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名單中我們也發現,國產手機品牌天語等也名列其中。
“吸費”手機的主要途徑有:自動上網、菜單陷阱、收費游戲、短信吸費等方式。一般的“吸費”手機都會設置一鍵上網的按鈕,只要你無意中按下,手機就會按照預設程序鏈接互聯網,而鏈接的網站一般都為收費服務網站,消費者所瀏覽下載的內容都要被扣除費用。
這些“吸費”手段由來已久,經過數次曝光后,很多消費者都開始提高警惕。不少消費者選擇關閉手機卡的上網功能,小心使用,盡量避免了“吸費”現象。
但是這些被曝光的“吸費”手機,一些品牌使用了更為隱蔽的手段。據哈爾濱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介紹,部分國產手機或山寨手機的生產廠商將“吃費”程序設置成訂制SP業務短信,這種短信是定時發送的,手機用戶通常很難發覺。即使手機用戶打印出話費詳單,也會誤以為是自己不小心觸碰按鍵發送的。其中,個別“吃費手機”瘋狂地將定時程序設置成手機用戶只要一開機,“吃費”程序就會被啟動。而且僅僅幾十秒的間隔,以此達到“吃費”最大化。
國產手機在手機市場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