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檢的油條,合格率只有4%
紹興食品安全上演“開年大戲”
“油條革命”保衛早餐
本報通訊員 鐘宏嬌 本報駐紹興記者 史春波
一根油條,一個大餅,是很多人的早餐標配。
不過,前段時間,紹興抽檢了油條,結果卻令人震驚:25份油條中,不合格24份,僅一份合格,合格率只有4%。
這是2012年底,紹興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持召開的油條專項整治動員會上,透露出來的抽檢結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鋁超標和使用反復煎炸過的油。
這個會上也公布了一個好消息,今年元旦,也就是從前天起,紹興掀起一場“油條革命”。
抽檢25份油條
僅1份合格
油條,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據傳與秦檜有關。但數百年來,作為民間小吃,油條“低小散”的情況一直存在,給監管帶來困難。
紹興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餐飲處處長楊繼友介紹,前段時間,市食安辦在全市范圍內抽檢了25份油條,不合格24份,僅一份合格,合格率只有4%。
“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鋁超標。”楊處長說。
而導致鋁超標的主要原因是添加明礬,目的是使油條更為松脆。“加了明礬的油條比較脆,不加的話超過半小時油條就會發軟。”
去年12月,紹興市、越城區兩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市區范圍內的油條制售點進行全面摸排,并在此基礎上出臺了整治方案。
煎炸油有沒超標?
進口儀器10秒測出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使用反復煎炸過的油。食用油經高溫加熱和反復使用后可產生毒性物質,如丙烯酰胺、多環芳烴、醛基和羰基物質等,這些物質統稱為極性物質,即TMP。
那么,如何判斷是否屬反復煎炸過的油,甚至是地溝油呢?紹興市藥監部門從德國引進了一批快檢設備——煎炸油質量檢測儀。只要將其放入40℃以上的油鍋中,10秒鐘后,就可現場快速測定煎炸油中的毒性物質含量是否超標。根據國家標準,食用植物油在煎炸過程中,TMP值應小于或等于27%。
工作人員介紹,快檢只是一種輔助手段,除了快檢,實驗室檢測數據更為精確,時間也更長。
170多“油條哥”與會
實行“放心油條”掛牌制
日前的整治會上,紹興170多位油條攤主參加了會議。
監管部門明確要求,油條煎炸用油倡導每天一更換,要求油條經營戶保證兩天一更換,確保符合國家標準。
同時要求嚴控油條煎炸用油源頭,使用品牌食用油,嚴禁使用散裝油、劣質油。
“我們將實行‘放心油條’統一掛牌制度。對各項指標合格的攤點授予‘放心油條’公示牌,讓市民明白消費。”有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監管部門將每月對煎炸油實行快速篩查,每季度對油條產品、煎炸油進行抽檢,對檢驗結果不合格的實行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