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類騙局
合成燃氣“缺料”燒不起來
二甲醚是一種化工原料,對液化氣罐的配件有腐蝕作用,嚴重的會造成爆炸。但由于二甲醚比液化石油氣每噸便宜2000元左右,在利益驅使下,在液化石油氣中摻混二甲醚已經成為行業內半公開的秘密。今年央視的3·15晚會,液化氣中摻混二甲醚的違規現象被戳穿。而記者采訪發現,利用二甲醚等化工原料合成燃氣的項目也存在于3158的網絡加盟招商中。
河南鄭州的趙會超去年4月結婚,婚后的一段時間較為清閑,所以他想找個項目去創業。他先是在電視廣告中,而后在3158加盟招商網上看到了武漢東南清大節能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東南清大”)推出的“新型合成燃氣”招商項目。按東南清大所稱,合成燃氣的生產原理是將化工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通過科學的配方配比,在新型燃料反應器內進行理化反應,從而產生的一種可燃性氣體,而且成本比石油液化氣便宜很多。
看到這個招商項目,趙會超心動了,去年6月他從鄭州趕到武漢。“他們公司在一棟十來層高的大廈里,辦公室很大,人很多,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家正規公司”,趙會超說道。東南清大提供了原材料,趙會超按照“教程”自己試著做合成燃氣,“的確是能燒起來”。于是去年6月11日,趙會超付了1.2萬元的技術轉讓費,運回了一個燃料反應器,“一個2米高左右的大圓桶”。
但是回到鄭州后,他發現自己根本合成不了燃氣,原因就是最為關鍵的原材料——二甲醚在市面上購買不到,“其他材料少就少點,沒了二甲醚就根本不行”。他致電東南清大,對方說市面上肯定能買到的,“他們說,(河南)濮陽這塊化工廠較多,可以從工廠購買二甲醚,于是我去了濮陽,還是沒買到。”
趙會超去年末在微博上述說了自己的遭遇,隨后其他有著同樣遭遇的人聯系上他,其中一名是和趙會超身在同一座城市的趙天玉。趙天玉是在2010年引進了東南清大合成燃氣的技術,付了1.2萬元,他同樣發現,二甲醚在市面上購買不到,“化工店的老板說這是違禁物品”。
還有一名河北保定的楚先生看到趙會超的微博聯系上他,“我跟他說合成燃氣都是假的,他偏不信,說湖北襄樊有一家公司不錯,然后他去了”。沒過多久,楚先生告訴趙會超,自己上當了,虧了1.5萬元。
趙會超等人后來向武漢當地的工商部門投訴,獲賠了4000元,“我不滿意這個結果,但是現在實在沒有精力去弄這件事。我希望能打掉這些害群之馬,讓老百姓少花些冤枉錢。”
4月4日,記者致電東南清大表示想引進合成燃氣的項目,不過擔心原材料購買不到。對方堅稱,原材料肯定是能買到的,“二甲醚有好多種,市面上能買到的,肯定能做成的,沒做成的應該不是我們的加盟商。”據了解,國家質檢總局明令禁止液化氣中添加二甲醚,并對二甲醚生產廠家有著嚴格的規定,嚴禁將二甲醚銷售給沒有二甲醚銷售資質的單位。沒辦法獲得二甲醚,加盟者當然無法“合成”出燃氣了。
點評
看上去,這類騙局還是有一些科技含量的,宣稱“已申請國家專利”、“擁有專利技術”,再靠上節能環保、開發新能源的大旗,這種手段很能唬得住加盟者。不過騙局終歸是騙局,加盟者對于這類項目,在自己的雙眼被蒙住之時,應該多聽聽受騙人的故事,不要迷信“科技”,“科技”有時也能騙人。
消費者“躺著中槍” 被騙局殃及
集成環保灶引發廚房爆燃
餡餅也可能是陷阱,連鎖加盟中的貓膩和騙局,讓不少夢想創業的人深深受傷,血本無歸之后只能自認倒霉。其實,受傷的不僅是創業者們,還有普普通通的消費者。
在3158招商加盟網上,記者看到“京芙田集成環保灶”的加盟項目,集油煙機、灶具、消毒柜、電磁爐等產品功能為一體,宣稱“占地面積小,炒菜做飯吸盡油煙。為別人打造無煙廚房,為自己創造無限財富。”推出“京芙田集成環保灶”加盟項目的是廣東中山市通富電器有限公司。
貴州婁底市的謝波家就用上了“京芙田集成環保灶”,他前些年購買了新房子,家中的裝修多半是由他負責搞定,不過有次妻子去過朋友家后,堅決要求廚房裝修由她做主,“因為她看到朋友家廚房裝的是這種集成環保灶,覺得很好。”所以謝波就花了7000多元從當地的經銷商那里購買了京芙田集成環保灶,“安裝在廚房后,的確是很美觀”。
但是謝波發現,雖然美觀,但是集成環保灶的使用效果不是很好,“吸油吸煙不能完全做到”。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集成環保灶居然會引起火災。去年7月24日下午5點左右,謝波的父親在廚房內煮臘肉,忽然看到灶四周有濃煙冒出,伴之而來的是巨大的轟鳴聲,最后集成灶被燒毀,櫥柜和墻面瓷磚被完全熏黑,“所幸家里沒有人員受傷”。
