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賣會場地租賃合同文本強調出租方有責
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張路)近年來,消費者對特賣會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宣傳等投訴不斷上升。日前,上海市工商局宣布,推出《上海市特賣會場地租賃合同示范文本》,要求特賣會舉辦期間,消費者投訴由承租方設專人處理,先行賠付;特賣會結束后的消費者投訴,由場地出租方先行賠付。這意味著,場地出租方不再是沒有責任的“房東”,要為不慎選擇承租方負連帶責任。
據上海市工商局消保處負責人介紹,從近期的監查看,多起特賣會被發現存在侵害著名商標知識產權的行為,一些特賣會打出了“名牌”、“優質”的旗號,銷售商品卻批發自低層次市場;虛報商品原價,制造大幅度打折促銷的假象。
據悉,特賣會部分場地出租方只注重經濟效益,對承租方的行為不聞不問,埋下質量和安全隱患。等到消費者發現自己落入“陷阱”,再返回現場時,早已人去樓空。找場地出租方理論,往往被“只是房東,不知道具體的銷售”為由斷然拒絕。
此次,上海推出“合同示范文本”,約定出租方應審核承租方的經營能力等情況,如因選擇承租方不慎,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引起群發事件、消費者投訴而導致賠償責任的,出租方應負連帶責任。對于銷售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商品或無證照經營的參展商,出租方也有權立即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