截至當天下午,公司共接到關于小口瓶鮮奶的投訴952起。
企業回應:光明乳業于9月8日當天就在其官方網站已經發布了說明和道歉,9月10日晚,光明乳業再以公告的形式向投資者和消費者進行了澄清說明。分析產品發生酸敗的原因是,該批次產品從工廠下線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庫,為滿足今早的送奶上門服務,在配送前進行移庫的過程中,因車輛溫度沒達到標準導致其中部分產品發生酸敗。我們已經第一時間派專業人員上門進行處理,會根據消費者的意愿進行退貨、補貨或者退款。同時我們會對產品移庫過程加強監督管理,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專家評論:有業內食品研究員認為,光明乳業給出的理由過于簡單,應該更具體些。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光明乳業的解釋很難讓業內專家信服。“即使配送車輛是恒溫,離開冷庫一個多小時也不可能發生酸敗,不太現實。 ” 外界懷疑問題在于冷庫。冷庫是不是停電了沒有制冷?如果沒有制冷,相關系統為何沒有自動報警?如果是冷庫出了問題,光明承擔的責任就更大了。 王丁棉進一步解釋,“光明瓶裝奶出廠之后直接進入消費者手中,這期間不經過超市等中間環節,這種特殊的渠道也是監管的盲點。 ”
百度新聞收錄數量:20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