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鑰匙牽出特大“黑心棉”網絡
記者 徐俊勇 特約記者 陳志剛 魏立武
商報訊 2011年9月28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甘肅、河北、上海等8省區市公安機關同時行動,打響了以甘肅為主戰場的打擊制售“黑心棉”集群戰役,成功摧毀一個特大“黑心棉”制售網絡,偵破案件4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4名,搗毀制售窩點37處,查獲“黑心棉”棉被5818條、棉衣5099件、棉碇160噸、待加工廢舊原料60噸,以及大型棉紗紡織設備21臺,涉案金額達840余萬元。
一串鑰匙 牽出重大線索
2011年5月24日15時許,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五大隊接到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隊報案稱,在城關區古城坪發現了一個存有大量“黑心棉”棉被的可疑庫房,約有近千床“黑心棉”棉被藏匿于此。接警后,民警立即趕赴現場,在城關區古城坪42號的一處庫房查獲標值近13萬余元的“黑心棉”棉被1290床,抓獲涉嫌制售“黑心棉”的犯罪嫌疑人廖某。
審訊中,廖某自稱其存放的棉被是以每床十幾元的價格購買,準備冬天蔬菜保暖之用。隨后,民警對廖某隨身攜帶的物品進行仔細檢查,發現其口袋里裝有40多把各種不同型號的鑰匙。對此,廖某稱“我有收集鑰匙的愛好”。同時,辦案民警又從廖某的一個褲兜里發現一團寫滿字的可疑碎紙片。
民警把紙片一塊塊拼接起來,結果發現這是一張手寫的房屋出租收據,收據上標注了收款人的姓名。民警很快確定收款人就是房屋出租戶,而且他在蘭州郊區一處十分偏僻的地方,有一個近1000平方米的院落被整體出租。初步判斷,此處極有可能是一個“黑心棉”棉被加工制作窩點,而廖某十有八九是制售“黑心棉”棉被的一條“大鱷”。
廢棄養豬場 成了“黑心棉”加工廠
在鐵的事實面前,廖某交代,自2009年9月購買加工棉被的舊設備后,在蘭州城關區古城坪一個廢棄的養豬場,私設了一個十分隱蔽的“黑心棉” 棉被加工廠,并在東部市場設有兩間銷售“黑心棉”棉被的鋪面。
民警迅速出擊,對兩處窩點展開突擊搜查。只見這個“黑心棉”加工廠足有五六百平方米,里面藏匿著8臺生產“黑心棉”棉被的設備,“黑心棉”原料3噸,簡直是一個加工生產線。在兩個銷贓點,民警查獲黑心棉被120床、售賬冊34本,賬本上面標著“黑心棉”棉被銷售的去向、購買人的姓名、單價和數量等。經司法審計,“黑心棉”棉被的銷售額達142萬余元。
據了解,這些表面光鮮的棉被每床售價不超過40元,而正規商場的棉被售價為120元以上。
甘肅為主戰場 打響集群戰役
廖某生產、銷售“黑心棉”棉被加工窩點被搗毀后,辦案民警順線深挖,發現加工這些“黑心棉”棉被的原料來自上海、浙江、石家莊等地,而加工好的棉被多銷往青海、寧夏、新疆、西藏等地的建筑工地。進一步梳理案情,甄別線索,一個涉及甘肅、河北、內蒙古、上海、西藏等八個省市區的“黑心棉”制售網絡浮出水面。而且,各種跡象表明,在白銀市會寧縣藏匿著一個規模龐大的集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黑心棉”棉被地下加工窩點。
9月28日下午2時,公安部下達統一收網的命令,甘肅、河北等8省區市公安機關同時打響打擊制售“黑心棉” “獵鯊五號”專案集群戰役。9月29日上午9時許,甘肅警方出動經偵、刑偵等警力40余名,一舉查獲位于會寧縣會師鎮北河灣的3處“黑心”棉碇地下加工廠,當場抓獲包括李氏三兄弟在內的43名違法犯罪嫌疑人,查封加工車間11處、原料及成品倉庫14間、廢料漂白池16個,查扣大型棉紗紡織機器設備21臺、“黑心”棉碇成品160余噸,待加工廢舊原料60余噸,案值達500余萬元。
據統計,此次收網行動中,全省公安機關出動警力325名,破案4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2人,打掉銷售團伙2個,搗毀制假窩點15個,繳獲一批“黑心棉”成品、半成品,涉案價值高達840余萬元。
相關鏈接:
黑心棉是絮用纖維制品禁止使用的原料的俗稱。包括纖維性工業下腳料、醫用纖維性廢舊物、再生纖維狀物質、廢舊服裝及其他廢舊纖維制品等,這些物質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故國家明令禁止,予以堅決打擊。但是,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驅動下,昧著良心,制售“黑心棉”,大發黑心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