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夜成人片_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_国产精品人妻_国产精品无码av无码_内射白嫩少妇超碰_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hd

實時滾動新聞

江西德上有機蔬菜鎘超標:有機認證花錢買通過

2013-08-24 00:00    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者按】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因為禁止使用一些可能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質,而受到消費者青睞,生產消費迅速增長。與此同時,市場上各種打著“有機”旗號借機炒作的產品和企業也層出不窮。普通消費者則對于有機食品的認識也存在一些誤區和模糊不清之處。這都有賴于有機食品常識的普及和更有效的市場監測和監管。

  21世紀經濟報道 梁鐘榮;黃勇浩;倪涵 廣州、深圳報道

  繼上海有機蔬菜配送商“天鮮配”和遼寧百味園相繼落馬之后,7月22日,江西德上科技藥業有限公司的兩款有機產品亦被查出部分指標超標,這使得有機產品的安全問題再度遞到公眾臺前。

  在廣州,記者送檢的兩個蔬菜類產品中,同樣被查出鎘、亞硝酸鹽等超標問題,而這兩個產品的廠家分別為廣州東升農場有限公司、廣州市全興漢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藥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徐常青博士對記者坦言,國內有機食品已逐步向規范體系發展,無論是在生產環境,抑或是監督環節如網上溯源體系,已多與世界標準同步,但仍有諸多問題。

  作為種植面積已達世界第三的有機生產大國,有機產品生產遍布中國各地,但對于有機產品的亂象治理才剛剛開始。2012年7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標準”的有機認證新規正式實施,新規未改變對于有機食品的定義,但是審查更趨于嚴格、流程更為復雜、檢測頻次亦由一年一次改為一年多次。

  有機認證獲取愈加艱難,往日在超市中常見的有機食品特別是有機蔬菜已趨于絕跡,更多標識“有機”的產品出現在山姆會員店、淘寶或是電商中。

  記者獲悉,針對目前我國有機食品行業的問題,國家已經決定于今年七月份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有機食品企業大督察。此次督察將圍繞有機食品生產中的關鍵節點進行,試圖厘清行業亂象。

  一位權威人士透露,此次大督察的重點將是各有機食品生產重點示范縣。與以往相比,此次大督察“空前嚴格”,一旦發現問題,檢查部門將聯合質檢部門對涉案有機食品企業進行處罰,嚴重者將被取消有機食品生產銷售資格。

  國家認監委一位知情人士同時透露,在淘寶等網絡上泛濫、標識“有機”的食品同樣是重點檢查的范圍。

  兩類有機產品送檢鎘超標

  在此次于7月12日送檢的產品中,我們在華潤萬佳和Ole超市分別采購了東升農場標識綠色蔬菜的通菜、全興漢華的茄子產品,選擇的檢測機構為廣東藥監局旗下的廣東省保化檢測中心。

  在對通菜的檢測中,我們總計檢測了鉛、鎘、氟、亞硝酸鹽、對硫磷、樂果、氯氰菊脂、甲胺磷、敵敵畏、百菌清、滅幼脲等11項;茄子則檢測鉛、鎘、樂果、氯氰菊脂、百菌清、氰戊菊脂、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多菌靈、三唑酮等10項。

  數據顯示,在整體的檢測中,通菜有兩項標準不合格,茄子亦有兩項不合格,其它選項全部達標。

  細分起來,通菜中鎘檢查出18μg/kg,而方法檢出限為0.1μg/kg,亞硝酸鹽為1.3mg/kg,而方法檢出限為1.0mg/kg;茄子中鉛的含量為0.02mg/kg,超過0.005mg/kg的檢出限,鎘的含量為4.0μg/kg,方法檢出限為0.1μg/kg。

  資料顯示,東升農場為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是廣州市亞運會蔬菜供應商,該公司擁有ISO、GAP、綠色、有機認證,市場遍及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福州等一線大城市及珠三角、港澳,同時也遠銷海外市場,如北美、歐洲、非洲及東南亞等國家;全興漢華的基地則位處增城市,其擁有30萬平方米的有機蔬菜種植大棚。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這兩個菜式都不太合格,但由于未使用農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生產過程中是遵循有機作業方式的。”一位要求匿名的專家表示,亞硝酸鹽超標,更多是因為水質、大氣質量問題,如長江、珠江的水質都不容樂觀;而在檢測過程中,如果存放超過兩天也有可能出現超標情況(注:我們通菜的送檢時間是7月12日,檢驗時間是7月15-22日)。

  上述專家解釋,鉛、鎘的超標,除卻查看水質是否同樣遭受污染外,需要看是否是因為種植區靠近礦區,或是土壤中原先即已有重金屬污染。

  記者登錄“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查證,東升農場的通心菜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發證機構為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全興漢華的茄瓜產品也已通過有機認證,發證機構為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

  上述專家解釋,綠色食品等級低于有機食品,其分別有AA級、A級兩個等級。AA級要求不能使用農藥,A級限量使用限定的農藥,“從這一方面來說,東升農場應該是按照AA級來種植”。

