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賣6毛多的藥,在北京的價格超過12元
2011年度河南省基本藥物集中采購評標會被安排在一個遠離市區的偏僻招待所內,專家進入評標現場時,要經過嚴格的安檢。資料圖片
11月19日,在鄭州市做生意的陳先生感冒了。他本想不看病挺過去,可是一直咳嗽、流鼻涕,非常難受,只得去鄭州市金水區廟李衛生院看病。
4天后,陳先生病愈。“花了20多元就治好了。要去大醫院看啊,至少又得花幾百元。”陳先生說。
在醫生給陳先生開的藥中,有一種叫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陳先生可能不知道,這種他只花0.67元的2ml∶0.3g規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是0.6元;而在北京地區的采購價是11元,醫院加價15%銷售后,價格變成了12.65元。
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造成這種巨大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各地推行基本藥物采購工作的進程快慢。該負責人認為,有些地區之所以賣出“天價藥”,與沒有嚴格執行基本藥物集中采購機制有關。
為什么河南能夠降低基本藥物的價格?河南省衛生廳一位官員的回答很“刻板”,卻也很實在:嚴格按照基本藥物采購新機制的文件要求,對307種國家基本藥物和200種河南省增補藥物進行集中招標采購,將招生產企業、招采合一、量價掛鉤、“雙信封”招標、集中支付、全程監督、嚴格懲罰機制等措施一一落實到位。
預計今年給患者讓利7.44億元
據河南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河南今年4月正式啟動2011年度基本藥物集中采購工作,在全國率先對307種國家基本藥物和200種省增補藥物進行統一集中采購。全國有1387家藥品生產企業參加2011年度河南省基本藥物集中采購招標工作,投標藥品10055個。通過公開競價、專家評審、價格整理、擬中標結果公示、申投訴處理等規定程序,初步產生中標企業513家,中標藥品1290個。
河南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藥品采購科科長王雷向中國青年報記者細數了一組數字:從今年7月1日起,河南開始執行基本藥物集中采購中標價格。在所有1290個中標藥品中,1元以下的藥品占20%,5元以下的藥品占60.6%,10元以下的藥品占75.7%。
記者隨后查閱了2011年度河南省基本藥物集中采購中標結果目錄。在中標目錄上,南陽利欣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2ml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的中標價格只有0.08元,安徽宏業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0.2g干酵母片劑的中標價格是0.37元,廣東南國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復方復合維生素B中標價格是0.69元,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500ml復方氯化鈉大輸液的中標價格是1.36元……
王雷說,按規定,全省所有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必須執行中標價。其中,政府辦的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即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必須使用基本藥物,并執行零差率銷售。
這意味著,在河南,到鄉鎮衛生院、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患者所用到的507個藥物品種中,可能有75.7%的藥品價格低于10元。
河南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說,經測算,河南省今年507種中標藥品價格比國家和省價格部門公布的零售指導價下降67.54%,比去年河南省中標價格下降31.8%,預計全年采購可讓利患者7.44億元。
根據規定,中標藥品實行全省統一價格,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嚴格按中標價格進行采購,統一實行零差率銷售。中標藥品可直接進入縣以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并按照國家相關加成政策規定制定零售價格后銷售。
“以2ml∶0.3g規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為例,中標價格是0.67元,比出廠價僅高幾分錢。這個價格在所有的鄉鎮衛生院和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要執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按規定可以有不超過15%的加價。”王雷說。
