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昨日報道保健品市場亂象之后,成都水碾河兩體驗店悄然關門
6月17日,郫縣食藥監局前往“麗可”保健品體驗店進行調查。
18日,水碾河兩保健品店在正常營業。
19日,兩保健品店摘牌關門。
昨天(6月19日),華西都市報揭秘了老年保健品市場背后的種種消費陷阱,成都食藥監、工商等部門已聯合調查涉嫌夸大宣傳的保健品體驗店。目前,全省范圍內已啟動了打擊保健食品“四非”專項行動。專家認為,避免老人上當,子女還需要經常和家中老人溝通交流。
昨天,華西都市報揭秘了老年保健品市場的亂象之后,又有不少讀者打來電話:“我參加了一個講座,賣500多元一袋的沙棘粉,說吃了可以抗癌。”“我們小區有賣高壓鍋的,說是含有特殊物質可以保健養生。”……這些保健“神器”不僅涉嫌夸大宣傳,也涉嫌欺詐老年消費者。
昨日晚上7時許,記者再次來到成都水碾河附近的菜市,看到兩家保健品體驗店均已關門,原本貼滿宣傳標語的墻面已經白板一塊,店招也一同被摘下。而此前,郫縣食藥監局也對郫筒鎮“麗可”和“俏夕陽”兩家醫療器械體驗店進行了突擊檢查。
床墊釋放氧離子
可治孕婦缺氧?
6月17日上午,記者曾以消費者身份與“麗可”的老板夫婦見面。
對于所銷售的理療床墊,男老板說對老年人多種慢性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并不能保證治斷根”。聊了一陣后,男老板開始宣稱:“孕婦缺氧,只要睡了這個床墊,就不會了,因為床墊的多種礦石可以釋放氧粒子。”當記者要求看一看產品的功能說明書時,男老板連忙補充:“這些功能都是產品說明書沒有的,但不代表沒有這種療效。”
記者了解到,這種床墊由青島麗可醫療器械公司生產。2010年,就有銷售人員將這種具有理療效果的床墊宣稱為包治百病的“神床”,而被央視3·15晚會上曝光。隨后,青島麗可醫療器械公司在《人民日報》刊登致歉。
而在“俏夕陽”體驗店,商家忙著宣傳自己的產品:“購買我們產品600元以上的,明天就免費領到價值500多元的杯子。”工作人員高聲告訴在場的老人們,“用這杯子喝水可以治病,因為這些杯子在太空上轉了一圈,含有多種礦物質。”
藥監執法檢查
形成證據有難度
6月17日下午,郫縣食藥監局組織近10名工作人員,對郫筒鎮“麗可”和“俏夕陽”兩家醫療器械體驗店進行突擊檢查。
此前的調查中,多位老人證實,他們不僅在“麗可”購買了床墊,還買回了大量的保健食品。男老板解釋說,那些保健食品往往是通過“講座營銷”的方式賣出去的,公司會帶著貨不定期地來此做巡回講座。講座結束后,如果有愿意買的,當場就進行銷售。賣完就沒了,體驗店不會存貨。
食藥監局工作人員發現該店僅有醫療器械的經營資質,并無銷售保健食品的相關資質。
針對該店可能涉嫌夸大宣傳一事,郫縣食藥監局表示將聯合工商等相關部門進行調查。“一旦查實,堅決依法處理。”
但郫縣食藥監局副局長楊麗君坦言,雖然夸大宣傳和講座營銷都不被允許,但由于沒逮到現行,只能從多方面搜集證據,“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記者了解到,很多老人從這兩家店購買了保健品或醫療器械后,并未索要票據。
對話老人
蔡女士:他們講的有道理
每采訪一位老人,記者都會問同一些問題:您的家人同意嗎?您為什么愿意相信商家的話,而不相信家人的話?得到的答案不盡相同,卻大致相似。比如剛在都江堰購買了6000多元沙棘的蔡女士。
華西都市報:家人知道您買這些沙棘嗎?
蔡女士:噓,小聲點,我家老頭子曉得,但他就是反對我。
華西都市報:您的子女同意嗎?
蔡女士:兒子女兒都在外地,他們也曉得我在聽講座買產品,電話里頭勸幾回了。
華西都市報:那您為什么還要買?蔡女士:他們(商家)說可以抗癌。我就怕得癌癥。
華西都市報:您為啥相信商家的話,而不相信老公和子女的話呢?
蔡女士:跟我們一起聽課的有醫生有教授,他們都在買得嘛。而且我覺得他們(商家)講的還是有道理。
秦女士:買個健康不容易
60多歲的秦女士和老伴退休多年,兩人每月領著近5000元的退休金。在記者的要求下,她才第一次核算了老兩口在保健食品和醫療器械上的花銷:每年4萬多元,幾乎是兩人全年的退休金。但面對記者錯愕的神情,秦女士則顯得不以為然。
華西都市報:花這么多錢,不覺得心疼么?
秦女士:關鍵是沒白花啊,現在買個健康本來就不容易。
華西都市報:用過產品后,覺得和他們之前宣傳的有出入嗎?
秦女士:任何東西都不是絕對的,反正我覺得還是有效果,像我,在排便方面確實有了好轉。
華西都市報:你給其他人推薦過嗎?
秦女士:推薦過,有時候還有店員組織我們進社區。有時候需要現身說法,我還上過幾次臺。
華西都市報:除了體驗,還會組織什么活動?
秦女士:偶爾要組織出去周邊旅游,交的錢很少,二三十塊錢,還是劃得來。
調查顯示
59%老人愿聽養生保健講座
早在2011年,中國消費者協會調查了包括成都在內的多個城市老年人的消費需求、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現狀。
調查顯示,有59%的老年人愿意參加養生保健方面的知識講座。在參加免費體驗后購買商家推薦的藥品的老年人中,有超過一半(52.5%)的老年人感覺到上當受騙。“令人堪憂的是,這不僅使老人在金錢上受損,甚至會造成老人延誤病情治療、導致健康受損。”專家分析
心理學家:
老人希望尊重自己的生命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老人對保健品集體狂熱并深信不疑?對此,記者咨詢了幾位資深心理學專家,試圖探尋其中的原因。
高級心理咨詢師馬囈月分析,老人想尊重自己的生命,因而更迫切選取一種措施來保護自己的生命。熱衷保健品,便是一種養生措施。
其次,老年人也需要自己的伙伴。如今,空巢老人較多,他們更愿意去所謂的“療養店”體驗。在那里,他們能過得開心。加之他們的知識面很窄,辨別能力較差,接觸外界的渠道較少,更容易上當受騙。
馬囈月表示,子女需要經常和家中老人溝通交流。但需要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不應是簡單、粗暴的說教。
四川大學新聞系教授張小元將這種現象的原因總結為,老人缺乏社會關懷,所以才會通過這種方式去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快樂。
社會學家:
商家“量身定制”營銷手段
北師大教育學博士侯中太告訴記者,這種現象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從正面來看,這是一個社會好現象,老年人很富裕,有更多錢去為自己的身體“投資”。負面而言,老年人的科學素養有待提高,認知能力很差。因此,商家才會“量身定制”各種營銷手段,為老人設下陷阱。
四川省教育學院教授李小融坦言,一些不法商家抓住老年人保健、養生的心理需求,對老人噓寒問暖,讓老人心理倍感溫暖。就這樣,在老人判斷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商家漸漸地將老人一步步套牢。(記者 李東陽 吳柳鋒 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