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頂受潮、掉灰,讓年近6旬的李師傅頭疼不已。
康居工程難“康”居
2006年年底,記者接到寧夏袁先生反映,銀川市康居工程整體存在嚴重質量問題,這些問題直到入住后業主們才發現,但是業主們的退房和補償要求都遭到開發商拒絕。業主們整天住在鬧心房里,忍受著煎熬。
袁先生是銀川市興慶區信訪局的一名干部,而出了質量問題的景墨家園就是他所住的小區。面對記者,袁先生顯出一副無奈的樣子:作為一名信訪干部,自己的問題都無法解決,又如何解決小區業主的信訪。
據袁先生講,自2003年以來,因為房屋質量問題來興慶區信訪局信訪的業主就沒有間斷過。
事情還得從2002年年底說起。當時,銀川市實施康居工程建設,公務員也成了政策的受惠者,在興慶區政府工作的袁先生理所當然地取得了購買福利房的資格。“當時想著終于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了,我做夢都在笑。”
2003年8月,袁先生在交付了總計7.5萬元的首付款后,與銀川市隆湖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隆湖公司)正式簽訂購房合同,購買了由隆湖公司承建的位于興慶區景墨家園20號樓的一幢價值14余萬元的住宅。當時雙方在合同中約定:隆湖公司于2003年12月31日將房屋交付業主使用;袁先生則需要在交付使用后10日內付清房款余額。然而到了2004年1月16日,隆湖公司要求將房屋交付日期改為2004年4月20日,理由是房屋竣工延期。然而隆湖公司再次食言,直到同年5月25日,袁先生才拿到了房門鑰匙。姍姍遲來的新房并沒有影響袁先生的好心情,畢竟夢寐以求的房子鑰匙就攥在自己手中。
然而當他打開房門進行查驗的時候,房子里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給他當頭一盆冷水。袁先生發現,房屋的墻壁上到處可見裂縫,地板上甚至有裂縫貫穿整個臥室,袁先生經過仔細查驗后發現,這樣的裂縫并不只在他家出現,住在樓下的住戶臥室屋頂也有一條與他家地板上相重合的裂縫。袁先生在詢問專業人士后得知,這樣的問題在工程建筑上屬于嚴重的質量問題,重合的裂縫很有可能是樓板澆筑過程中人為失誤導致的。
隨后,在不長的時間里,袁先生又陸續發現了其他問題:廚房設計和衛生間坐便器設計不合理、屋內大梁位置走模等問題。與此同時,同單元的其他住戶甚至旁邊的幾棟樓也陸續發現房屋存在類似問題。房屋質量問題如同瘟疫般蔓延開來,此時,隆湖公司的物業也進駐該小區,開始了修補工作。
因為整個小區問題太多,物業公司的電話整天響個不停,物業公司派出去修繕的人也是一撥接著一撥,小區的居民們在叮叮當當的房屋維修聲中度過了他們的新居生活。
袁先生發現房屋存在的諸多質量問題后,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選擇裝修入住,他覺得隆湖公司建設的房屋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應該給業主們一個說法。
景墨家園成傷心園
袁先生反映的問題是否真的如其所說的那樣嚴重,記者專赴寧夏進行了采訪。
走進景墨家園,隨處可見維修工人。據記者了解,此時距離工程竣工已經有兩年多時間,按理,這里的設施已經應該完備,為什么這里還有這么多的維修工?在接下來的調查采訪中,記者的疑惑得到了解答。
進入袁先生所在的單元樓時,工人們正忙著拆除通風煙道。袁先生告訴記者,這里又在重走暖氣管道。從工人師傅口中記者了解到,景墨家園小區的修繕工作從竣工到現在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在袁先生家中,順著袁先生的指點,記者看到向陽的臥室中,地板上有兩條大裂縫,袁先生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還是在維修了幾次后才變成那樣的,已經刷白的墻壁上到處可見修補痕跡。
袁先生講,這些還都是小問題,房頂的走模(房頂傾斜)才是大問題。為了應付袁先生,隆湖公司交房之前在走模的房頂上抹了一層厚厚的水泥,非專業人士很難發現其中的貓膩。“問題實在是太大了,否則我也不會太計較的。”袁先生苦笑著說。
一陣風從窗口進來,屋內立刻起了塵土。袁先生告訴記者,起塵的原因主要是屋內的地板上有土,而且任憑他怎么清掃總也掃不干凈。一次偶然的發現讓他大吃一驚,樓板水泥中竟然摻雜著土塊。
“根據寧夏自治區規定,水泥漿都必須使用商品水泥,也就是承建方使用的水泥必須是工廠攪拌后的成品。如果真是那樣,為什么水泥漿中會有土?”袁先生懷疑施工方在違規操作。記者在臥室的地板上也摳出一塊土疙瘩,用手一捻,土疙瘩立刻成了粉狀,從手中散落。
袁先生還告訴記者,除了他所在的單元,小區里其他業主的房屋也同樣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
李師傅59歲,說起房屋質量,李師傅滿腹牢騷。李師傅是2004年8月搬進新房的,然而在3個月后的一天,老伴在整理行李時發現家里珍藏多年的祖傳字畫被水浸泡了。后來老兩口在尋找漏水點時發現,屋角上方有潮濕發霉的情況。在詢問維修人員后,老兩口才知道,原來是他們住的這棟樓當初施工時并沒有做防水處理,李師傅的房子在頂層,天雨滲水時便首當其“沖”。往事李師傅不堪回首,下連陰雨時,屋里漏雨嚴重,老兩口只好在臥室里支棚避雨。后在老兩口的一再要求下,維修人員為他們的單元做了防水,滲水的情況就不再那么嚴重,但是屋頂潮濕的現象卻一直存在。
