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專門出售“特價手機”購物網商品標價比市價便宜一半,為商家所聲稱“進貨渠道特殊”、“走私水貨”迷惑,消費者付了貨款后才發現上當。
本報訊 (記者李立志、余莎米)小王是湖北孝感的一名學生,最近,她陷入專業網騙設置的連環陷阱被一家廣州的“網店”套走了6000元。
“因為想買一款手機,于是上網找一些信息,幾天前在淘寶網上看手機行情,突見一家特別便宜的手機店(數碼創意廣場),該店所有機型均便宜得超乎意料!一款諾基亞N91手機標價竟然只有1000多元,其他的型號的手機也非常便宜,最便宜的一款只要100多元。”因為掌柜說不支持支付寶,要先匯款后交易,出于貪圖便宜的心理,小王匯了378元。
接二連三被騙6000元
贏得顧客信任取得第一筆貨款后,“網騙”們并沒就此罷手。小王說:“匯款兩天后,一男子打來電話稱是送貨的人,已經到達孝感!但因為他們的貨物是走私的東西,車上有很多貨,怕我報警,要我繳納3000~8000元的風險保證金!當面交易時返還。于是,我將3000元匯入了對方戶頭!”小王在學校里滿心期待地等著來人送貨,等來的又是一通電話。“該男子又來電話稱湖南長沙那邊送貨的出了問題,必須繳納到8000元才能見面!”這一回小王徹底放棄幻想,立即打電話回網購的數碼公司要求他們退款!他們的銷售人員同意了,不過要等送貨的人把貨帶回來才能退款。”
“又過了兩天,數碼公司打電話來說今天要給我退款,還向我確認賬號,并稱要再向財務部門弄清楚退款程序再打電話給我,過了快半個小時,他們來電說他們公司需要整存整取,要到5000元才能退款,為了盡快地要回貨款,和他們所謂的風險保證金,于是按他們說的又匯了剩下的錢,湊足5000元,可等我迫不及待地打電話過去查詢時,他們又稱銀行要他們繳納5000元的20%就是1000元的稅費,要我再匯1000元才可以退款!”小王非常沮喪地告訴記者,到上個星期日為止,他總共給廣州這家數碼公司匯去了6000元。
網購最好有第三方監管
記者昨日試著撥通網站所留下的聯系電話,詢問是否可當面交易,被一口拒絕。而在他們所留的地址,卻根本找不到這家公司,所留電話也是小靈通。業內人士透露,一個網站注冊的成本非常低,國內.cn域名不過幾十元,注冊一個.com域名也才100多元。只要做好一個后臺,要想克隆一個同樣網站非常容易,最多一個小時就能搞掂。為了詐騙,這些團伙不會只有一個網站,他們手上掌握著十幾個網站域名,一天可以克隆好多個網站。只要網站有用戶上鉤,騙到錢后,對方就會立即關閉網站,再重新克隆另一家網站,如此循環操作。
目前我國網絡購物的規模在不斷擴展,但相關法律法規還極不完善,網絡購物的市場監管一直是個盲點。工商部門提醒喜歡網上淘貨的消費者們,應詳細了解銷售方的真實身份和合法資質,不能僅因為其報價便宜就沖動劃款,最好遵循“第三方監管貨款”的原則——先把錢劃到網絡交易平臺提供的第三方賬戶,貨到后再由其劃撥給銷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