“這樣做的初衷,是盡可能地把患者往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引導,小病都盡量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解決。”王雷告訴記者。
專家進入評標現場須經安檢
河南省明文規定,省政府對全省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負總責。省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聯席會議領導全省基本藥物集中采購工作,省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聯席會議辦公室(以下簡稱“藥聯辦”)負責組織管理和監督檢查,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作為基本藥物采購的責任主體,具體實施和操作,利用采購平臺開展基本藥物采購工作,負責平臺的使用、管理和維護。
“對基本藥物,河南以省為單位,采取單一貨源承諾方式進行采購。”河南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保證藥品質量的前提下,我們通過科學限價、合理競價、公開議價的方法,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確定中標藥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基本藥物虛高價格,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
“首先是在今年4月發布招標公告,4月28日公布《2011年河南省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集中采購目錄》,包括在網站發布、報紙和電視臺刊登招標細則,在省人民會堂召開說明大會等方式。”王雷說,“目的是讓投標企業心中有數,做到公開、公正、透明。”
5月5日,河南省藥聯辦召開2011年度河南省基本藥物集中采購招標說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1600多名投標企業參加了會議。
“有2000多人參加那天的會,我們印制的2500份投標手冊只剩下一二百份沒有發完。”王雷回憶道。
在那次會上,河南省藥聯辦副主任李紅星表示,今年基本藥物集中采購要按照國辦56號文件要求,對307種國家基本藥物和200種省增補目錄藥品,按照每種藥物不超過3種劑型,每種劑型不超過2種規格,每種規格確定一家生產企業中標的原則,采用“雙信封”進行招標。
王雷解釋說,所謂“雙信封”招標模式,就是投標企業分別編制經濟技術標書和商務標書,經濟技術標書評審入圍后進入商務標書評審,商務標書評審由價格最低者中標,并且一個藥品規格在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范圍內只能中一家藥品生產企業。具體工作中,堅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合理控制藥品中標價格。
“1290個品種規格的招標目錄公布后,擁有目錄中的產品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山東魯抗辰欣藥業公司等企業就開始投標。”王雷以2ml∶0.3g規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為例,向記者介紹了招標的整個過程。
王雷告訴記者,河南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派出近20名工作人員,用15天時間審核投標企業的資質申報材料,包括是否過期、是否有納稅證明等。接著,企業開始報價,且報價材料全部進行“物理”封存,投標的硬盤抽出來被省監察廳封存。
之后的經濟技術標書評標過程更為嚴密。全省抽調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家、管理專家、藥學專家等被集中封閉在遠離鄭州市區的新鄭機場附近的一家招待所內,“全員進行跟坐飛機一樣的安檢,所有手機信號全部屏蔽”。
王雷告訴記者,評標采用百分制方法,對藥品質量、企業規模、臨床綜合療效、配送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其中質量要素客觀分值75分、主觀分值25分,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同時,評價體系增加了高質量層次藥品評分權重,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藥品和國家一類新藥列入第一質量層次,對行業排名、企業規模按層次加分。
對于投標企業的報價,河南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說,河南省要求中標藥物的價格不得高于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國家基本藥物基層平均采購價格,不得高于市場實際銷售價格,不得高于2010年的河南省中標價格。
“投標企業也不得以低于藥品生產成本價報價,嚴禁企業低價惡意競爭。”該負責人說,“藥品的報價含配送費用。”
對競爭性不強、需要議價的獨家報價藥品,河南省依據有關規則設定底價,即企業報價最高限價。綜合全國4個已經完成基本藥物集中采購省份的中標結果和河南省上年度基本藥物中標結果,然后形成底價來源數據庫,按照藥品通用名、劑型、規格、包裝規格和企業名稱等,將投標藥品與數據庫進行無縫精準對接,確定5個省份中最低值作為該藥品的底價。
