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南京一份“民間版房價成本清單”曾引起的軒然大波還令業內人士記憶猶新,而時隔一年,被認為是“官方版”的房價成本清單又在南京悄然現身。
12月20日,南京市物價部門發布了一份《南京市棲霞區2006年房地產價格管理情況分析》。其在對商品房價格上漲的原因進行剖析時,認為除去開發商利潤這個爭論不息的話題外,以土地價格為主的成本上升,是導致商品房價格不斷走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份《分析》指出,商品房成本構成中,首先是土地成本約占37%,成為各類成本中的“絕對主力”。其次是建安費用,現在各開發公司住宅質量和檔次不斷提高,使得建安費用在總成本中的比例達到了28%。第三是公共基礎成本上升,約占總成本的10%。此外,前期和附屬各占2%,各項稅、費及利潤約占21%。
早在2005年5月,江蘇省物價局就曾向全省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物價部門建立商品住宅社會成本監審制度,承諾物價部門將定期測算并公布商品住宅的社會平均成本。提高房價透明度。但是,這一要求在去年并未完全執行到位。當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江蘇省物價局有關負責人曾明確表示,房價成本公布工作已納入2006年工作安排中。
去年12月,南京“我愛南京自建房網”公布的“民間版”房價成本清單受到開發商質疑。在房價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南京的“官方版”房價成本清單更加受到業內外期待。
對于這份棲霞區的房價成本構成《分析》的露面,有業內人士猜測,這份報告或將成為南京公布所有房價成本的前奏。但南京市物價局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否認。但他同時指出,“政府要公布的房價成本并非微觀的房價構成,而是某個區域的‘宏觀’商品住宅社會平均成本。”
“要求每一家樓盤都公布房價成本并不現實,像棲霞區這樣,公布某一區域內樓盤的綜合房價成本,對于購房者來說也更有指導意義。”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宋林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