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水平的發展,從2011年開始,智能手機與傳統手機的界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明顯,曾經以小米為主的互聯網手機集體熬過了寒冬,線上渠道的飽和更讓人喜歡參與線下渠道購買手機,以華為、中興、酷派這樣的廠商則更是深耕線下渠道的受益者。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IDC 的數據統計,全球智能手機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為 3.35 億部,這樣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應該是基本上保持一致,第二季度由于美國高通820CPU的批量生產,從而導致手機出貨量約3.42億臺。
隨著國內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市場常態化的瓶頸,紅海市場的競爭或許會進一步加劇,幾乎國內的所有手機品牌廠商都在有計劃的開展海外市場,繼而進一步擴大手機銷售份額。
2016年上半年,作為國產手機的頭牌老大——華為的業績已經有著很好的發展勢頭與增長,而一直堅守傳統銷售模式——線下營銷也已經發力。取代小米和聯想獲得全球前五大手機生產廠商,與此同時,相對應的之前手機屆的大佬們——三星與蘋果市場份額則卻出現了下滑。
在手機行業愈發同質化的前提下,廣大消費者對于智能手機的需求正在朝著垂直化細分、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比如售后服務這塊,就是對品牌的形象效應尤為明顯。這對于后期客戶有很大的影響。
盡管現在市場上可供消費的手機還有很多,但是廣大消費者的對現階段的產品質量有相當大的成見,滿意度遠遠不夠。2016年1月份到現在,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收到手機投訴8107例。
從整體的數據上來看,今年的投訴量較去年相比而言,整體上還是呈下降的趨勢。但是熱門品牌手機的投訴量還是呈現增加的趨勢,這一數據只要表現在手機的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這兩塊。其中,國產品牌中的小米、華為、魅族等等,國外的蘋果和三星也占有很大比重。
一、手機屏幕質量是主要問題,系統升級等其他相關是次要矛盾。
而手機屏幕的質量問題主要是體現在手機屏幕破裂、黑屏、靈敏度等問題上。而這一問題從生產大屏手機開始就一直主要問題,居高不下。
對于手機屏幕破碎這一現象,卻讓廣大消費者更加頭疼。不管是七日內購買出現問題還是在包內,很多廠商的售后都一人為損壞為由來推卸責任,這也往往讓廣大消費者承擔更高的維修費用,例如:一款小米手機銷售價700,如果屏幕損壞,換屏就需要400百。這樣一來很多人就會選擇一款新的手機而不會選擇去維修,原因很簡單,就是維修成本太高,當然沒也有些人去選擇維修。
比如像陜西的楊先生碰到的問題,今年花錢買的小米5,然而使用三個月之后卻發現小米手機出現重啟,反應遲鈍,發熱,死機等一系列問題。楊先生當下聯系當地的小米官方售后服務點,一開始嘗試手機刷機,之后發現問題仍沒有得到合理解決,無奈,售后人員建議返廠,可返廠之后的一段時間,卻被告知是人為損壞,需要支付維修費用——800多。
從楊先生的投訴結果中可以看到:“手機從買回來開始,沒用過手機外殼,就貼了個鋼化玻璃膜。從來沒有摔過也沒壓過,怎么就會彎曲了呢?而且彎曲也是跟生產工藝和材料有關。”
其實手機屏幕彎曲也不光光是小米一家,根據眾網友反應和用戶投訴的結果來看。之前的蘋果6也是有這種情況,很多人用的好好的就出現問題,交給售后檢測得知是屏幕彎曲,需要自費修理。
就目前市場投訴而言,除了手機屏幕問題之外,還有的就是電池鼓包和無法充電,手機無信號等問題。其中USB接口的質量和電池發燙是最重要的問題。
今年四月份的河南張先生剛買的魅族MX手機沒用多久就出現屏幕翹起的情況,拿到售后進行檢測卻被發現是電池鼓包引起的,當然在保修期內,免費保修,然而事情并沒有這樣結束,拿到手機之后卻發現無法充電,經過排查發現USB接口被換掉。你說這事情弄成這樣,就讓售后比較尷尬了。
成都的鐘女士今年4月購買了一款三星A9100手機,在正常使用的七天內,去發現手機有明顯的掉電量。尤其是在開關機或者重啟的情況下,表現的尤為突出。
通常情況下,手機重新啟動需要自檢,耗電比較嚴重是正常情況,但是如果掉電量明顯就不正常了,更何況這款A9100手機的電池容量為5000mAh,是目前手機電池容量最大的手機之一。如果該手機重啟電量就掉5%,那豈不是其他手機掉10%以上或者更多了。
隨著手機不斷的更迭換代,無論是手機系統還是里面的APP程序都要面臨升級的問題。手機升級的投訴主要有升級完黑屏、系統故障、有的升完直接變成磚頭。有的廠商則是發布的系統升級慢,讓消費者持續等待。
沈陽的魏先生使用華為MATe7移動高配版,6月初手機系統提示升級安卓6.0,點擊同意升級后,系統提示升級成功,手機進入重啟狀態。但之后一直無限重啟,無法進入登錄頁面。給客服打電話,說讓等待。后來讓魏先生去售后服務點詢問,被告知需要自費修理。
二、市場的翻新機依舊非常嚴峻
從2016年至今,市場翻新機的情況也愈發的嚴重,從整體上來看,呈上升趨勢。根據中國質量萬里行的投訴統計來看,從2016年年初到現在已經有了217條。其中,仍以蘋果、三星、華為、小米、魅族五個主流品牌手機居多。
就目前來看,不光是蘋果受到翻新機的困擾,國內手機廠商——小米和華為魅族也深受其害,而且魅族還曝光了魅族經銷商涉嫌出售翻新機的情況。在現如今網購橫行的今天,天貓、淘寶、京東、蘇寧易購已經成為廣大消費者首選平臺,然而,也就是這幾大平臺上的翻新機越發多。東京已經有了個新名詞——二手東!