“到了商務標書評標階段,入圍企業只需看價格高低,價低者入圍,誰低誰中標,一目了然。評審結果同樣在網上不間斷公示,接受評價。”王雷說,“一個藥品品種規格只能有一家藥品生產企業中標,形成了單品種市場份額。企業中標了,必須及時配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不得以任何理由選用招標目錄以外的藥物。”
河南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說,在招標過程中,企業報名、信息維護、投標、報價、專家評標、中標結果公示均通過計算機招評標系統自動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影響。還將經濟技術標書評標要素、入圍品種信息、商務標企業報價結果等通過河南省醫藥招標采購網進行公示,廣泛接受各方監督。
招標后,后續監管要跟上
王雷告訴記者,不管是鄉鎮衛生院等醫療衛生機構,還是藥品生產企業,他們在河南省藥品交易平臺上都有一個用戶名和密碼。招標完成并公布后,醫療衛生機構可以根據自身需要登錄該交易平臺選擇藥物,企業按需供貨,全部采購交易均通過網絡完成。
事實上,在招標后,后續監管更為重要。王雷說,河南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要監督醫院是否嚴格執行招標價,是否有標外采購行為;如果藥物短缺,還要協調企業與醫院進行溝通,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需要。
同樣嚴厲的監管也針對藥品生產企業與配送企業。今年以來,他們已先后對白求恩醫科大學制藥廠等38家未按要求進行中標藥品配送企業委托和確認工作的生產企業,提出嚴重警告。
對重慶華森制藥有限公司等7家因操作失誤、劑型規格報價錯誤等原因申請撤標的企業,河南省更是分別給予全省通報批評,責令寫出深刻檢討并通過河南省醫藥集中采購平臺公開致歉,停止撤標的藥品在全省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的采購和使用,取消撤標的藥品在2012年12月31日前參加河南省藥品集中采購活動資格等處罰。
據了解,河南省近期還將出臺《河南省基本藥物集中采購標后監督管理辦法(暫行)》,進一步明確各方責任,加強監督管理。
河南省藥品交易平臺監測顯示,目前,全省基本藥物配送到位率已達到90%,基本保障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需求。
基本藥物的招標機制可否借鑒推廣
談到招投標新老辦法的不同,有多年從事藥品采購服務工作經驗的王雷認為,最大的區別就是“雙信封”招標制和單品種市場份額。他認為,這也是河南基本藥物中標價格較低的主要原因。
在北京等9個未嚴格按照新機制采購或未出臺文件的省(區、市),同一種藥的價格高得離譜。
中央電視臺記者調查發現,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不過0.6元,在北京中標價卻為11元,最后賣到患者手中超過12元。據銷售代理公司負責人稱,他們以每支4元價格,將克林霉素磷酸酯賣給醫藥代表,每支賺3元多。
這3元多并沒有全部進代理公司的腰包,其中很大部分是招投標所花的費用。為了能保證藥品高價中標,他們必須打通各個環節,這筆費用就是所謂的推廣費。上述銷售代理公司負責人表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高價中標之后,他們還要給醫院、醫生、醫藥代表所謂的“返費”,也就是回扣。
這位負責人說,將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賣給醫藥代表,醫藥代表再以中標價11元賣給醫院,中間差價7元。這個中間差價就是“返費”。
“我們每次招投標前都要準備一二十個多少不一的紅包打點那些有權決定的各色人物,還有中標后如何進入醫院用到患者身上,都是靠錢說話的。”一個干了多年的醫藥代表告訴記者,“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錢最后都加到了藥價上。”
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院長周國平告訴記者,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后,該院95%以上用的是平價藥的基本藥物,而作為高價藥的非基本藥物用量很少。現在到該院推銷藥物的醫藥代表少多了。
周國平把這歸功于“醫院小,好管理”。他說:“現在醫藥代表找大夫,大夫都不愿意提新藥,因為院委會公開討論的時候大家自然而然會懷疑,會對你有看法。大夫就會找藥劑科主任,想讓藥劑科主任幫著提,藥劑科主任也不愿意隨便提。”
時評作者奚旭初認為,基本藥物的招標機制大有借鑒之處。“這個招標直接向生產廠家招標,而不是像非基本藥物一樣向流通企業招標。基本藥物是招標采購合一,既招也買,而不是像非基本藥物一樣,是招標者不買,招完了由醫院去單獨談,給議價和潛規則提供了空間。”奚旭初寫道,“操作基本藥物招標的是真正的第三方,而不是像非基本藥物招標一樣,事實上是醫院在當審定中標價的專家組。”
“暴利藥可治,就看怎么治。招標機制一改,抬價空間封殺,藥價自然下降。”奚旭初說。
本報鄭州11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