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是一款有著誘人外包裝 、香辣口味及低廉價格的產品,深受島城一些中小學生的喜愛。那么,這種小零食質量是否達標呢?近日,島城一位市民張女士做了一個辣條中細菌的含量試驗。試驗結果令她驚訝不已,試驗樣品中細菌含量嚴重超標。
A 5毛錢一包的小零食細菌超標
在島城一些中小學附近,總會有一些專門銷售學生商品的小店。而這些小店中,一種售價極為低廉的零食,深受中小學生的熱捧。其中,“辣條”最受歡迎,銷量也一直不錯。據一位小店的店主透露,這種“辣條”其實就是用特殊工藝制作腌制的豆制品 。
市民張女士是一位留意觀察生活并喜歡深入探討的女士,因為工作性質與細菌檢測有關,張女士突然想到,測測這辣條里面的細菌含量是否超標。于是,7月15日,張女士購買了一包辣條,從一塊辣條里取下了樣品。按照試驗要求,張女士開始對辣條的細菌含量進行測試。
兩天之后,結果出來了。“多不可計”,張女士用最簡單的話表述了辣條樣品的試驗菌落。張女士向記者解釋:“樣品中含有細菌,具體細菌種類,我統計是這樣的:大腸桿菌全部呈陽性,不合格。大腸菌群全部陰性,合格。金黃色葡萄球菌全部呈陽性,不合格。副溶血菌呈陽性,不合格。霍亂菌呈陰性,合格。沙門氏菌呈陽性,不合格。”
“我們都是做試驗的,對于出現這樣的結果,我用通俗的話解釋就是細菌含量嚴重超標。”
B 小食品身份是謎,產地多為假
細菌超標,化驗結果讓張女士驚恐不已,她發誓再也不吃這種食品,并且她還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讓孩子們也不要再食用這種“恐怖”的食物。7月19日,記者對該食品進行了調查,發現的問題不少。
7月19日下午3時,青島市李滄實驗小學附近。走進其中一家小店,在店里一個顯眼的位置上,記者找到了這種名為“辣條”的食品,它是真空包裝,隔著包裝能看到里面的條狀物品,呈深紅色。
隨后,記者拿起其中一包,走到店主面前進行詢問,店主是一名中年女子,她說:“這辣條賣得很好,5毛錢一包,小孩都愿意吃,你買這個給孩子吃,他肯定很愿意……”當問起辣條一天的銷量時,店主告訴記者,這種辣條一天平均會銷售20多包。
帶著一包辣條,記者離開了這家小店,隨后走進其他小店中繼續詢問,發現這些店中均有該食品出售,銷量也都不錯。記者仔細查看這種小零食的包裝,發現并沒有配料明細表,產地標注也只是寫明“廣東省汕頭市”,按照上面留下的電話撥打過去,電話那頭傳來的卻是空號的提示。
C 醫生建議謹慎食用
記者從市立醫院急診室一位醫生那里咨詢后得知,市民食用細菌含量超標的“辣條”后,細菌會侵入人體,造成胃腸炎癥,引起吐瀉。另外,“辣條”本身含有大量辣椒粉,對口腔黏膜及腸胃道都有較強刺激作用,容易引起咽部充血、淋巴結腫大。醫生建議,市場上的劣質“辣條”,應謹慎食用。
那么,島城銷售的這些廉價辣條來自哪里?究竟是如何生產出來呢?知情市民可以向本報報料,記者會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實習生 聞兆斌 記者 于良 劉震(請張女士到本報領取線索費80元)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