筆者認為,無論是實體銷售還是網店銷售,只有嚴格把控產品質量才能夠從源頭上斷絕翻新機的可能,只有這樣才能讓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保障。
三、上半年手機質量事件
從中國質量萬里行的投訴報告上來看,手機質量事件有以下幾種情況:1、蘋果手機ID被盜,這件事情網上已經被傳的沸沸揚揚,二、小米手機自燃以及三星手機爆炸事件。三、華為手機銷售涉及虛假宣傳。
1、蘋果ID被盜
圍繞著蘋果的騙局越來越多,縱然是封閉的ios操作系統,同樣沒能放過。2015年,國家公安機關一舉搗毀了個欺騙蘋果系統的詐騙平臺,這歌釣魚平臺協助了很多不法分子進行蘋果ID解鎖,繼而進行敲詐。對于這一事件,蘋果技術人員做了相關的解答,并稱是通過蘋果的備用郵箱進行破解ID。通常情況下,蘋果都會有個備用郵箱,然而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使用過,繼而被黑客利用。
根據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平臺統計發現,自2016年1月到現在已有59條蘋果ID被盜而投訴。
南寧的林女士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手機Apple ID被盜,之后手機被鎖定。盜號者通過網站更改了他的ID賬戶密碼,繼而又將問題回答的機制給鎖定。盜號者通過郵件的方式進行敲詐勒索,林女士致電蘋果官方客服,得知無法解決此問題。
律師分析,像“查找我的iPhone”設計這些功能的初衷是為了丟失手機和蘋果之后起到保護信息的作用,但是反過來被這些犯罪分子利用的時候,可能就會對消費者造成損失。那么在犯罪分子被抓到之前,這個損失可能很難去找到一個確切的承擔人。
在此還是要提醒廣大蘋果設備用戶:最好不要與其他人共享一個蘋果ID,以免上當受騙。如果將自己的手機當成二手出售,應當及時清理所有涉及個人隱私的資料,包括都改自己的ID密碼。出門在外盡量少用公共WIFI。如非必要,手機盡量不要越獄(破解)當然,這個視情況而定。少給點自己好奇心一些機會,別亂點鏈接。
2、榮耀7NFC虛假宣傳
從中國質量萬里行的投訴平臺獲取的數據可知,從年初到現在為止, 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收到華為手機投訴516例,其中消費者投訴榮耀7手機為136例,集中在榮耀7手機支持不了NFC。消費者認為華為有虛假宣傳的嫌疑,據消費者反映,此前華為官方在榮耀7的產品宣傳上是支持NFC功能,之后變成僅支持NFC-SIM卡,消費者認為華為手機產品前后的說明書宣傳的不一樣。
消費者詢問華為NFC的相關問題時候,華為的官方解釋是這樣的:“NFC是一種近距離通訊裝置,凡是符合ISO/IEC標準的NFC設備,均可稱之為NFC設備,它可以支持多種工作模式。NFC是一個范圍性的概念,支持三種模式的功能(讀寫器模式、卡模擬模式和點對點模式),但是榮耀7手機只支持其中卡模擬模式的功能。”
對于這樣的回答,很多消費者表示不滿或者不理解,對此華為官方采取規避的態度。
3、小米手機電池穩定性堪憂,充電時候會發生爆炸或者自燃的可能性。這種情況在三星手機上也出現過。
小米手機在充電的時候電池發生自燃,當然其他手機也有這中間可能性,根據專家分析稱,是電池芯片導致,其他手機也有這種情況,只是小米手機發生的可能性偏高罷了。
濰坊的鄧先生發來投訴,在使用過程中,手機充電時候發生爆炸并且自燃,燒毀了諸多家具,這一突發事件讓家里人驚慌失措。時候消費者鄧先生與小米官方售后投訴,結果卻是說人為因素導致。
于此相關的還有很多,例如今年7月份位于福建福州的張女士,根據投訴內容可知,小米手機放在口袋中,突發自燃.張女士投訴小米客服卻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冷漠對待此事,并一度推諉責任。
小米售后的回應一直都是外界認為因素導致,與手機質量無關,不能理賠.
除上述手機問題以外。還有諸如屏幕失靈,閃屏等其他問題,其中攝像頭和系統軟件的優化也占據著重要比重。
四、售后問題多三包難獲賠
與前幾年手機投訴相比,手機發貨問題的投訴在逐漸減少,但是售后服務問題仍一直突出。
根據中國質量萬里行的投訴平臺數據顯示,自2016年一月份到目前為止就手機投訴這塊就有8701條這還是不完全統計。然而在這樣的數據中,有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投訴的問題。現階段,中國手機行業的售后很難做到讓廣大消費者滿意的程度。
而在相關部門的協同調節或者政府出面干涉的情況下,這一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消費者的售后服務并不是那么難,只是在受理投訴的過程中,由于手續繁瑣,售后態度強硬,售后服務費用昂貴等因素,導致廣大消費者對售后維修點怨聲載道,直接影響產品品質和品牌效應。
當下,消費者購買手機,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滿足7天無理由退貨,15天換貨的要求,國家法律明文規定,但凡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產品都應享有三包政策。但是實際上很多廠商都是通過對手機進行系統升級,刷機,恢復出廠設置等方式來進行處理。對于三包法中“維修兩次依舊不行的要提供換機服務”的明文規定,很多手機售后都會通過各種理由來規避或者干脆讓消費者自己掏腰包付費維修。
在此。筆者再次呼吁廣大消費者通過合法的途徑正當維護消費者本身的利益,再次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對手機售后這一塊加強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