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中國白酒業近年來遭遇的最大風波。19日,《致命危機: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的新聞被廣泛關注,致命、酒鬼酒、塑化劑這幾個組合在一起的關鍵詞令酒鬼酒股票次日應聲大跌,宣告停牌,而當日白酒板塊一日蒸發300余億元。“被敲詐”、“是做空股市的陰謀”、“根本不超標”,風聲鶴唳的消費者、一再發聲的行業協會和屢說屢錯的當事企業上演一出“超塑”羅生門。
塑化劑:含還是不含?
19日,21世紀網發布稿件稱,21世紀網記者將在正規渠道購買的價格為438元/瓶的酒鬼酒送至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在檢測中,酒鬼酒中共檢測出3種塑化劑成分,分別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 (DIB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含量分別為0.49㎎/㎏、0.41㎎/㎏和1.08㎎/㎏。其中DEHP的含量在正常范圍內,為0.49㎎/㎏,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為1.08㎎/㎏,超出0.3㎎/㎏的標準,超標達260%。
對此,當事企業酒鬼酒否認在釀酒環節添加塑化劑,表示須待有資質檢測結構結果。21日晚間,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報告稱,50度酒鬼酒的抽樣檢測結果出爐,確認酒鬼酒中含塑化劑成分,“其中DBP最高檢出1.04mg/kg,督促企業查明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原因,認真進行整改。”
酒鬼酒確含塑化劑無疑,而中國酒類協會(下稱中酒協)的一份聲明無疑把整個白酒行業一同“拉下水”。19日晚間,中酒協為辟謠有媒體宣稱的“白酒塑化劑普遍超標”,而在官方發表聲明稱,“白酒產品基本都含有塑化劑成分,最高2.32毫克/公斤,最低0.495毫克/公斤,平均0.537毫克/公斤。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但其同時表示,但我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含量遠遠低于國外相關食品標準中對塑化劑含量指標的規定。
為何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劑?中酒協給出的答案是,“白酒產品中的塑化劑屬于特定遷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內蓋、成品酒塑料袋包裝、成品酒塑料瓶包裝、成品酒塑料桶包裝等。溶進白酒產品塑化劑最高值是酒泵進出乳膠管,目前所有白酒企業都在使用該設備。每10米乳膠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劑含量0.1毫克/公斤,有的企業用一次酒泵(50米乳膠管),還有的企業多達四五次。”可見,被生產環節中所使用的塑料容器中塑化劑污染成為我國白酒業的普遍問題,那么此問題嚴重嗎?是否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傷?有關塑化劑的標準線在哪里?
標準:超還是沒超?
雖然確認含有塑化劑,但酒鬼酒及中酒協都在聲明中否認“超標”。在23日晚間發表聲明中酒鬼酒表示,其產品“完全符合GB2757-1981和GB2760-2011的國家相關標準”,并表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我國及其他國家均未制定酒類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限量標準,故不存在所謂的‘塑化劑’超標的問題。”
對此,中酒協也表示,“我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含量遠遠低于國外相關食品標準中對塑化劑含量指標的規定。”
記者發現,廣被媒體所使用的“超標260%”所使用的標準系編號為GB9685-2008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該標準規定了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特定遷移量或最大殘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但使用這份針對包裝物的標準來限制白酒產品,是否合適呢?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這是合理的,董金獅對本報記者說:“現在所使用的數據,來自標準中‘最大遷移量’,是指無論用該塑料容器盛放何物,最后遷移到該物上的塑化劑含量不能超過的限制。”
他同時透露,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蒸餾酒及其配制酒標準》已經發布,明年2月1日正式實施,但新的標準中仍沒有檢測“塑化劑”這一項。
“塑化劑是被明令禁止添加到食物中的,沒有檢測塑化劑這一項也是合理的。”董金獅解釋稱,經過本次事件,有必要加強監督抽查酒類產品及其包裝,如問題比較嚴重,則有必要列入強制性監測。
對于將塑化劑檢測加入強制性檢測的談論,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表示,將塑化劑檢測作為常規檢測項目當然沒什么不可以,但是這種生產成本的增加是不必要的。應該是規范生產設備和工藝,只要生產設備和工藝的控制合理,這種項目是沒有必要檢測的。
云無心解釋稱:“對于公眾來說,問題只是‘為什么不增加這項檢測,生產成本的增加是廠家的事情,跟我沒有關系’。但是塑化劑只是污染物中的一類,還有幾十上百種可能存在的其他污染物,通過檢測每一項來保證食品安全是不現實的。現實可行的做法是通過GMP(良好生產規范)來保證。這些污染物,只需要進行一定的抽查就可以了。”
但記者注意到,若中酒協公布數據為單一種類塑化劑數量,聯系此項標準對塑化劑限制量與中酒協公布的白酒塑化劑含量“最高2.32毫克/公斤,最低0.495毫克/公斤,平均0.537毫克/公斤”的數據對比,則全部超標。記者多次致電中酒協欲詢問相關事宜,但其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健康:
有礙還是無礙?
