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徐建華
小許是北京普通的上班族,每個月有幾百元的通信補貼,但公司要求員工拿相應數額的通信發票來報銷。這本是一樁好事,但她卻遇到了麻煩。以往到公司附近的報攤上買了手機充值卡后,可以向攤主要一張同等面值的定額發票,但最近她卻發現,買了充值卡攤主不給發票了,如果一定需要的話,還得另外加錢才能獲取。
買了手機充值卡卻不給發票,沒有報銷憑證,這并不是小許一個人遇到的難題,最近不少消費者向本報記者反映,不僅在報攤購買手機充值卡沒有發票,甚至有時在運營商設置的正規營業廳購買手機充值卡都沒有發票。
要張發票真難
韓先生至今都對他在中國移動營業廳的遭遇耿耿于懷。作為中國移動著名品牌動感地帶的用戶,韓先生近日去住所附近的望京地區的一家中國移動營業廳購買手機充值卡。
等他按照中國移動充值電話13800138000的提示,完成所有程序并確認充值成功后,他向營業廳工作人員索要等額發票,結果工作人員的回答卻讓他深感意外。
“沒有。”
“為什么沒有,我充值你應該給我發票的。”對于工作人員的回答,韓先生顯得很不理解。
“對不起,先生,沒有發票。”面對韓先生的詰問,對方不為所動,回答仍然是那么的標準化和簡練。
“為什么沒有,這個必須得有。”顧客依然不依不饒。
“沒有。”回答依然言簡意賅。
由于充值面額并不是很大,再加上自己還有重要的事情,韓先生也只好作罷,但對于營業廳的答復,他卻始終無法釋懷。
和韓先生一樣遭遇無法索要手機充值卡發票的還有陳先生和吳小姐這對大學生情侶。他們倆使用的分別是中國移動的神州行業務和中國聯通的如意通業務。
3月28日,這對情侶一起來到學校附近的一個報亭給自己的手機充值。等他們充值成功后索要發票時,得到了和韓先生一樣的答復:沒有。
當兩人堅持索取發票并表示這很重要時,攤主改口表示,如果陳先生和吳小姐一定需要手機充值卡發票的話,可以自己出錢購買,100元的發票可以20元獲得。
“手機充值給發票天經地義,憑什么還要另外加錢購買啊?”陳先生和吳小姐不思其解。
渠道不同待遇不同
和韓先生等3位消費者有相同遭遇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那購買手機充值卡是否一定能獲取發票呢?作為發票的提供者——移動運營商對此是如何管理和規定的呢?
為此,本報記者分別以中國移動動感地帶和中國聯通如意通用戶的身份,電話詢問了中國移動的服務熱線10086和中國聯通的服務熱線10010。
當記者表示,自己在報刊亭購買了手機充值卡卻無法獲取發票時,兩大運營商的服務熱線均表示,對于經銷商的行為,運營商無法完全掌控。
中國移動客服熱線表示,如果消費者在報刊亭購買了中國移動的手機充值卡卻沒有獲得發票,是因為報刊亭作為中國移動的經銷商,需要聯系其上級代銷商才能獲得發票,如果上級代理商沒有給報刊亭攤主發票的話,消費者可能無法獲取相應的發票。目前中國移動的代理經銷商分為三級,一般電話亭、報刊亭都是三級代銷商,二級則是掛有中國移動牌子的服務網點。
中國聯通的客服熱線同樣表示,對于消費者在經銷商處購買的手機充值卡,中國聯通無法保證他們一定能獲得相應的發票,運營商也沒有這個權限來進行管理。
兩大運營商的服務熱線均表示,只要消費者去正規的營業廳購買手機充值卡,就一定能獲得相應的發票。
當記者表示自己曾在正規的營業廳購買手機充值卡卻未獲得發票時,兩大運營商的客服熱線均表示這種情況不應該出現,如果消費者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向運營商投訴該營業廳,運營商會做出相應的處理。
當記者指出,自己曾在報刊亭購買手機充值卡,攤主表示可以加錢購買相應的發票時,中國移動的客服熱線表示,這種行為應該屬于經銷商的個人行為,消費者可以向相應的政府部門舉報,也可以向運營商投訴和反映。
由此看來,在電信運營商那里,關于手機充值卡的發票,消費者獲取手機充值卡的渠道和途徑不同,索要的方式和結果也大相徑庭。
給發票是必須的
眾所周知,去餐館消費獲得相應數額的發票是天經地義的,那消費者是否也依法享有獲得手機充值卡發票的權利呢?如果沒有是否涉嫌偷稅漏稅呢?
北京市金朔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學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銷售者不給手機充值卡發票這種行為肯定違法。“首先他們應當無條件給稅票,不給票是錯誤的。其次關于加錢才給發票的問題,我認為通信收費標準應由政府有權機關批準,加錢屬于變相抬高通信收費標準,是錯誤的。”他說。
“在任何地方購買手機充值卡都應該提供發票。”當記者致電12366地稅熱線時,工作人員向記者肯定地表示。
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運營商處于內部管理的需要,一般對手機充值卡發票的分配和管理有一個內控的流程,以防發票多了會失控,因此部分經銷商沒有手機充值卡發票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對于消費者而言,不管怎樣都應該無償獲得發票。如果遇到不給發票的情況,消費者可以向稅務部門舉報。但一般情況下,稅務部門也只能要求運營商從內部完善流程管理監控入手來解決這個問題。
“關于消費者遇到這種情況的維權問題,我覺得有幾種途徑:一是向稅務機關舉報;二是向物價管理機關或電信管理機關舉報;當然,還可以通過訴訟途徑索要票據。”張學明說。《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