  “目前國內大城市的大氣和水質質量情況下,很多的食物都含有鎘,但人一生的鎘攝入量不能超過2克。”上述專家透露,鎘是有害重金屬,且人體難以代謝出去,在體內的半衰期長達17-38年,而超過2克則有可能釀成骨痛病,較其他重金屬而言,鎘更容易為農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鉛主要看其攝入量在人體血液中的濃度比例,國家的鉛中毒標準是大于100μg/L。

  該專家認為,從檢測報告初步來看,東升農場和全興漢華應該沒有故意使用重金屬,其中的超標指標更有可能是珠三角區域的土地重金屬污染、大氣或是水污染所致,“譬如鎘的污染,如果是蔬菜葉面的,則有可能是大氣污染;而根部,則可能是水質或是土壤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以此前各種綠色、有機產品混亂不堪的標識相比,以上兩個企業產品的標識已趨于標準和清晰:東升農場的通心菜包裝塑料上有綠色蔬菜標識,全興漢華則有國家規定的中國有機產品標志、中國有機轉換產品標志。

  批發市場進貨的有機們

  如果說東升農場和全興漢華的產品存在瑕疵是受到不可控的外力影響,那么更多標識“綠色”或是“有機”的產品則是有意而為之,上海“天鮮配”和遼寧百味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味園”)即是其中典型。

  6月21日,百味園位于大連甘井子區一廢棄防空洞內的造假窩點被搗毀,該公司責任人同時被拘留。而在過去的5年中,憑借著齊全的有機認證標識,百味園假有機蔬菜在大連市一直銷售。

  百味園董事長朱云峰此前信誓旦旦的表示,該公司一直堅持自營,一方面是因為有機食品價高,經銷商多不愿意經營,另外一方面,擔心“遇到不良經銷商用普通食品冒充銷售”。

  事實是,百味園主要從雙興蔬菜批發市場購買各類蔬菜、水果,經簡單分揀、包裝加貼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后,銷往東北三省各大城市及北京、山東等地。此中,百味園從大菜市購菜1元1斤,進入商超后按有機菜賣35元1斤,利潤空間巨大。

  記者從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看到:從6月24日開始,“百味園”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已被“暫停”使用,其認證機構為北京五岳華夏管理技術中心。

  同樣的例子發生在上海“天鮮配”身上。2012年12月份,這家從事高端生鮮農產品到戶配送的公司被查出用普通蔬菜虛冒有機蔬菜向客戶配送。

  “天鮮配”成立于2009年,主打服務是向客戶提供孫橋有機農場采摘的生鮮蔬菜,短短三年的創立時間,便在上海積蓄起近2000客戶。

  孫橋有機農場一位負責人則透露,從2011年開始,“天鮮配”和農場的合作就出現了問題,進貨的蔬菜品種、數量不但減少,而且貨款拖欠也比較嚴重。多位從業者則揭露,“天鮮配”將購自大眾化蔬菜批發市場的蔬菜,作為有機農場的蔬菜進行配送

  由于經營的不善及對客戶失信,“天鮮配”曾暫停運營過一段時間,其后更換新主,原有的運營單位已從上海復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變成了上海義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國內有機食品還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為大部分產品是出口,譬如到歐美日等國家。”良食網CEO唐忠告訴記者,歐美國家給出的價格更高,使得種植戶愿意往外走。

  徐常青解釋說,由于不準使用農藥、化肥等,有機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病蟲災害等問題時,沒有更好的替代消滅病蟲害的辦法,因此束手無策,有的企業還鋌而走險,使用違禁農藥、化肥等代替。“我們在日常檢查的過程中就發現,有的有機食品生產企業白天不用農藥、化肥,晚上卻偷偷使用。”

  隨著有機新規的實施,認證的獲得更趨艱難,加之超市驅逐的前提下,眾多的有機食品廠家紛紛進軍電商行業,而此中以淘寶為主。記者在網上搜索看到,眾多標著“有機”的食品,事實上并無認證標識,或是用過期的認證標識;有的食品提供的認證標識并非該企業所生產;有的企業只有一樣產品獲得認證,卻標識在多個產品上;有的公司則以“超有機”標榜。

  事實上,根據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有機食品認證證書有效期僅為一年,在有機新規的限制下,部分“有機食品”認證雖已過期或撤銷,卻照用不誤。4月北京質監局即查出,北京沿河綠地瓜菜種植合作社4種蔬菜在有機認證證書已經過期、隨后既未繼續認證的前提下,同樣繼續標識“有機蔬菜”進入京客隆超市。

  與此同時,在淘寶網[微博]上記者搜索綠色有機蔬菜標簽,發現有不少網絡賣家專門印刷綠色有機食品標簽,并且價格低廉,五百張起印,夠萬張價格還能優惠,而一張的費用僅數分錢。

  推高身價的各種噱頭

  在2012年上半年,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對認證公司進行整頓,實行條碼制度后,超市里的有機農產品因此大大減少。記者在深圳、廣州的數個超市探訪中,未找到標榜“有機”的蔬菜,倒是發現不少經保鮮袋包裝的高價菜,叫法五花八門,其中包括無公害蔬菜、精品蔬菜、優質蔬菜等,價格較普通蔬菜貴一至兩倍。