在眾多對于酒鬼酒塑化劑超標的報道中都提到塑化劑的危害,稱其毒過三聚氰胺,“長期攝取塑化劑會干擾內分泌,造成孩子性別錯亂,使女孩性早熟,使男性生殖器變短小、性征不明顯;塑化劑還會增加肝腎負擔,對免疫系統、消化系統造成慢性傷害,嚴重的還會導致肝癌。”而酒鬼酒在聲明中則否認了其產品的危險性,表示“經國家質監局、衛生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三個權威部門認定,根據國際通用風險評估方法和歐洲安全局推薦的人體可以耐受攝入量,按照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適量的情況下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可以放心飲用。”而正是這句提及“壽命”的澄清說明使酒鬼酒又陷入了爭議漩渦,不少網友稱酒鬼酒不誠懇,“喝酒鬼酒活過平均壽命就不正常了!”
此外還有媒體稱,DBP是塑化劑中最毒的,毒過當年臺灣涉塑化劑飲料中所含的塑化劑物質DEHP。盡管媒體言之鑿鑿、網友憤之切切,但就酒鬼酒中所含的塑化劑含量是否有礙健康仍需詢問相關專家。
記者就這一問題采訪了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博士、《吃的真相》作者云無心。云無心表示,目前美國和歐洲都有人體對塑化劑耐受量的限制,美國的標準中,DHEP為0.04毫克/天/公斤體重,DBP為0.1毫克/天/公斤體重;在歐洲的標準中,DHEP為0.05毫克/天/公斤體重,DBP為0.01毫克/天/公斤體重。對于“DBP比DHEP更毒”的說法,云無心表示,對有害污染物的危害比較,只根據毒性劑量是沒有意義的,需要的是比較有害劑量和攝入量。
而就酒鬼酒“日飲一斤無害”的說法,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個體重在60公斤的成年人來計算,每天DBP的耐受量為0.6毫克/天,相比酒鬼酒最高測出1.08毫克/公斤的DBP含量而言,“日飲一斤”確實在美國、歐洲的最低塑化劑可耐受量范圍內。云無心解釋稱:這表示每天飲用一斤這樣的酒其中塑化劑帶來的危害小到可以忽略。“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基于一個人吃的其他食品中不含DBP的假設,但同等量白酒中酒精的危害遠比塑化劑的危害更大!”
危害最大的可能不是塑化劑,而是作為載體的酒:這也許是很多人沒想到的。在我國,喝酒被認為能“舒筋活血”、“御寒”甚至“殺菌”,常用此理由為酒“將功抵過”。但實際上,已有確切證據證明酒精對肝臟、神經以及心腦血管的傷害,少量飲酒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日飲一斤無害”更是謬論。
晨報記者 接貴云 邵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