謝波認定集成灶是引起火災的“罪魁禍首”,于是他聯系了當地經銷商,不過這名經銷商已不再代理銷售京芙田集成灶,“他也說這個產品不太好。”通過經銷商,謝波聯系上了廠家,廣東中山通富電氣有限公司,對方先是要求謝波將集成灶運去廣東,以檢測是否是他們的產品,謝波沒有同意,他怕運過去后手里便沒了證據。廠商隨后要求謝波提供質監部門的檢測報告或消防部門的認定書,去年10月,當地消防部門經過現場勘查和走訪后出具了火災事故簡易調查認定書。認定書中稱,這次火災直接財產損失約1萬元,可認定火災起火部位為集成煤氣灶。即使有了這份認定書,廠商仍不愿意解決問題,后來對謝波完全不理不睬。
之后,謝波又通過婁底當地以及中山的消協部門投訴,仍未能解決問題,“中山消協給我反饋,廠商對消協的調解工作不理不睬,消協也沒有辦法,他們沒有執法權。”
行騙手段更高明 審核機制仍不嚴
在如此眾多受騙者和受害者的口中,5年來3158網站似乎并沒有太多變化,騙子項目依然在網站橫行。那么,這些年來網絡行騙行業又有哪些變化呢?
行騙手段“兩級分化”
與多年前相比,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3158等網站上的項目正悄然發生變化。該人士介紹,多年來成千上萬的人受騙,但老百姓同時也越來越聰明,沒那么好騙了,“過去一個人被騙數萬元是常有的事情,現在則不容易,詐騙公司也開始兩極分化。”
該人士口中的“兩極化”包括兩層概念。一層是,詐騙公司越來越專業,目前大多數詐騙公司都在工商局注冊了空殼公司,可以在工商局官方網站上查詢到,同時這些公司為了增加可信度,在辦公樓租辦公室,偽造甚至想辦法搞到了更多的資質證書,其中包括專利證書、特許經營證書等,這讓加盟者防不勝防。
另一層則更加“低端化”,目前,詐騙公司更多地將目光投向窮人,并對他們進行小額詐騙,這種方式目前非常普遍。這種行騙方式的特點是,金額少,受害人往往缺乏基礎法律知識,無法或者不愿意維權。
搜索引擎難查詐騙信息
“現在的騙子公司絕對沒那么簡單。”李玲(化名)曾在一家問題公司短暫工作,她向記者表示,自己當時的工作是接線員,也稱客戶代表,而自己桌面的電話,就是該公司掛在3158或U88等網站上的號碼。每次有人打電話前來咨詢,她負責按照標準口徑進行簡單介紹,并邀約對方前來公司商談。“只要把人約來,我的工作就完成了,有提成的。”
李玲表示,他們公司除了一個經理、一個技術員、一個前臺,其他基本都是接線員,每個接線員對應公布在不同媒體上的不同電話號碼,接聽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咨詢。
另外,李玲還向記者透露,有一段時間,行騙公司發現受害者常常通過網絡發帖投訴,而越來越多加盟者都會上網,這樣一來,網絡口碑就變得非常重要,為此,這些騙子公司如今采用了新的“障眼法”。“你可以試試看,用百度搜索,出來的全是這些公司的正面信息,而用其他搜索引擎呢,則能看到大量網友投訴的帖子。這些公司都動用了網絡公關,負面信息不少都被處理了。”按照李玲的話,記者嘗試用不同搜索引擎查找同一問題公司,結果確實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網站審核仍形同虛設
針對3158網站自詡嚴格的網站廣告審查制度,多年前本報記者就曾揭露其虛偽假面,今次記者再次進行暗訪。在3158網站上,記者按照網站提示撥打了廣告投放電話,3158一位廣告經理接聽了電話。對方告訴記者,“如果想在網站首頁看到自己廣告,每月費用最低15000元,最高62000元。”除了投放廣告外,3158網站還負責為客戶進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優化,“保證搜得到”。
在廣告經理介紹完畢后,記者稱,自己準備投放一個食品加盟廣告,對方立即表示,沒問題,但要求提供三證。記者對此表示,自己經營的公司并沒有食品衛生許可證,“看來是無法加盟了。”隨即,未經任何談判過程,該客戶經理主動將話鋒一轉說道,“沒關系,你經營的是單一食品,不用食品衛生許可證。”經營銷售食品不用衛生許可證?根據規定,任何一個食品店,必須先拿到食品衛生許可證,才能申請營業執照。可見,3158聲稱的嚴格審查制度形同虛設。
專家:執法人員缺乏力度
中國政法大學特許經營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維華博士
李維華是研究特許經營也叫加盟連鎖方面的專家,十多年來一直密切跟蹤國內加盟連鎖騙局。
“相比1998年、1999年,這些年騙子少了不少,但直至今天,我仍幾乎每周都會收到受害者的來信。連鎖詐騙絕對數量少了,但還是有很多。”李維華向記者表示,由于多次接受央視有關加盟詐騙的采訪,所以多年來,他收到了不計其數的受害者來信和求助。
李維華表示,受害人都很無辜,他們往往沒有錢,“案件得超過一定金額才夠立案標準,打官司要律師費、差旅費等很多費用,例如他被騙三四萬,打官司就得1萬,錢還不一定能要回來,就算官司贏了,對方注冊公司資產為零,還是白搭。”
李維華說,其實,打擊這些加盟詐騙,并不缺乏法律力度,而是政府執法人員缺乏力度,打擊力度不夠狠。“我的受害人告訴我,他們向有關部門投訴,但工商局讓他去法院,法院讓他去派出所,派出所再讓去商標局,最后受害人真不知該去哪兒了。如果各個部門都不管,豈不是變相縱容和支持這些騙子!”
