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阜陽1月31日消息(安徽臺記者張建亞)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江蘇一家公司非法制售“農藥廢渣鹽”案件近日在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非法制售“農藥廢渣鹽”14000噸,流入全國12個省、市鹽業市場,部分農藥廢渣鹽冒充食鹽流向餐桌。
去年,安徽阜陽鹽業和公安部門在公路上截獲18噸私鹽,并順藤摸瓜,發現了一起性質惡劣的“農藥廢渣鹽”流入食用市場案件。經過進一步深挖,江蘇鎮江海天鹽化公司非法制售“農藥廢渣鹽”1萬4000噸,流入全國12個省、市的鹽業市場。這家公司并沒有鹽品生產經營資質,生產原料全部來自鎮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農藥后產生的廢渣。
專案組成員、阜陽市公安局潁泉分局干警王智勇介紹,鎮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除草劑“草甘膦”,會產生一種污染性很強的工業廢渣難以處理。2009年,商人徐敬東、陶先楚、劉偉等人在鎮江成立了“海天鹽化”公司,收購農藥殘渣。“海天鹽化”在沒有取得生產、銷售工業鹽資格的情況下,通過將農藥殘渣清洗、烘干生產出工業鹽。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
據調查,安徽阜陽截獲的“農藥廢渣鹽”,主要賣給當地小商販用于制作燒餅、馓子等食品。中國農業大學(微博)分析與環境毒理實驗室檢驗,“農藥廢渣鹽”中的農藥“草甘膦”含量高達55毫克/公斤,類似于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明顯高于美國、歐盟、日本農產品貿易每公斤20毫克的安全標準。安徽阜陽目前還沒有發現因食用“農藥廢渣鹽”而產生的病例,但有專家認為可能會有潛在性危害。
而之所以這類型犯罪如此猖獗,阜陽市鹽務局副局長王道亞分析介紹,一次性購銷20噸工業鹽冒充食鹽銷售才構成犯罪,否則只能沒收和罰款。因此不法分子就通過小批量、多批次販賣私鹽,逃避刑事處罰。而行政罰款一般只是鹽產品價值的3倍以下,因此犯罪成本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