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費用控制成效初顯
本報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白劍峰)在今天衛生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醫改辦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組組長、衛生部醫管司副司長周軍指出,全國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醫藥費用按可比價格計算,門診和住院費用在持續4年每年上漲5%之后,今年上半年門診費用上漲0.3%,住院費用下降0.1%,控費工作初見成效。
據介紹,衛生部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種方式對醫藥費用進行控制。
第一,設定控費目標,落實控費責任。衛生行政部門采用總量控制、指標限定、目標管理的方式,對公立醫院費用總量、費用構成結構等進行監測,并據此落實控費責任;與醫院簽訂控費工作責任狀,落實控費任務。
第二,加強醫院內部管理。各地實施臨床路徑管理,規范醫療行為,控制不必要的診療活動;完善醫療服務信息公示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降低醫療服務要素成本。推進和完善集中招標采購制度,降低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采購成本和價格;逐步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減少重復檢查。
第四,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探索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促使醫院和醫務人員自覺控制成本;探索醫院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強調內部分配要體現多勞多得和優勞優得,更加關注綜合目標、質量和效率。
第五,轉變就診模式。調整醫保報銷政策,制定雙向轉診規范,促進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降低醫藥費用。
周軍指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醫療費用控費的主要手段。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都是通過支付方式來控制醫療費用,主要包括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這種支付方式將藥品、耗材、檢查等作為醫療成本,醫院和醫務人員就會自覺控制和調整,減少不必要的支出。今后,控費是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