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篇名為《枝江酒業成品酒逾半數酒精勾兌 冒充純糧釀造》的文章再度為中國白酒蒙上一層陰影,市面上到底有多少“純糧釀造”是真的?截至記者發稿時,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枝江酒業”)尚未就此作出公開回應,其母公司維維股份受消息影響股價下跌1.73%至5.69元。
酒精勾兌出的“純糧釀造”
據中國產經新聞報報道,有知情者透露,枝江酒業年產60度左右基酒能力不足萬噸,遠遠不能滿足其年產銷十萬余噸成品酒的勾兌需要,其基酒產能與成品酒銷量不相匹配,逾半數產品都采用食用酒精勾兌。
公開資料顯示,枝江酒業目前的基酒產能為6000多噸,按照枝江酒業的說法,加上從四川購入的“調味酒”,能使其基酒總量達到兩萬余噸。但即使這一數字屬實,在食用酒精勾兌的成品酒占總產量比例不足20%的情況下,兩萬余噸基酒如何能生產出少則8萬余噸、多則達12萬噸的成品酒?
昨天,記者登錄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網站見到如下內容:“枝江酒采取純糧固態發酵工藝,被認定為綠色食品,產品通過A級認證,產品質量較高,價格實惠。”同時還有近年來五星枝江、枝江王、枝江小曲、枝江高粱酒、大師原酌等多個系列產品的獲獎情況的介紹。
據報道,枝江酒系列產品中,僅3元/瓶及13元/1.5升的兩款產品的原料標明為:“水、食用酒精、高粱、小麥、食用香精”,執行標準:GB/T20822,即采用食用酒精勾兌的固液法白酒。
純糧釀造成本高數倍
王先生是一位有著十幾年酒齡的白酒愛好者,他告訴記者:“喝白酒多的人應該都有感覺,一些品牌近幾年出的酒味道有變化,我覺得國內能一直保持酒質穩定的品牌屈指可數。當然,現在土壤、水、空氣啥都有了變化,也不能就說一定是搞了勾兌。”
“酒廠用食用酒精來勾兌,我看有兩方面原因吧:一是充產量,二是獲取更高的利潤。”一位不愿具名的酒廠內部人士說。
2012年,枝江酒業集團總收入90億元,利稅6億元。三個月前枝江酒業集團剛剛召開沖刺百億動員大會,增量目標擺在眼前。
放眼整個白酒行業,2012年1-12月,全國白酒累計產量1153.16萬千升,同比增長18.55%,其中,四川省白酒產量295.2萬千升,同比增長14.8%,穩居全國第一。而就在4月中旬,央視焦點訪談曾曝光了四川部分白酒生產企業涉嫌造假,以勾兌酒冒充糧食酒,甚至違法使用添加劑的事。
南寧大宗商品交易所數據顯示,5月份廣東普通級食用酒精價格為6680-7010元/噸。記者看到網上一些外地企業掛出的報價都低于6000元/噸。一家位于吉林省的食用酒精供應商向記者透露,酒廠是他們重要的一塊客戶,他們的貨賣到東北、河南、四川、安徽等國內多地。
上述酒廠內部人士介紹,如稀釋成40度左右的白酒,用一噸食用酒精能做出兩噸白酒,等于4000瓶白酒,每瓶成本只要幾塊錢,而每瓶純糧釀造白酒成本至少需要20多元,是前者的好幾倍。而一般純糧釀造,發酵的周期至少在90天到100天以上才能完成,茅臺等高端酒釀造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資金和倉儲占用的投入,比酒精勾兌白酒要高得多。
大量白酒涉嫌隱瞞身份
去年,古井貢酒因為2012半年報中暴露了上半年采購大約6596噸食用酒精一事跌入信任漩渦時,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葉長青承認,低端酒使用食用酒精勾兌,這是業內普遍做法。
由于各白酒生產企業皆對食用酒精勾兌的具量諱莫如深,至今并無這方面的專業統計說明究竟市面上有多少白酒在掛羊頭賣狗肉。但一些相關數據仍然觸目驚心。
商業機構慧聰網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白酒產量約為855萬噸,其中60%以上,即513萬噸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兌而成的。
齊魯證券食品行業分析師判斷,從2009年—2012年,國內食用酒精需求的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16.6%,需求總量在2012年達到730萬噸。
業內人士透露,隨著白酒市場無序競爭日趨激烈,某些企業將純液態法白酒和固液結合法白酒打著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的名義推向市場,而普通消費者并不具備憑感官鑒別判定白酒質量的能力。
“國家允許用食用酒精,并不違法,再加一點食用香精調味,消費者根本辨別不了。”上文中酒廠內部人士稱。
于是,大量的食用酒精在融入白酒之后卻都罩上了“純糧釀造”的外衣,隱瞞身份蒙蔽消費者。記者走訪超市、煙酒專賣店、煙酒批發市場時發現,不僅是售價不菲的五糧液、茅臺等高端酒做著“純糧釀造”的宣傳,很多中低端酒的銷售也都打出了“純糧釀造”的招牌。
“‘純糧釀造’的好賣嘛,你說是用酒精兌的誰還買呀?”一位老板說。
“純糧白酒”早有定義
事實上,早在2005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就發布實施了《全國白酒行業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對經過嚴格審查和技術檢驗的產品頒發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被白酒行業稱為“純糧白酒”準入門檻。
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高級工程師程勁松表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委員會同時制定了《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審定規則》,從“純糧白酒”定義、各種釀酒糧食原料的最高國家標準,到原料質量、生產條件、生產工藝及產品質量都作出了科學、明確而嚴格的規定,只有完全達到該《規則》要求的產品,才能貼上“純糧白酒”標志。目前,一些國內白酒知名品牌如茅臺、五糧液等已獲準使用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會專家甘權認為,新工藝白酒并非不安全和不好,而是適用于中低檔白酒的生產,這對滿足廣大低收入群體的白酒消費需求應該說具有積極作用。但不少企業將新工藝白酒打著“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的招牌銷售,價格甚至比名優廠家生產的純糧固態白酒還高,這就是誠信問題了。(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