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一家空氣污染治理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檢測室內甲醛含量。
中鴻安泰“原生鈦”假治理真污染凸顯行業潛規則
用氯化銨消甲醛毒上加毒
業內人士稱應出臺強制性國標規范室內空氣治理產品及服務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何先生做夢都沒想到,本來為除去家里空氣污染的治理產品,卻成為奪取妻子生命的罪魁禍首。
何先生住在北京,2008年喬遷新居后,裝修的刺鼻味道讓夫妻二人很是擔心。于是,他們就請了一家專業的室內空氣污染治理機構——北京中鴻安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鴻安泰公司)進行了處理。
剛治理完時,裝修后那種刺鼻味道似乎是少了很多,可是后來,何先生發現,只要打開柜門或抽屜,以前那種裝修后的刺鼻味道又開始出現了,而且越來越重。雖說何先生采取了購買空氣凈化機、橘子皮去異味等方法,可還是沒能避免幾個月后的一場悲劇:妻子因白血病而去世。
無獨有偶。北京的齊先生在前些年也做了新的裝修,2011年,他的小孫女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由此,齊先生懷疑自己裝修后房子內的空氣是否存在污染,于是決定找一家專業的室內空氣治理公司進行治理。
巧合的是,齊先生也找到了曾經給何先生家做過治理的那家中鴻安泰公司。當看到該公司出具的檢測報告中甲醛含量已經達到國家標準時,齊先生本以為已經萬事大吉,直到他過一段時間后接到一個公安部門打來的電話。
原來,在公安部門開展的一次打假行動中,警方從造假現場查獲的證據中,發現了何先生、齊先生兩家的施工記錄,才與他們取得了聯系。
令何先生和齊先生感到吃驚的是,中鴻安泰公司給他們使用的并非真正的室內空氣治理產品,而是國家明令禁止民用的氯化銨。
空氣治理市場魚龍混雜
據了解,公安部門查抄到的生產這些仿冒、假冒產品的地下工廠就是中鴻安泰公司和盛華中興公司。這兩家公司生產的很多號稱的高科技治污產品,主要原料就是尿素和氯化銨。“尿素和氯化銨是工業用消醛劑,使用其進行室內空氣污染治理,盡管在短期內能夠達到降低甲醛濃度的目的。當從長期看,甲醛濃度仍然會反彈,而且氯化銨本身對人體有毒害性,同時會分解出氨氣,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國家禁止該產品用于民用。”北京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專業委員會會長歐陽林說。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彭義也表示,氯化銨對皮膚、黏膜有刺激性,可引起肝腎功能損害,誘發肝昏迷造,成氮質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等。而尿素對人體、環境也會造成傷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既然氯化銨等材料危害性如此大,為什么中鴻安泰、盛華中興等室內空氣治理公司還要將其作為主要原材料,進行室內空氣治理呢?其中緣由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氯化銨對降低甲醛濃度的特殊作用;二是因為成本。
“現在室內裝修,甲醛超標是頭號問題,一些不法分子和造假者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利用氯化銨天然的消醛劑特性,進行造假。”歐陽林說,另外,由于氨這一指標在室內空氣檢測時通常被忽略,因此氯化銨導致的氨超標也很容易被造假者掩蓋。
記者了解到,氯化銨的成本一升不到5元錢,而正規的室內空氣治理復合材料,成本則至少在200~300元每升,前后相差50倍。
期盼更強標準規范“治污”
在我國,裝修污染的治理已漸漸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并將以10%以上逐年遞增。業內人士指出,中鴻安泰公司絕非個案,暴露出了室內空氣治理這個行業急需整治的現狀。
據了解,目前我國對于室內空氣質量以及治理產品,都已出臺了相應的標準。2003年3月1日,我國第一部《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正式實施;2004年3月15日,上海市《住宅裝飾裝修驗收標準》正式實施,明確規定室內空氣中甲醛、苯、VOC等19項有害氣體的最高限量;2004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北京市家庭居室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合同》詳細規定了家裝的環保標準。2008年7月1日,我國首部規范室內空氣凈化材料的行業標準《室內空氣凈化功能涂覆材料凈化性能》正式實施。
歐陽林告訴記者,由于首部行標只是推薦性標準,因此業內除了一些知名的大企業遵循標準之外,其他企業并沒有嚴格按照標準去生產、使用相應的室內空氣治理產品。
專家表示,依照國標《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使用氯化銨為原材料的室內空氣治理產品,在苯、氨等指標上很難符合標準,而依照行標《室內空氣凈化功能涂覆材料凈化性能》的要求,這樣的產品也很難達標。
作為首部行標的主要制定者之一,歐陽林建議對該標準進行修訂,從內容上增加對氨等指標的檢測和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對人身健康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同時將推薦性行業標準上升為強制性國標,從而規范行業發展,維護消費者的人身健康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