說話之間,李師傅還拿出受潮的字畫,原本平整的字畫上面如同被污水潑了一般,李師傅心疼地撫摸著祖傳字畫,老淚縱橫。
李師傅還告訴記者,這個小區房子存在問題的不止他們兩家,還有很多人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漏水、裂縫、掉灰、甚至有的房屋還存在墻體挪移的現象。
走出樓道的時候,李師傅指著樓道右側斑斑剝落的墻皮告訴記者:“你看看,這像新樓的樣子嗎?兩年的時間,原來的新樓都成了老樓了。”
緊接著,熱心的李師傅帶領記者走訪了附近23、31、34、40號樓的一些住戶,同樣的問題屢見不鮮。在所有存在問題的樓群中,40號樓質量問題最為嚴重。陳先生家在一層,他指著自己家的屋頂告訴記者:“你看看,這樣的屋頂中間低四周高,就像個蚊帳,晚上睡覺的時候感覺特壓抑。”陳先生還帶記者看了自己家的陽臺,“現在地基都開始下陷了,這樣的房屋我們住著怎么能安居樂業啊!”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一家老兩口的房子因為臥室和客廳的電線出現問題,無法正常用電。無奈之下,他們不得已從廁所、廚房拉電線出來,墻壁上到處掛滿了電線。老兩口找物業不下10次,但是最終的結果是:房屋里原來走的線里面用的管子都是死角,想把存在問題的線抽出來更換已經不可能,只能做明線。物業的建議立即遭到蔣大爺的拒絕,新房走明線,不讓人笑話嗎。就這樣,雙方在此事上一直僵持著,老大爺平時喜歡看的電視因為線路問題成了擺設,蒙塵已厚。
50歲的老楊剛從施工建設單位退休回家,他家房子的質量問題并沒有因為他深諳其中知識而幸免。
樓板裂縫的問題在老楊家同樣存在。住進新房后,老楊發現自己家的天花板上老滲水,于是老楊到樓上住戶家看了一番,結果發現,只要上面住戶家的地板上有水跡,自己家的屋頂會滲水。
后來,老楊找到房屋質檢站的專家,在與建設方溝通之后打開了裂縫,老楊發現,里面竟然是一堆石子,幾乎沒有水泥。老楊追究原因,對方以水泥漿沒有攪拌均勻為由搪塞了過去。后來他又多次找過隆湖公司的人,但是事情卻一直被拖著。老楊還告訴記者一件可笑的事,他們家的房子中心偏移,竟然多占了鄰居家5厘米,“這樣的事情按說我本不該說什么,但施工單位的馬虎大意確實讓人很難相信他們的房屋質量。”
記者了解到,寧夏在我國西部屬于地震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帶,為了監測地震,國家地震局專門在銀川投資建設了一個地震監測點。銀川市對房屋的抗震性能要求達到8級,這樣的房屋能否經受得住地震的考驗,還有待于時間的考驗。
景墨業主呼喚早日安居
存在質量問題的房屋,徹底打亂了袁先生原本平靜的生活,為房屋的質量問題奔走,成了袁先生生活的一部分。2004年10月至今,袁先生依舊困在房屋的質量問題上,無法裝修入住。
2004年10月,袁先生開始了自己的漫漫維權路。銀川地區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在受理了袁先生的投訴后,組織相關單位去看現場,認定是沒按圖紙施工,比圖紙設計偏向門口7厘米,并要求各方回去寫報告,再做處理。當時同單元的602、501、401室的住戶都來反映意見,又反映了整棟樓存在的其他問題:廚房存在設計問題,沒合適的地方安抽油煙機,原設計安裝抽油煙機的地方無電源,墻面凹凸不平;防盜門鎖舌口生銹卷曲;鋁合金窗厚度不達標;合同中約定的落地窗也沒有兌現。看完現場后,銀川地區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開始不肯出具書面材料,說景墨家園的房子開工時他們不知道,等建好了有人投訴他們才知道怎么回事。后在袁先生的一再要求下,銀川地區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做出書面處理意見:限期5日恢復圖紙施工要求。后袁先生在銀川市建設局、銀川地區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等部門的走訪中了解到,景墨家園當初并未組織竣工驗收,按照相關規定,這樣的房屋根本不能交付使用,銀川市建設局曾經對隆湖未組織竣工驗收進行過處罰。
2005年2月25日,袁先生將隆湖公司起訴至法院,起訴理由如下:“未組織竣工驗收、未組織綜合驗收,不能交付使用,占用我的資金,支付利息;房子設計影響使用,作經濟補償;未按時交付使用,按合同支付5%違約金。”
第一次開庭審理,情況對袁先生非常有利。隆湖稱其工程通過竣工驗收,但又稱保管不在,無法出示相關材料,直到第二天才拿來。袁先生認為隆湖的材料是假的:“6個人的簽字是兩種筆體,很明顯,簽名是代簽的。我想留一份,對方律師堅決不同意。”
然而5個月后的判決結果出乎袁先生意料,判決書中,袁先生和隆湖互相賠付的金額剛好持平。袁先生對法院的判決非常失望:“明明是對方違約在先,而且房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如今法院卻各打三十大板,于情于理怎么都說不通。我向銀川市中級法院提起上訴,法官竟然問我為什么興慶區那么多干部只有我一個人告,“四五”普法剛結束,一個執法人員竟不希望公民用法律解決爭端,他的法律意識呢?”袁先生的質疑并不能改變最終的判決結果,中院經審理,維持原判。
至今,袁先生的房子還空著,屋內隨處可見的裂縫和錯位的洗手間仿佛告訴人們,解決這件事依舊遙遙無期。其他的業主則各自在自己的問題房屋中繼續著自己的生活,而他們失去的權益呢,但愿3·15消費者權益日的到來會讓他們的問題有所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