  記者在超市中采訪的數位消費者均承認,對于標識的“無公害”、“綠色”、“精品蔬菜”、“優質蔬菜”等,由于自身并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常將其和有機相混淆。

  事實上,無公害、綠色和有機是層層遞進的關系,越往上安全程度越高。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重金屬、亞硝酸鹽等)的含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允許范圍內,人們食用后對人體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市民在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購買的一般蔬菜,即為無公害蔬菜。

  綠色蔬菜是指在產地生態環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質量標準體系生產,并經專門機構認定,允許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蔬菜,市民可以認準包裝上的綠色食品標識。

  有機蔬菜則是指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有機生產規程,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以及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持續穩定,且經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鑒定認證,并頒發有機食品證書的蔬菜產品。

  “一方面是有機認證監管的趨嚴,有機認證證書難以拿下,即使拿下也需要較高的認證費用;另一方面,是國人日益增長的對有機蔬菜的需求,而國人更相信證書的作用。如此一減一增,便會給不法商人尋租的空間。”唐忠說。

  事實上,有機的種植具有嚴格的空氣、土壤質量要求。按照相關標準,如果養殖地以前種植過非有機的其他作物,要進行3年的轉換種植,且周圍方圓百米內不能有任何空氣污染源,比如說機動車尾氣也算入在內。按照這個標準,國內符合有機種植的區域少而又少。

  寧波市七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品牌總監何良冠告訴記者,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區域發展有機農業,土地改良即是巨大的費用支出。“我們公司在寧波有500畝土地,為了去除15年以前的農藥殘留,投資5萬/畝、總計2500萬左右進行土地改良。”僅此一塊,即限制了很多企業進入有機農業生產。

  送檢蔬菜鎘超標:有機食品們隱藏了什么?

  21世紀經濟報道 梁鐘榮;黃勇浩;倪涵 廣州、深圳報道

  核心提示: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因為禁止使用一些可能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質,而受到消費者青睞,生產消費迅速增長。

  有機食品認證亂象:一年前花2-3萬就可買到認證

  “有機認證這一塊存在太多貓膩,以前有些小的認證企業拿錢就可以給你認證標識,大的認證機構則愛惜名聲,檢測嚴格且持續追蹤,其認證更能獲得市場認可。”良食網CEO唐忠這樣告訴記者。

  良食網有機產品的認證單位為南京國環。寧波七禾有機集團品牌總監何良冠向記者表示,在國內具有有機認證資質的企業中,中綠華夏和南京國環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權威的”。

  目前,我國有機產品認證機構總計有23家,而在2004年,這個數據為36家,七年減少了三分之一。在過去的兩年中,黑龍江綠環有機食品認證有限公司、湖南歐格有機認證公司被取消認證資格、吊銷認證執照。

  “從去年新版《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實施以來,國家的檢查力度堪稱史上最嚴,由此倒逼認證機構愈加規范。”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藥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徐常青告訴記者,隨著處罰力度的加大,往常花錢即可拿到有機認證的現象已經減少。認證企業更擔心在新規下被吊銷從業資格,從而退出認證行業。

  但一位有機產業從業者認為,不少有機認證企業都很有來頭,一般都是背靠某部委。“認監委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部門,縱使根據違規的有機產品溯源查出認證機構存在問題,但是各個部門之間并不買賬”。

  另有有機蔬菜從業者則向記者表達了如下的擔憂:新規雖對有機認證企業違規給予嚴格處罰,但在目前有機產業仍處“襁褓期”、有機認證市場蛋糕不大的情況下,大部分有機認證企業仍然“吃不飽”,如何確保有機認證企業未來不出現違規的風險?

  違規亂象:撤銷、暫停認證

  過去的三個月,江西德上科技藥業有限公司(簡稱“江西德上”)、遼寧百味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味園”)都因為偽造有機認證產品的問題而受到了查處。

  記者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網輸入“江西德上”,發現其生產的兩款產品經過有機認證,認證機構是北京愛科賽爾認證中心有限公司。該證書的有效期到2014年6月,認證范圍“加工:米粉(雅因樂嬰幼兒有機米粉)”。

  但事實上,德上科技的兩款米粉被檢測認定含有黃曲霉毒素,而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同樣顯示:百味園獲得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截止日期為2013年12月29日,認證機構為北京五岳華夏管理技術中心。

  但百味園之前宣稱,其生產基地分別位于金州新區向應街道城西村、普蘭店市大劉家鎮大劉家村和大劉家鎮唐家房村三個地塊,而上述三個地塊所屬的鎮政府和村委會負責人均表示,與遼寧百味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沒有合作,其中一個地塊,壓根兒就沒有所謂的有機蔬菜基地。

  深圳華夏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學論對記者表示,國內企業的造假成本過低,而國外作弊的成本很高,“消費者們可以聯合起來,將造假企業告上法庭,索賠自己的權益損失”。

  一位有機產業從業者稱,有機產品經過有機認證后,根據有關規定,若企業在一年內出現重大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將被撤銷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網顯示,截至今年7月25日,被撤消的有機認證有257張,對應的認證企業分別為:五洲恒通82張、中合金諾26張、杭州中農22張、愛科賽爾19張、浙江公信和中安質環各17張、方園標志16張;

