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市場經濟,各廠家競爭的都很厲害,治理污染所花的錢太多肯定要提高產品成本,沒有了價格優勢,怎么去和別人競爭?”
勝芳人現在給外地人介紹自己家鄉時,往往會提到兩個基地——薄壁管生產和金屬玻璃家具生產基地。
據了解,勝芳鎮目前有200余家金屬延壓生產加工企業,年產值8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薄壁管生產基地,產品暢銷歐美和中東地區,勝芳的金屬玻璃家具在全國也占有相當大的份額。
軋鋼行業的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勝芳鎮目前有各種微型鋼管生產加工企業近200家,一般來說生產一噸成品基本需要0.3~0.4噸左右的水,而勝芳鎮有的廠子一年就能生產四五十萬噸產品,耗水量可想而知。業內人士透露說,當時將勝芳鎮規劃為軋鋼生產基地,這里豐富的水資源是決策者們下決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業內專家保守估計,勝芳鎮的所有鋼管生產加工企業每日排放廢酸的量至少在150立方米左右。這些廢酸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嚴重污染,以及給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產帶來的困難,目前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
軋鋼行業中的酸洗工藝是必不可少的,只要生產就有廢酸要排放,那么為什么一些生產企業不對之進行處理就隨意排放,甚至將有毒廢液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深井內呢?
業內專家說,其實我國目前有很多廢酸方面的處理技術,但如果處理起來,勢必將會加大成本。比如離子隔膜處理技術,就是利用一種特殊的半透膜,在外界壓力的作用下,將溶劑和溶質進行分離或濃縮,這樣污染就會大大降低,但其處理一噸廢酸水的成本在400元左右。
“一般來講軋鋼企業銷售一噸成品的利潤也就在百元左右,這種情況下,部分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寧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牟取經濟利益。”
對此,一位軋鋼企業的銷售經理在接受采訪時直言不諱:“現在是市場經濟,各廠家競爭都很厲害,治理污染所花的錢太多肯定要提高產品成本,沒有了價格優勢,怎么去和別人競爭?”
“部分企業因為怕主管部門收取排污費,或者被罰款,所以干脆挖個井將廢酸滲下去,達到‘零排放’。這種做法也是逐個效仿的過程,這樣的短視行為應當受到嚴厲的譴責!”業內專家表示。
業內專家說,地下水的污染很容易被忽略和掩蓋,然而人們與地下水卻有著最直接的接觸。排入地下的污水中的有毒難降解物質,極易通過地下水直接進入食物鏈系統。當污染的地下水進入人體后,就可能致使人罹患癌癥等疾病。即便不直接飲用,有害物質一旦通過蔬菜、水果、糧食等農作物進入食物鏈,其潛在影響也不可低估。而且一旦蓄水層被污染了,污染物可能會長期存在并進行積累,很難得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