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優卡丹”、“閃亮滴眼液”之后,仁和藥業又一款核心產品“婦炎潔”日前再掀風波:被質疑并非藥品而是消毒水,廣告有誤導之嫌。對此,仁和藥業3月28日發布公告稱,“婦炎潔”有殺菌抑菌作用,且產品廣告嚴格按照相關政府部門備案批準的內容發布,并不存在夸大虛假宣傳。
不到一年時間,仁和藥業培育的“優卡丹”兒童感冒藥、“婦炎潔”洗液、“閃亮滴眼液”三大核心品牌連陷質量風波,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仁和藥業重廣告輕研發,無源之水陷入質疑不過是時間問題。
質疑
“婦炎潔”不是藥品
付笛聲、任靜、林心如代言,電視上鋪天蓋地的廣告讓“婦炎潔”這三個字幾乎是家喻戶曉。而“洗洗更健康”的廣告,也已深入廣大女性之心。然而,近日卻有媒體質疑,“婦炎潔”不是藥品,而是消毒水。
在“婦炎潔”產品的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號一欄,寫著“贛衛消證字(2010)第0003號”的字樣。根據國家《消毒管理辦法》規定,“衛消證字”批號用于消毒產品,主要用于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日常用的洗手液、濕紙巾、衛生棉、紙尿褲等都屬于“衛消證字”產品。而“婦炎潔”稱能緩解或消除婦科炎癥,無疑已屬治療范疇,超出了“衛消證字”的使用范圍。
此外,“婦炎潔”還被指虛假宣傳。“婦炎潔”產品適應范圍一項寫著:“用于女性陰道炎、外陰炎、男性龜頭炎、包皮炎、陰部濕疹、肛門、生殖器疣、外陰潰瘍、女性白帶異常等癥狀的皮膚黏膜消毒。”在京東網站的“婦炎潔洗液”銷售頁面上,甚至直接標注為“抗菌消炎藥”。
然而,根據國家《消毒產品標簽說明書管理規范》,抗(抑)菌產品的標簽和說明書禁止標注用于人體特定部位,禁止標注適用于破損皮膚、黏膜、傷口等內容,不得有虛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對疾病治療作用和效果的內容。
衛生部發布的2009年第7號公告中也指出,消毒產品與藥品有嚴格的區別,消毒產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疾病的作用。該公告同時公布了67種涉嫌“宣傳療效,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不合格消毒產品,其中“婦炎潔”榜上有名。
“仁和藥業的廣告就是在打擦邊球。”業內人士指出,只有拿到國藥準字號的才能稱作藥,消字號產品不能按藥品做宣傳,誘導消費者相信產品有治療的功效,仁和的廣告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回應
有殺菌抑菌作用
面對質疑,仁和藥業于3月28日停牌并于晚間發布了澄清公告,稱公司產品“婦炎潔”有殺菌抑菌作用,且產品廣告嚴格按照相關政府部門備案批準的內容發布,并不存在夸大虛假宣傳。
仁和藥業公告稱,目前公司在市場流通的“婦炎潔”牌系列產品有三個批準文號,擁有多個劑型和規格,其中,“婦炎潔”牌潔陰康洗液的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20103066,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燥濕止帶、殺蟲止癢;“婦炎潔”牌甲硝唑氯己定洗劑的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43498,主要用于細菌、滴蟲、霉菌引起的各種陰道炎。
而“婦炎潔”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的標準號為Q/JKM002,衛生許可證為:贛衛消證字(2010)第0003號,是健康相類產品中的衛生用品。不過,對于批號“衛消證字”為“婦炎潔”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產品,到底與洗手液有何異同,仁和藥業并未給出明確回應。
仁和藥業公告還稱,“婦炎潔”牌系列產品自上市以來,嚴格執行國家標簽說明書管理規范,包裝及說明書中不存在夸大或虛假的成分。“婦炎潔”的產品廣告嚴格按照相關政府部門備案批準的內容發布,不存在夸大或虛假宣傳的成分。
不過,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仁和藥業在公告中承認“婦炎潔”系列成品中的“婦炎潔”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為衛生產品,因此仁和藥業的廣告就是在打擦邊球。因為只有拿到國藥準字號的才能稱作藥,消字號產品不能按藥品做宣傳。
據了解,屢屢在電視廣告中出現的“婦炎潔”品牌產品正是“婦炎潔”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而消費者在市場上常見的“婦炎潔”產品也是“婦炎潔”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
縱深
重廣告輕研發惹禍?
仁和藥業以OTC起家,成功推出過優卡丹、可立克、婦炎潔、閃亮、正胃膠囊、清火膠囊等多個享譽國內的品牌,“婦炎潔”是仁和藥業起家的產品之一。
國海證券的研報顯示,婦科炎癥市場規模在2012年超過100億元,其中零售終端OTC占比達到63%,醫院市場占比達到37%;OTC市場中,中成藥占比又達到54.43%。仁和藥業的“婦炎潔”經過10年的培育,市場占有率排名處于前兩位。
此番“婦炎潔”遭質疑,對仁和藥業打擊不小。而事實上,“婦炎潔”并非仁和藥業受質疑的唯一產品。去年4月,仁和藥業爆出“可立克”毒膠囊事件;去年12月,仁和藥業另一款產品“閃亮滴眼液”被爆出含防腐劑,引來輿論一片聲討;今年1月,仁和藥業旗下的“優卡丹”兒童感冒藥又被爆出對兒童肝腎有毒。
從“家有小兒,常備優卡丹”,到“洗洗更健康”,仁和藥業的廣告語,助其在競爭中攻城拔寨。然而,不到一年時間,仁和藥業培育的“優卡丹”、“婦炎潔”、“閃亮滴眼液”三大核心品牌連遭質疑,這被業界解讀為重廣告輕研發惹的禍。
業內人士指出,在大規模廣告投放的集中轟炸之下,消費者往往容易陷入名人效應,仁和藥業正是運用了快速消費品市場營銷策略,讓婦炎潔、優卡丹、仁和閃亮滴眼液等核心產品迅速占據市場份額,然而廣告營銷的成功終須過硬的產品支撐,無源之水陷入質疑不過是時間問題。
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1年,仁和藥業的廣告及代理費相當于當年度凈利潤的117.75%、58.3%、44.33%,而其技術開發費用分別為201.73萬元、464.38萬元、173.53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為0.21%、0.34%、0.08%,遠遠低于國內醫藥企業研發投入的平均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幾年來仁和藥業在藥品開發上最大的一筆投入,并非自主研制,而是1500萬元受讓此次澄清公告中提到的潔陰康產品的技術,轉讓方為廣東在田藥業有限公司。記者 趙兵輝(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