  被暫停的有機認證為43張,其中五岳恒通20張、杭州萬泰7張、杭州中農5張、五岳華夏和中安質環各3張。

  徐常青解釋,撤銷常常意味著企業的產品認證不合格,產品有機認證證書最終被認監委取消;暫停則主要是兩種因素,一是企業產品在抽查時不過關,需要自證清白,在自證期間暫停了該類產品的有機認證證書使用資格;另一種為企業認為在最嚴新規下產品很難過關,故需要自我整改,避免被吊銷,“因為一旦被撤消就不能再次參與認證”。

  “在最嚴新規下,一個認證企業如果被撤消或是暫停的有機證書較多,那說明在認證過程中極不嚴謹。”上述有機產業從業者如是尖銳批評道。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顧問邱寶昌說:“標準怎么保證不被人誤用?標的發放有沒有利益的影子?誰來授予有機的稱號?這三個問題表面上并不矛盾,實際上存在利益的沖突。”

  “看起來第三方中介是客觀中立,但往往背后有相關的利益輸送。不僅僅是企業,部門也在逐利。”邱寶昌說。

  認證利益鏈:花錢買通過

  有機食品認證過程很嚴格,認證程序大致分為申請、文件審核、實地檢查,編寫檢查報告、綜合審查評估意見、頒證決定、頒證決定簽發、有機食品標志的使用以及保持認證9個步驟。

  “以前有機認證亂象叢生,很多企業花一兩萬元就可以買到,好一點的認證機構還不止這個數。”寧波七禾有機集團品牌總監何良冠說。他沒有透露其認證單位南京國環的具體認證費用,但表示:在獲得有機認證之后,南京國環隨時過來抽檢,“控制特別嚴格”。

  據悉,目前有機認證分為歐盟檢測、日本檢測和國內檢測三種,費用和專業程度逐一遞減。2012年7月之前,國內認證每年交兩萬元年檢費即可獲得通過,而中綠華夏和南京國環的認證費用在3萬元以上。

  前述有機產業從業者表示,由于企業認證為多個品種,“如一個農場種植10個品種,則全部都會檢測,每項檢測費用都在2-6萬元之間”。如此算起來,權威認證機構的認證費用會增多,部分企業會選擇收費低廉的認證機構做認證。

  “2012年前,部分有機認證部門本身是利用政府資源騙錢的造假機構。”上述從業者解釋,認證人員如同皇宮派出的“欽差大人”,要企業專車迎送,吃喝玩樂一通,還要企業承擔“差旅費”。只管發證收錢,哪管真假“有機”。

  他從根本上質疑有機認證的可靠性。“除非是深山老林或是荒無人煙的處女地才有良好自然環境。靠近大城市的、景點式的園藝場,大規模的菜籃子工程,哪有不用農藥、化肥能長好作物的?”

  認證機構對有機企業認證也是底氣不足,因為他們的生存要靠這些有機企業繳納認證費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機認證需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拿到,長的可能要半年左右,由此滋生尋租利益鏈,而這些主要發生在2012年7月前。

  “交2萬元左右,一些認證機構或中介公司會幫你做好從申請到文件審核,最后至實地檢查的所有認證流程,有些認證機構甚至主動找加工企業花錢買有機食品認證。”

  在如此模式的操作下,有機認證第一階段的審查只要兩三天就會通過。隨后準備各種材料,一個多月后,生產者就可以順利拿到有機轉換認證了,由此產品就完全可以以有機產品的身份進行銷售。

  另一方面,對于即將達到有機認證標準的企業,或是早已通過了各種認證、如今又有新的認證需求的企業,認證機構或是中介機構亦可以先幫助其辦理,并在后期再幫助企業整改,最后使其產品符合國家有機產品標準。在這其中,認證企業或中介機構賺取的是各種咨詢費、培訓費、服務費等。

  目前的認證亂象,除了認證機構經費來源不足、有機市場蛋糕尚未做大外,相當原因在于認證機構背景的復雜。

  細數我國目前的23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其類型分成三種:一種是部委下屬機構;一種是掛靠大學或科研單位名下;最后一種是民營類。所有的認證機構都歸國家認監委統管,并委托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分管。

  其中,部委機構占據較大比例。

  如果認證有機農產品的公司違規認證、認證不實,處罰是:撤銷其認證資格、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直至賠償、追究刑事責任。

  不過,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縱使是地方的認證機構,亦有地方各部門或是高校的背景,而認監委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部門,“發現問題之后,大家相互扯皮,或是向上搬救兵,結果就是處罰機構不處罰認證機構”。

  而有時檢查發現有機食品企業的問題后,公關電話就打過來,有時候檢出了問題也會輕松帶過。

  最嚴的新規和規范設想

  有機食品步入快速發展期,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已形成800億美元的龐大市場,而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有機食品的消費市場。有機、綠色食品市場正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長。

  “自去年7月1日新規之后,我們自己注銷掉了有機認證。”廣東清遠一家有機蔬菜企業告訴記者,根據新規要求,每一批次的蔬菜都要抽檢,“譬如一類蔬菜我一年生產四次,那么需要檢四次,而以往是一年只抽檢兩次”。且如果一塊地中采摘時間差距超過一個星期,也需要按不同批次計算,如此將極大增加企業成本。