李維華呼吁,政府各個部門應該聯合執法,形成合力,碰到詐騙不是相互推諉,而是爭先恐后地去打。
在同情受害人的同時,李維華還提醒加盟者,不能被3158之類網站和電視廣告中的信息所迷惑。“看到巨大利益,投資1萬賺100萬,你就信了,你說這是誰的責任,自己也該反思一下。”
律師:愿意為受害者打假
商建剛律師認為,我國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社會層面的教育很重要。“國外的騙子也很多,為什么人家不覺得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呢,是因為社會秩序很透明。”商建剛舉例,就像針對電訊詐騙,電信運營商定期發送警告短信給用戶,媒體不斷播出公益廣告,就起到不錯的效果。如果能在社會綜合治理上下功夫,在一個透明的社會環境下,此類騙子是難以生存的,多方和媒體不遺余力的曝光、教育,讓騙子的投資收不回來,最終自己倒掉。
商建剛同時表示,假如3158等網站上確實存在大量詐騙信息,那么作為網商,3158肯定是有責任的。“如果真有很多人在此類網站上當受騙,他們可利用媒體等渠道,將搜集到的證據發給我,由律師來進行專業的評估和調查,如果該問題涉及公共利益,那么上海律師協會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業務委員會的律師們也愿意一起來幫助受害者維權,甚至可以將不法網站告上法庭。”
記者手記
有關“誠信”的黑色幽默
也許,3158網站上有許多正規加盟項目,但從記者調查來看,同樣充斥問題公司,甚至是詐騙公司。就此而言,3158網站至少很難稱得上“誠信”二字,當3158網站出現在央視“3·15”消費者權益日晚會的插播廣告中,一切充滿了濃郁的諷刺意味。
民建會員、杭州舟遠信息技術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單旭艇在其新浪實名微博上發言稱,“居然還在3·15晚會前放3158招商網的廣告,難道不知道這個是最大的騙子基地嗎?”
近些年來,本報曾多次報道了網絡加盟招商中存在的騙局,導致加盟者血本無歸,找工商、上法院都沒有挽回自己的損失。其他媒體也都在大量報道加盟騙局,騙子項目五花八門,比如服裝、養殖、鞋帽、汽化爐、節能燈、圓珠筆……真讓人眼花繚亂。
但就像衛視直銷問題商品、淘寶上賣假貨、視頻網站放盜版一樣,3158等網站以自身難以全面審核等理由一次又一次地為自己開脫,而且屢試不爽。媒體的反復曝光賺不回工商的查處、執法部門的打擊和法院的判罰,詐騙公司依然堂而皇之,很多時候,只要換一件“馬甲”——換個公司名頭即可繼續行騙,并棲身于各大網站之上。
我們是該懷疑連鎖加盟網站的商業模式,還是呼吁有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或是相關法律的完善?我們不禁要問,加盟騙局還能治嗎?誰又能來治呢?
《侵權責任法》算是一道防火墻,但仍未給網絡平臺商以足夠大的壓力。《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加盟者發現加盟項目是騙局后,應立即向招商平臺交涉,如果招商平臺沒有及時處理,加盟者在找不到騙子的情況還可以從招商平臺身上挽回部分損失。也是就說即使有假,只要別人不投訴,假的仍能繼續存在。若沒有制度性的安排與監控,加盟騙局肯定會按下葫蘆又起瓢。
我們期待猛藥,希望能出臺專門的政策,如一直難產的《網絡廣告法》能盡快出臺,加大對網絡平臺的監管處罰力度,他們是防范加盟騙局的第一道閘門,只有提高行騙者的違法犯罪成本,才能讓其不敢鋌而走險。
不過,在這之前,目前局面只會繼續延續,而受騙者只能怒罵商家無良,怨自己很傻、很天真。對于網絡加盟行業而言,仍是一個無解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