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當當網突然向用戶發布信息表示,自3月19日起,緊急凍結所有用戶的賬戶余額及禮品卡3天,成為全國零售電商因盜刷而凍結賬戶的“先行者”。當當網昨日向新快報發來的聲明表示,事件源于近日極個別賬戶被盜,造成少數消費者的賬戶余額被不法分子盜用,因此做出緊急凍結賬戶的決定。當當網對外透露,事件只涉及“極少數”用戶,并指丟失信息的根源在CSDN(一個專門面對IT技術人員的網站)。不過,當當網的回應難解用戶疑慮。
問題1
約百名用戶被盜,仍屬“極個別”現象?
昨日,當當網就多位用戶投訴賬戶被盜的事件公開表態,表示在3月19日到21日,緊急凍結所有當當網賬戶余額及禮品卡。并要求用戶在凍結期間修改密碼,對發現賬戶登錄異;蛸~戶余額被盜用,消費者可致電當當網客服(400-711-6699)反映。
當當網此次采取的緊急凍結賬戶措施在全國零售電商屬首例,雖然當當網相關負責人昨日對記者表示,“目前已被發現的被盜用戶數約100個,因此現象只是個別現象”,但從“所有”、“凍結三天”來看,問題應該比較嚴重。
長期關注電商業務的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員趙占領就對記者表示,雖然目前采取暫時凍結所有賬戶,提示用戶改密碼、報警,措施是比較到位的,“但從另一角度也說明了被盜賬戶的數量不可能是‘極少數。
記者也發現,在當當網發布公開聲明后,截至昨日傍晚,已有逾100人轉發信息,當中不乏剛發現賬戶被盜的用戶。其中,網友“風輕云淡-2011”昨日中午通過微博表示,“剛發現,當當用戶密碼被盜了,損失500多大元。”網友“CMCC劍客”昨日下午3時表示,密碼已經被盜,剛聯系當當網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已確認有其他人使用其余額進行了幾筆購買交易。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部分用戶并不常查看賬戶余額及禮品卡,在得知本次事件后估計會去查看,未來發現的被盜用客戶有可能還會增多。
問題2
賬戶被盜源于去年互聯網泄密事件?
對于賬戶余額被盜的原因,當當網的解釋是“2011年CSDN互聯網泄密事件導致大量賬戶密碼數據丟失,而很多互聯網用戶習慣在不同網站上使用同一的賬戶和密碼所導致。”也就是說,僅那些在不同網站使用同一用戶名與密碼的用戶才有可能被盜。而當當網的CEO李國慶也就該事件在微博中表示,“1月CSDN網站幾千萬用戶密碼被曝光,竊賊最近在幾家電商試用,用盜竊的余額購物。”
一位IT從業者對記者表示,當當網所述的情況是有可能的,“因為很多人都會在不同網站上使用同樣的用戶名與密碼,因此不排除其他網站也會相繼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過,因此而影響的用戶數量并不會很多。
他分析道,“CSDN是一個專業技術員才會登錄的網站,而當當網是零售電子商務網站,兩者的用戶群不一樣,因此,必須是兩者的交集用戶才會出現被盜現象;再者,基于一些用戶對交易類密碼及普通密碼的設置不同,一般來說,交易類密碼會設置得較為復雜,因此,被盜用的幾率是很低的。”在去年底,新快報就曾經刊文《當當網現安全漏洞,或致用戶資料泄露》,反映當當網因設計缺陷導致用戶地址、姓名及聯系方式都暴露于外的情況。對于兩者的關聯,當當網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目前調查導致本次事件的原因是CS-DN互聯網泄密事件。”上述IT從業員對記者表示,如果涉及的用戶數量較少,則當當網所述的原因可成立,但如果涉及用戶數量較多,那其所提及的因素可能只是事件根源的一部分,“不排除當當網的數據庫被黑客攻擊導致資料被泄。”
問題3
為何發生逾一月至媒體曝光才處理?
回顧事件不難發現,當當網用戶賬戶被盜事件并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件。記者翻查資料發現,早在3月3日相關盜刷事件就被曝光。當時有用戶反映,2月14日查賬戶時發現余額被盜刷,當時注冊郵箱也已經被修改,事件處理至2月24日,當當網客服表示,已經報警方處理事件,建議該消費者自行報警等待,但并不對用戶損失做出回應。事件發展至上周,多個用戶通過媒體曝光集體賬戶被盜的現象才得以引起關注。當當網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也是媒體曝光后才得悉事件,然后著手調查。”
當當網昨日通過聲明表示,對于凍結之前發生的損失,經審核確認后,將分批給予全額補償。對已被盜的賬戶,當當網已報案,將全力協助派出所辦案。
對于事件責任,趙占領表示,從法律角度說,如果是網站自己沒有采取基本安全措施,比如明文保存密碼,賬戶被盜的話,網站是有責任的。但如果采取了技術措施,而被黑客攻擊,網站一般不承擔責任。不過,若賬戶被盜之后,網站沒有凍結賬戶、提醒用戶、沒有采取措施避免進一步損失的話,則要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對于在此前因為賬戶被盜帶來損失的用戶,當當網有賠償責任的”。
而若要進一步深究責任,則要看“數據庫被攻擊與賬戶被盜、余額被刷的時間間隔,如果是春節前那次數據庫被攻擊導致前不久的余額被刷,這期間當當網沒有采取必要措施比如凍結賬戶、減少損失,就要擔當一定的責任。”趙占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