  北京一家有機蔬菜廠家也坦言:“新規施行后保證了更為有序的操作模式,但我們也停掉了所有合作基地的產品,只銷售自營農場的產品。”該廠家負責人同時透露,部分采取會員制的農莊是發生“假有機”的重災區。

  新規之下有機認證的成本增加了多少?南京國環有機食品認證中心所提供的新收費標準顯示,有機認證收費項目主要包括申請費、審核費、證書費、年度管理費、證書變更費、有機銷售證書費、抽樣檢測費、檢查接待費等,其中審核費包括文審費、檢查費、報告編寫費、報告審核費,并根據生產規模和工藝復雜程度,檢查費還會乘以相應的系數。

  在菜農提供的一份收費單據中,比如空氣檢測費從過去的667元變成了2000元,土壤檢測費從過去的500元變成了1500元,全都翻了3倍左右。

  徐常青認為,有機認證費用的增加,提高了有機認證的門檻,使得部分假有機企業需要考慮拿證的成本,使得假證泛濫現象得到遏制。“我們其實更強調種植過程的有機,讓更多的消費者相信,認證其實只是一種增加銷售的方式”。

  除了價格的提升,有機認證新規之嚴,還體現在認證程序、檢驗項目、認證標準等方面都做了較大的調整。項目從多年一檢到一年多檢,而且每次檢測都有成本。

  不過,數位有機食品生產企業則認為,目前的新規仍有不合適之處,如多次抽檢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而有機食品的監管更應該加強。

  有機食品進入市場后,工商、農業、質檢等多個部門都負有監管職責。但現實情況是,有機食品全程監管存在交叉或空當。農業部門管生產,認監委管認證,工商部門管流通,衛生部門管餐桌,只要有一個部門監管缺位,就無法管好有機食品。

  鑒于以上問題的存在,曾有部分企業要求各部門成立聯合執法小組,去監督有機食品的安全問題;或是增加有機認證企業名單,降低有機認證的費用。

  唐忠對此并不認同,在其看來,具有更大權力的部門式監察,其實會產生更多尋租空間。他更傾向于由市場去檢驗。

  基本合新規,標識存誤區:超市有機食品知多少?

  近年來不斷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傾向于購買新鮮、天然的食品。正是看準了這個商機,不少商家開始推出價格較高的有機產品。有機產品也已成為超市商品中的一個靚麗品類。

  目前,各大超市和賣場的農產品柜臺中,貼有“有機認證”標志的蔬菜往往比普通蔬菜的價格高出三四倍、甚至十余倍。

  由于利潤高額,此前有不少商家鋌而走險,想盡各種方法套上“有機”概念,一時間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所謂的“有機蔬菜”。但有的是從普通農產品中心批發過來后,在超市自行貼上有機標簽,高價售賣;有的則是自己“山寨”有機標簽以假亂真;更有甚者,在有機蔬菜中摻雜普通蔬菜進行銷售。

  因此近年來,有機認證標示使用不規范、有機食品摻假等問題被頻頻曝光,也使得有機產品市場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修訂后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就是在這個環境下應運而生,并在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

  如今《規則》實施已經一年有余,消費者判斷有機食品有了唯一標準,就是看食品包裝是否貼了有機認證標簽,而標簽上有認證單位,還有17位數字的追溯碼。

  那么一年過后,目前各大超市中銷售的有機蔬菜的情況又是如何,此前“有機”標示混亂甚至以次充好的情況是否還存在?記者帶著疑問走訪了滬上的幾家超市和一些精品超市。

  辨別困惑:或有或無的有機標識

  根據新規,較規范的有機蔬菜包裝上應該標有:“無化學農藥、無化學添加劑、無人造色素、無轉基因成分”等,并貼上有機認證標簽,標示認證單位、有機證書編碼,但沒有標注認證證書的有效期限。

  記者在上海靜安寺一家精品超市的有機蔬菜柜臺看到,顯眼的地方擺放著多家公司的有機認證相關信息,銷售的蔬菜上也粘貼著認證信息和有機追溯碼。

  但這些有機蔬菜具體是哪家公司生產的,作為消費者并不能很便利地辨認,唯一的方法就是刮掉有機碼涂層,上網進行查詢,但這在購物時操作并不一定方便。

  不要說不同公司的產品,即使一家公司出產的有機蔬菜,有時都不能很好地分辨其真偽。

  位于上海萬體館的世紀聯華超市內,蔬菜柜臺有特別為有機蔬菜開辟的專柜,一份份產品被塑料膜包好擺放其中,消費時一眼望去甚是顯眼。

  記者比較發現,有機蔬菜價格要比普通蔬菜高出不少,不少品種均高出數倍。負責有機蔬菜柜臺的工作人員稱:“除了一些對于生活質量要求很高、同時也有經濟實力的消費者之外,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普通蔬菜。”正是由于價格原因,記者看到有機蔬菜的柜臺上較少有消費者購買。

