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任務就是今天為在座的人‘保五爭十’——保證您裝修資金至少節省5000元,爭取節省1萬元。”這是哈爾濱市某團購網站組織的大型春季家居裝修建材現場團購會上,一位肩扛“團購”大旗,手持話筒的“金牌砍價師”激情的開場白。
天氣見暖,正是家裝的好季節。業主們手里攥著票子,他們相信通過團購這一方式能夠采購到價廉質優的建材商品。同時,商家也都盯緊了這塊“餡餅”,于是哈爾濱家居建材市場出現了一波接著一波的團購風潮。眼下,無論是大型的建材超市還是一些小店鋪,常常會看見“團購×折優惠”、“24小時團購熱線”等標語。大型團購集采網站活動頻繁,僅3月中旬的一個星期日,哈爾濱市就有5個團購網站同天召集舉行裝修建材現場團購會,每場都吸引網友業戶幾百人。
團購“變裝”為促銷行為
臺上“金牌砍價師”高調出場,口若懸河地與商家討價還價,聲稱要“擠干商家的價格水分”,為“裝友”爭取最高利益;商家輪番上場,自我推銷,在砍價師的“凌厲攻勢”下頻頻下調打折幅度,偶爾還要下臺“打個電話請示一下領導”。每次商家最后定出一個“賠本價”時,現場都會引發熱烈的鼓掌和喝彩。
筆者了解到,最初的團購是一些消費者看中某品牌之后自發聯系,相約集體去砍價的自發行為。但形形色色的團購網站、團購公司等第三方“中介”的出現讓團購變了味。“數量決定價格優惠”這一團購的主要因素已經被弱化,由“中介”來組織商家加入,不可避免地讓團購活動更像是商家的促銷行為。
筆者發現,此前在建材市場里留意的一套煙機灶具標價為3880元,討價還價后商家承諾打8折只要3104元。在現場同一商家的產品經一番“砍價”后定為全場折扣7.8折,可標價卻由3880元變成了4080元,折后的價格還要高出之前幾十元。商家經理表示,團購結束后,筆者到門店去找他,仍然可以按之前的價格賣給筆者。
商家經理坦言,團購網站向每個參加活動的商家都要收取5000元的“展位費”,這些錢肯定要分攤到消費者頭上,故部分商家都會采取這種“部分產品拉高單價打低折”的方式。打折的幅度和底線是在此前已經和網站方充分協商好的,砍價師不管怎樣都會在價格底線處“打住”。
業內人士向筆者透露,團購網站、團購公司等第三方“中介”一般靠三種方式獲利。一是向參加活動的商家收取“展位費”“會費”;二是按商家活動訂單的成交額提成;三是網站或媒體的廣告費。
團購陷阱是潛規則翻新
除了團購價格上有“陷阱”,質量和服務也屢受詬病。例如,某網友團購了地板,價格很低,可商家送貨后才發現,邊條和角線等輔料還要另外付錢。而這些費用加起來,反而比市場價還要高。
某網友在團購會訂購了一款打折瓷磚,送貨后卻發現,瓷磚的花色質地要比團購會上看到的差很多。瓦工提醒他,商家擺出的展品是特級品,送來的肯定是次貨。要求商家換貨,商家卻說,不能按團購折扣買了。
在一些論壇上,不難看到對家居建材團購價格、質量、服務等方面的投訴。這些問題投訴在某大型裝修公司材料采購經理磊先生的眼里卻顯得很平常。
“以活動為噱頭,多年的滯銷品當新款,以次充好;低價后服務保障縮水……這都是不良商家在促銷中慣用的伎倆”。磊先生告訴筆者,普通裝修業戶拿到新房鑰匙后就得裝修房子,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要消費幾萬、十幾萬元來購買成百上千種商品。對建材、施工了解甚少,又很少作市場調研,以及裝修行業的信息不透明,導致了這個行業的暴利和可欺騙性。
“如果把這種團購模式看成一種促銷行為的話,它背后的形形色色‘貓兒膩’其實在家裝建材行業早就存在,不管你是否參加團購,都可能會中招”。
家居建材團購陷阱:先拉高單價再低折
2009-04-02 20:00 《中國青年報》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央視曝百強實木家具造假 榆木主材充黑胡桃木
- 2成都家具抽查不合格名單發布 露迪雅家具等在
- 3韓森木家具甲醛釋放量超標 多個煙花爆竹不合
- 4滬售燈具抽查過半不合格 百安居上黑榜
- 5南京江寧數十畝高產良田被毀違規建山莊
- 6中信地產賣卡被疑非法集資
- 7“抗議房產價格下降”是對維權的褻瀆
- 8德爾家居涉嫌概念營銷炒作 質量問題避而不談
- 9義烏房企違規賣房頻發 業主欲維權遭死亡威脅
- 10上海抽查:大莊地板被曝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