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一邊指責著支付寶費率高,一邊卻在采用更加昂貴的支付方式。
8月24日,京東商城發出公告,稱與支付寶的合作到期,將全面停用支付寶。公告稱,如果用戶曾使用支付寶賬號登錄京東商城,并仍想繼續使用原賬號的余額、積分等信息,可通過輸入相關郵件索取新用戶名和密碼。
對于全面停用支付寶的公告,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的解釋是:“使用支付寶的費用太貴了,是快錢的4倍。別家支付費率都已經降低到了合理水平,支付寶不降,我們每年都要為此多支付500萬元-600萬元。”
劉強東把與支付寶分手歸因于費率太高的說法,在業界引起了諸多猜測與質疑。
據支付寶公關總監陳亮介紹,京東用戶采用支付寶作為支付手段時,購物款項直接支付到京東的支付寶賬戶,支付寶方面會按照雙方商定的周期與京東商城進行結算。業內人士認為,與貨到付款相比,用支付寶可大大減免單筆交易即時結算帶來的麻煩和風險。
由此看來,所謂“支付寶費用更高”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這也從側面說明,電子商務B2C行業的大佬和支付行業的翹楚拉下臉來終止合作的原因,絕非像劉強東說的那么簡單。
另有隱情
京東的第三方支付頁面早在今年5月便雪藏了支付寶。
當時,有京東商城的客戶在選擇在線支付方式時,猛然發現支付寶從京東的支付頁面中消失,只留下了財付通、快錢支付等5種支付方式。頗為蹊蹺是,在4月30日,京東商城曾發布公告,稱支付寶系統需要緊急維護。隨后這一則公告被撤下。現在回想起來,劉強東對支付寶的態度在4月就發生了變化。
據報道,劉強東曾于那段時間在多個場合表示將停用支付寶。業界猜測稱,支付寶被停用就意味著京東會放棄那些選擇支付寶為唯一支付手段的用戶。對此,劉強東表示,京東使用貨到付款方式的用戶達80%,在線支付的用戶僅20%,他認為用戶不會受影響。
據第三方數據服務機構締元信于8月25日下午剛剛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京東使用過支付寶的用戶占30%以上,而這部分用戶中有22%的人表示,如果京東停用支付寶,他們將不會繼續在京東消費。因此,棄用支付寶這個決定將導致京東直接損失7%-10%的用戶。
另有數據也顯示純支付寶用戶占京東用戶群的比例不高。京東付款自建物流體系保障了其貨到付款比例,但也并未達到90%,充其量有70%。而剩余的30%中支付寶交易量約占30%-35%,因此,支付寶交易額約占京東總交易額的10%。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劉強東此前這番說法存在諸多不實。其表示,2010年京東的銷售額是100億元,若按照此數據估算,京東通過支付寶走的交易額應該為10億元,再以千分之四的費率測算,此費用大概是400萬元,“你在支付寶上的流水總共才400萬元,怎么會有‘比快錢多付500萬-600萬元’的說法呢?”該業內人士感覺劉強東的解釋很“雷人”。
上述業內人士還分析稱,盡管70%的用戶在京東購物是選擇貨到付款,但采用此方式成本更高。
據本刊記者了解,劉強東曾表示未來三年將投資50億-60億元人民幣進行物流體系建設,今年將同時開工建設7個一級物流中心。另外,在結束支付寶服務的同時,京東卻在采用交通銀行的移動POS收款,其費率是千分之三,但由于京東目前采用的第三方物流及其收款員,每筆收款的成本要再加上3-5元(包括人力成本及其他費用),在不計算系統建設費用的情況下,即使按照保守的統計(京東的客單價為1000元),貨到付款的單筆成本至少為千分之六到八,幾乎是使用支付寶的費用的一倍。
劉強東的賭局
那么,既然不是“支付寶收費高”的原因,劉強東因何要置用戶感受于不顧,為了幾百萬元而停用支付寶?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認為,有可能是劉強東顧忌京東與淘寶的競爭關系。淘寶和支付寶是同屬阿里巴巴集團的“兄弟”,而淘寶旗下的“淘寶商城”業務正和京東打得正酣,因此,不排除支付寶會向淘寶轉移京東的交易信息。
隨著淘寶網加大投入自身B2C平臺淘寶商城的建設及淘寶大物流計劃的啟動,淘寶網對其他電商的競爭和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時,支付寶在獲取合作伙伴的商戶和消費者的數據,以及信息方面占有很大的優勢。迫于淘寶的壓力,京東全面停止和支付寶的合作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于這種說法,陳亮表示無法回應。但另有行業人士指出,支付寶不會這樣做,即使做了也沒有實際意義和價值,“京東只有10%左右的銷售額在支付寶上跑,淘寶不可能僅憑這點賬務去放大分析京東的全部交易。”另外,他還認為,與支付寶合作的并非京東一家,其他電商企業都沒有類似擔憂,京東也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相比上述說法,更讓人信服的分析認為,劉強東拒絕支付寶的真實意圖是為了贏得他和風投機構的股權“對賭之戰”。
此前有知情人士向《IT時代周刊》透露,京東商城在2010年年底已經將前兩輪的融資基本用盡,為取得下一筆融資劉強東曾與PE(私募股權投資)簽署了一份協議,PE將為京東提供后續資金,但京東要付出的代價是2年內其銷售額必須達到750億元,否則,劉強東就要拱手交出京東商城。
據悉,2010年,京東商場銷售額僅為100億元左右,要在隨后2年內達到750億元的銷售額,京東必須保持年均至少2倍以上業績增長,在當前的經濟環境和行業競爭形勢下,顯然太不容易,因此,劉強東必須用盡一切方法保障未來的銷售額能順利達標,其中包括在這2年期間完全“封死”實際財務數據的外泄渠道。
然而,支付寶是可以真實記錄每一筆交易數據的,通過支付寶,用戶任何的資金流向都記錄在案,包括退貨率等。雖說支付寶的數據不能推斷出京東財務信息的全部,但至少可以了解部分情況。因此,劉強東有了把支付寶踢出局的理由。
值得玩味的是,雖然京東方面否認“對賭協議”之說,但就在這次劉強東和PE的融資談判期間,京東有兩位高層(京東商城營銷副總裁徐雷和京東原總裁助理劉爽)離奇離職。當時就有分析指出,或許是這兩人清楚京東的現狀,預感劉強東不會贏得“對賭協議”而選擇提前離場。
不會引發骨牌效應
京東和支付寶的關系惡化已成定局,其中,除了京東給部分用戶帶來負面影響外,吃大虧的是支付寶。并且,鑒于京東在電子商務行業的影響,業界有人擔心京東與支付寶“分手”會給支付寶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對此,一位資深電商專家認為不必擔心。他分析稱,當當網、卓越亞馬遜和京東商城不同。京東宣稱,明年的銷售額能達到百億,而當當和卓越的年銷售額為幾十億元。權衡與支付寶合作所帶來的優勢和風險,即使與支付寶的合作已經到期,當當卓越等其他電商和支付寶停止合作的可能性較小。
另據調查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支付寶以45.4%的份額位居第三方互聯網在線支付市場第一,支付寶帶來的巨額用戶量是合作伙伴不能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