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東方樹葉調味烏龍茶飲料”不同出廠日期顏色各異 中國經濟網/發(王海(微博)供圖)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日訊(記者 周亮)日前,中國經濟網《我消費》欄目獨家報道了《》一文引起各大媒體廣泛關注。截至目前,轉發數量已近150余條。消息曝光后,消費者對于農夫山泉方面回應“‘東方樹葉茶飲料’是茶葉自然提取而得,茶湯顏色來自于茶葉天然成分茶多酚一些物質,受外界環境溫度影響是會導致顏色變化的,這是不影響飲用的。”表示擔憂。
網友“@Summer_MoremoreTea”表示:“當時在臺灣阿里山買茶的時候,賣茶的阿姨說一泡二泡三泡直到7泡,顏色都不變的才是好茶。”
網友“@天亮亮亮”質疑道:“為什么呢?茶葉不同批次效果不同?生產過程指標不達標?還是里面有更大的貓膩?”
網友“@陳大寶”認為:“這鍋茶粉擱多了?還是那鍋防腐劑放少了?”
網友“@油條超人”直言:“那個茶難喝的要死,這么對比看來真的是讓人連喝的欲望都沒了,茶葉時間長了肯定對品質有影響吧...”
網友“@灰蜀黍”稱:“早就發現了,估計是廠家灌裝時候疏忽造成的,后來好多超市都打折處理掉了。價格低至1元一瓶!”
網友“@RocioZ”說:“這種‘茶’就算不是化學合成物質勾兌的也是從茶葉中提取出化學物質勾兌的......泡的茶隔天就不能喝了。”
網友“@吹涼熱白開”遺憾地表示:“農夫山泉有點甜!!唉,看來都是無良商人啊!!!”
網友“@股票王子-飛馬”跟帖稱:“農夫山泉,有點假。”
記者調查了解到,烏龍茶的顏色出現巨大差距,很可能是由于茶湯內茶多酚的含量差距過大而造成的。記者看到,農夫山泉這款烏龍茶背后的標簽清楚的寫著“茶多酚含量≥260mg/kg,產品執行的標準是GB/T21733”。根據該標準,烏龍茶的茶多酚含量應該是≥400 mg/kg,而農夫山泉的這款茶茶多酚含量明顯低于標準中的規定。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 顯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