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肺上得了毛病,可醫院卻要檢查我是否有梅毒、乙肝,真弄不明白。”昨日,面對醫院的費用匯總清單,市民黃女士表示“完全無法理解”。
黃女士今年56歲。黃女士介紹,最近一個多月,她咳嗽不止,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初步診斷是肺炎,建議她到專科醫院治療。本月20日,她來到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住院。入院第一天,就預交了2000元治療費用,隨后做了抽血、尿檢等幾項檢查。
第三天,她接到了醫院的欠費通知。“才住了兩天醫院,2000元錢就花完了?”她調出費用清單查看,竟發現檢查項目多達66項!
更讓黃女士無法理解的是,藥費單上還有三項“莫名其妙”的檢查:梅毒螺旋體特異抗體測定40元、丙型肝炎抗體測定20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測定4元。
“明明是檢查的是肺上的毛病,為什么還要查梅毒、肝病呢?況且現在都這把年紀了,還查這個(梅毒),真是羞死個人。”黃女士說,她參加了城市合作醫療保險,“現在清單上居然有梅毒檢查,讓別人看了會怎么想。”
黃女士的丈夫陳先生表示,院方沒有告知他的妻子做什么檢查項目,他們也沒有要求做梅毒、乙肝檢查,為此要求醫院給個說法。
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醫務科劉科長解釋,醫生拍片發現,黃女士的肺上不但有炎癥,還有空洞出現,有手術、輸血的可能,按照相關規定,須做輸血前檢查,其中就包括梅毒、乙肝病毒等項目。劉科長說,“可能是醫務人員溝通未到位,才造成了患者的誤會。”
市衛生局醫政處工作人員表示,醫生可以根據具體病癥情況決定需要檢查的項目,但應該事先告之患者。重慶經博律師事務所律師連毅認為,醫院在未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梅毒等項目的檢查,明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我們身邊的“過度醫療”
一般認為,超出需求的醫療服務,可以視為“過度醫療”。“過度醫療”主要發生在檢查、治療、開藥三個環節。
過度檢查
哈爾濱一女童到杭州某醫院做“闌尾割除”手術。而醫院出具的藥價清單讓孩子父母嚇了一大跳:女童所做的化驗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系列檢查,還有lg全套檢查,尿常規、糞便常規、凝血譜分析全套檢查、生化全套檢查等,總計104項。更加不可思議的是,術后還做了艾滋病檢測。
過度治療
2005年6月,安徽阜陽的打工妹葉雨林與丈夫到號稱“送子醫院”的上海長江醫院檢查治療,醫院診斷是輸精管堵塞。夫妻倆四處借錢接受治療,前后花去3.7萬元治療費。7月,離開長江醫院近30天的葉雨林因嘔吐不止,到上海崇明廟鎮人民醫院檢查,卻發現自己已經懷孕66天了。這意味著,去長江醫院之前葉雨林就懷孕了!
過度用藥
2005年6月,74歲的翁文輝因惡性淋巴瘤并發癥被送進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心外科重癥監護室。在67天住院時間里,他的家人向醫院繳納了139.7萬多元醫藥費,加上醫生建議的自購藥,總支出超過500萬元。盡管如此,老人還是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