  記者從冷柜中隨機拿取一份包裝完整的“散裝有機空心菜”。除標明是“有機蔬菜”之外,包裝一角還貼有一個認證標簽,注明了該蔬菜的生產廠家為上海點點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點點綠”),同時還標注有第三方有機認證機構的名字——“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以及國家規定的相關標識和可追溯的有機碼。

  為了驗證這個有機碼的真偽,記者隨后登錄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輸入該有機碼后確實存在認證信息。認證的產品名稱和商品名稱均為“空心菜”,產品包裝規格為250克。

  不過,這樣完整標識的產品只是個別。專柜上大多數有機蔬菜只是在包裝的名稱上標注蔬菜名,并沒有明確標注“有機”二字,多數蔬菜的包裝上也沒有粘貼有關有機認證的標簽。負責時蔬柜臺的工作人員介紹,“有沒有貼認證都是有機蔬菜。”

  而記者登錄另一家有機產品公司的官方網站,上面所有的蔬菜分類都是以“有機”開頭的,但是該公司產品在超市中銷售的部分蔬菜并沒有標明是“有機”。

  針對這一不一致的情況,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撥通了該公司的電話。對方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的蔬菜是否是有機,還是要看最后銷售終端銷售的產品是否粘貼了相關的認證和有機碼。如果蔬菜上是貼有有機認證標簽的,就一定是有機蔬菜,而沒有貼標簽的“只能說是無公害蔬菜”,不過價格也是要比普通蔬菜貴。

  新規促整改:不符產品基本下架

  事實上,嚴格意義上的有機產品,必須從生產源頭到消費者購買的整個過程都做到可查,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從超市購買了一盒有機蔬菜,他就應該可以查到這盒蔬菜從超市、到運輸、到生產企業、到田間地頭這一系列環節中的所有信息。任何一個環節的信息和監管中斷,都不應出現。

  而上述情況意味著,消費者如果不仔細查看標簽,光是看價錢和擺放的位置,極易將擺放在一個柜臺中的“無公害”蔬菜當做有機蔬菜購買。

  在這些蔬菜旁邊,還經常擺放著其他同樣包裝精美、價格高于普通蔬菜的產品,貌似希望傍上“有機蔬菜”的大腿。這些蔬菜的包裝上雖然沒有有機碼標簽,但卻在包裝上印著一串追溯碼,消費者有可能將其誤認為是有機蔬菜,并為此埋單。

  記者在幾家超市的有機蔬菜柜臺前,隨機采訪了幾位正在挑選有機蔬菜的消費者,發現他們對于有機認證的情況并沒有過多的要求,認為只要是貼著標簽的蔬菜就應該沒有問題,一般情況下不會仔細查看相關的認證信息,更不會去查驗有機碼。

  而從價格上來看,沒有粘貼有機認證碼的蔬菜,賣的價格也和認證蔬菜一樣高,例如28元一公斤的紅蘿卜,53元一公斤的西蘭花。

  在上海一家精品超市,記者也發現,空心菜的標簽上就只標明了“有機”二字,大多數蔬菜都只是注明蔬菜名稱,但是價格還是不菲。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的蔬菜品種,銷售價格還會有不同。比如,記者登錄點點綠的官方網站發現,網上零售每公斤36元的有機空心菜,在上述精品超市的價格為每公斤44元。

  點點綠工作人員表示,超市終端的銷售價格肯定要高于公司的進價,但是最終的銷售價格是終端渠道依據其自身情況而定,并不受生產公司的控制。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盡管上述幾家超市銷售中的有機蔬菜存在著標識上的誤區,但是上海的超市終端有機蔬菜的整體銷售情況基本上符合《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在記者走訪的多家超市中,并未出現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卻在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產品”或“有機轉換產品”的蔬菜。

  正是去年出臺的所謂的史上“最嚴新規”,對有機蔬菜的監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少資質不過關的生產企業被擋在了有機蔬菜門外。

  有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前超市是有銷售過不少標有有機字樣、但實際為普通蔬菜的產品,但是自從《規則》出臺后,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已經被下架,能夠銷售的也必須是有相關認證信息的產品。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超市能夠做到的就是嚴格執行《規則》中的相關條款,對于整個有機產品市場的健康發展,還需要監管部門、企業自身和各家檢測機構等共同努力完成。

  前車之鑒:美德日三國如何進行有機認證

  雖然有機農業的“祖宗”是中國,但是在有機農產品的認證上,中國卻遠落后于歐美這些“學生”。

  中國的有機農業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但至2003年,國家才頒布《認證認可條列》,使有機產品的認證走上規范化。而早在31年前,英國“土壤協會”就在國際上率先創立了有機產品的標識、認證和質量控制體系。

  不少有機農業發展迅速的國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先后建立起了相關的法律法規。1990年,美國聯邦政府頒布“有機食品生產條例”。1991年,歐盟委員會通過歐盟有機農業法案(EU2092/91),隨后在歐盟的15個成員國實施。

  現行的很多認證標準,則是在2000年后頒布的。2001年4月,日本開始執行有機農業標準JAS(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2002年10月21日,美國正式開始執行有機農業標準NOP(National Organic Program),使用“USDA Organic“作為包裝的認定標志。各國都對有機產品的認定做出了非常嚴格的規定。

  良食網CEO唐忠告訴記者,隨著2012年7月1日有機新規的實施,中國在有機食品的認證標準上已與世界接軌,甚至更加嚴格,“但在施行和監督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高門檻和認證難

  給經過認證的有機產品貼上有機標志,是許多國家對有機產品進行管理的一種方式。在中國,想從生產其他產品到有機產品需要有三年的轉換期。美國也規定,土地上的有機農作物在認證前,必須停止使用禁用物質3年。如果在德國,由常規農業轉為有機農業生產,必須經歷2至3年的過渡期。而在日本,即使是新開墾地、撂荒地,也需至少經12個月的轉換期才有可能獲得有機農業認證書。

  而后,作為有機食品世界里的重要一環,只有通過認證機構的認證,有機產品才能真正獲得承認。

  在美國,有機認證機構大致分為二類,需要得到美國農業部審批。一類是官方機構,主要是指經美國農業部認可并獲得授權,開展有機認證的各地方州(縣)一級的政府農業主管部門;第二類是非營利組織和私人部門,如著名的CCOF(加州有機農場組織,california certified organic farmers)和OCIA(美國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Organic Crop Improvement Association)。認證工作包括視察農場耕地與加工設施、詳細的記錄保存,以及定期檢測土壤和水。

  在日本,縣、市分別申請、成立農林水產省授權的登記認證機構,實施有機食品的檢驗和認證業務。登記認證機構必須接受農林水產省審查,滿足基準機構的,農林水產省大臣給予認可并登記,確定實施登記認證業務,對農戶等的申請者是否符合認證基準進行檢驗和判定。

  德國則是采用市場化的認證機構,經過激烈的競爭,原有的50多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現在已經降至23家,均是經政府確認的私營企業。德國對認證機構的要求非常嚴格,認證機構的認證必須符合ISO標準。

  嚴格的標志使用和監管

  美國對有機農產品有嚴格的認證要求,不能隨便將“有機”冠在商品上。美國不對獲證產品強制使用國家標志和認證機構標志,但上市的獲證有機產品,必須在產品包裝上標明認證機構的名稱。

  美國還根據有機成分占產品的100%、≥95%、≥70%,將有機食品的標簽依次分為“100%有機”、“有機”、“有機成分制造”三種。對于有機成分占其質量不到70%的食品,可以列出各類成分,但是不可以在包裝袋上貼有“有機”字樣的標志。這有點類似中國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分類。

  日本則明確規定,未經有機認證,不允許在產品包裝物標識“有機——”、“有機栽培——”、“——有機”、“有機栽培”等字樣。

  另外,根據日本2001年4月1日實施的有機農產品表示法,符合JAS基準的商品包裝袋和農產品必須貼有機JAS標識。

  德國于2002年2月正式啟用新的、統一的有機標志——生物標志,只要符合《歐洲有機法案》的有機食品,都可以使用生物標志。

  而拿到了認證,也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各國都對認證后的企業生產制定了嚴格的監督和監測體系。

  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規定,認證機構應當每年對獲證組織至少實施一次現場檢查。此外,還應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每年至少對5%的獲證組織實施一次不通知的現場檢查。

  德國則規定,有機農業企業每年要接受1次嚴格檢查。這個工作由有機農業監測機構承擔。監測機構與有機農場主或企業實行雙向選擇,簽訂檢查合同,每年至少檢查一次。除此之外,有機農業協會也要對其會員企業進行檢查。

  日本的有機產品的企業在認證之后,仍要定期接受登記認證機關的抽檢,對于不符合JAS基準的,取消其有機產品生產資格。

  美國則建立農產品分品種的全國性專業機構、分區域的大區性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加強對有機農產品的準入監管。同時,各州也建立州級農產品檢測機構,負責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和產地安全。

  土壤污染壓縮有機食品發展空間

  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兩年之內興起的家庭農場,高舉“有機”的大旗,但事實上并未達到有機、綠色的標準。

  從源頭上看,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達2000萬公頃,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這使得有機食品的種植區域被局限在一個小范圍之內。

  “有機食品目前在中國耕地面積中占據很小的比例,約在1.9萬公頃,和西班牙差不多。”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總工程師郭春敏對記者表示,國內的土地污染雖然嚴重,但還有適宜種植有機食品的區域。

  郭春敏舉例,像上海崇明島部分區域、珠三角的惠州市部分區域,都適合種植有機食品,“空氣是符合標準的,而那里的一些土地也沒有經過污染”。

  我國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的發展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可直到今天,依然有許多消費者把有機農業生產看做是簡單的“不用化肥、農藥和其他化學物品”的“返古”生產,或者在概念、技術上把有機農業與綠色農業和無公害農業混淆。

  與無公害農業或綠色農業相比,有機農業不僅僅是不用化肥、農藥和其他化學品,更主要的是遵循自然規律,物質和能量循環利用,強調農產品的優質和純天然,以及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和諧、高效、持續的發展。

  不過,隨著我國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使得對土壤、空氣、環境要求很高的有機食品已經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失去了種植的“土壤”,特別是華北、華東和華南區域,城市化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土地重金屬污染嚴重。

  以華北為例,華北地下水重金屬超標,北京南郊污染嚴重,部分城市和工業企業周邊地下水污染呈惡化趨勢,嚴重威脅地下水飲用水源安全;廣東“鎘大米”事件持續發酵,不僅導致湖南、江西、廣東等地的大米銷路遇阻,更引發公眾對農田污染的擔憂。

  除卻重金屬外,長期使用農藥亦對我國土地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數據顯示,我國農藥有效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10至20個百分點,部分農藥流失進入大氣、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之中。

  相比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可能是最難解決的。水流可以帶走污染物,修復遭到污染的河流。但污染物質特別是重金屬進入土壤后,降解起來非常困難。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專家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微博]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蘇德純表示,土壤污染危害嚴重,與一些有機污染物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屬無法降解,與土壤分離難度非常大,修復非常困難。

  “如何給發達區域提供安全而又價格不太昂貴的安全食品?”良食網CEO唐忠的觀點是,縱使是部分地區存在重金屬污染,但由于有的蔬菜種植是不會吸收重金屬,由此對人體無礙。社會及監管部分更應該強調過程中的有機種植,“這已比用農藥種出來的食品更加安全”。

  唐忠說,在種植過程中,如何綜合利用環境控制、栽培管理、器械防治、天然藥物的防治方法,進行病蟲、雜草的綜合防治;如何充分利用太陽能、水能和風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使各種能源、資源實現良性循環利用也至關重要。

  事實上,考慮到我國土地污染的現實,目前國內多提“綠色食品”概念。

  農業部國際合作司處長葉安平說,中國提出“綠色食品”的概念,是根據中國的糧食安全狀況和農業發展水平,按照自己實際情況,結合歐美一些國家發展有機食品的概念后提出的。

  葉安平說,當今世界對發展有機食品還是有很大爭議的,爭論的焦點是在必要的糧食安全與發展有機食品之間如何保持平衡。這牽涉到農業投入和國家能力問題。在一個國家糧食安全水平比較低下的情況下,發展有機食品需要審慎的態度,否則會對糧食產量、農業投入造成很大影響。

標 簽:游學    致癌物    可樂    中毒    

相關新聞:

    贊助商鏈接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315 新聞

    推薦排行熱點
    1. 1消費者反映山西運城地區化肥廠生產假肥料
    2. 2珍視明兩批次滴眼液質量不合格 存安全隱患
    3. 3湯臣倍健被指夸大宣傳 回應稱“影響不大”
    4. 4同仁堂被曝汞超標 含毒兒童藥仍在售
    5. 5龍源藥業被責令停產整頓:不合格與合格比例40
    6. 6漢森制藥涉“致癌門”臨時停牌
    7. 7云南白藥產品說明書不寫成分 稱涉國家秘密
    8. 8“婦炎潔”只是消毒水?重廣告輕研發遭質疑
    9. 9婦炎潔被疑非藥品而是消毒水 仁和藥業打擦邊
    10. 10廣藥維C銀翹片原料涉毒 中藥硫磺熏蒸多次曝光
    1. 1珍視明兩批次滴眼液質量不合格 存安全隱患
    2. 2曝光維C銀翹疑為假藥 香港稱呼吁不含同名產品
    3. 3碧生源等減肥產品被指靠吹 屢次涉虛假宣傳
    4. 4傳多款產品違規銷售 安利稱批準證書仍有效
    5. 5央視曝光小蜜蜂紫草膏含毒 過量使用引發肝中
    6. 632家保健品公司虛假宣傳被查 仁康藥業多次上
    7. 7富迪科技甘肅傳銷遭查 群眾買5萬元產品找下線
    8. 8藥監人保調查假同仁堂事件 華仁中藥房停售
    9. 9消費者反映山西運城地區化肥廠生產假肥料
    10. 10美國強生全球51次召回事件 48次將中國排除
    1. 1起亞K5新車異響 廠家拖延不解決
    2. 2去哪兒網購機票不退款 代理商存弊端
    3. 3京東商城漠視消費者投訴 被指“受制于人”
    4. 4婦圣康茵sanalyn假貨泛濫 網購商品真假難辨
    5. 5化妝品行業分析報告:質量問題居首位
    6. 6家用電子電器案例掀維權高峰占投訴量半數
    7. 7網購鮮花成七夕新寵 中國鮮花網投訴猛增
    8. 8一號店售后引不滿 直指“代檢”服務
    9. 9珍愛網紅娘不牽線 VIP服務欺騙消費者
    10. 10中興手機卡槽損壞不“三包”修不起
    中國質量萬里行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廣告服務 | 服務聲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3 京ICP備1301286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蜜芽 | 西瓜视频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欧美一区 | 无套内谢少妇毛片免费看 | 久久精品呦女 |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的观看方式 | 国产99九九久久无码熟妇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乱中年 | 妺妺第一次啪啪好紧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久久精品综合网 | 人妻AV中文字幕久久 | chinese勾搭videos| 6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价格 | 久久成熟 | 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I女人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 四韩色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 999精品一区 | 日韩精品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 色老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视频www |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老妇xxxxx免费 |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色吧影院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A片小说 | 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捆绑 |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0 | 丰满少妇2中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