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紐崔萊被疑跟風漲價 洋直銷品暴利形象難消
在安利(中國)的官方網站上,400g的紐崔萊蛋白質粉標價282元;而450g的蛋白質粉在其美國網站上僅售30.75美元(約合人民幣198元)
編者按:2011年,中國互聯網流行的一個關鍵詞叫“圍觀”。所謂圍觀并非袖手旁觀,亦非簡單關注,而是從觀察者的角度進行審視,讓所有不合常理之現象在圍觀下無所遁形——中新網財經中心發起的“公司圍觀”便旨在此。通過媒體、網民和專家的力量,持續圍觀各行各業的公司百態,求證企業發展中的各種質疑,力求從圍觀反映公司實質,給關聯方、利益方和責任方以本源真貌。
洋品牌近期開始紛紛漲價。7月5日起安利上調紐崔萊的27款保健品價格,平均漲幅達11%。與國內上漲后的高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在美國市場上的廉價。對此,中國保健協會事務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采訪時說:“國家發改委物價局等部門應該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給一個說法。我希望整頓一下以后,價格相對還是要降下來。”
安利、完美等外企率先發難漲價 成本壓力再成原因
一則關于紐崔萊產品漲價的通告聲明稱,因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物價水平提升,企業生產管理成本也在全面上升。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安利公司決定自2011年7月5日起調整27款紐崔萊營養保健食品售價,平均漲幅約在11%左右。
除安利紐崔萊外,如新、完美等保健品企業也均在上半年完成了價格調整。完美產品的漲幅從2%~8%不等;如新的茶沛膠囊每瓶從510元漲到了525元,君沛膠囊每瓶從285漲到了305元。
原材料價格上漲再一次成為產品漲價的理由而映入人們眼簾。據羊城晚報6月26日的消息稱,安利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CPI漲幅持續走高,原料、能源、物流、人力資源等成本不斷上漲,導致企業生產管理成本全面上升,難以單獨依靠內部消化來應對成本壓力。此次調整價格也是為了確保紐崔萊產品品質以及公司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同時,安利方面強調稱,紐崔萊自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13年中只上調過一次價格,今年則是第二次提價。
幾乎所有企業對于漲價原因的口徑更是保持一致:原材料上漲,人力成本增加,研發投入、營銷活動花費較多,物流成本上升等。廣東金融學院副教授許巍也認為,這些成本的上漲使得企業利潤被壓縮。
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外資企業)說現在的關稅比較高,各種農產品原料的也在提高,所以認為應該提價。我覺得還是應該引起國家發改委物價局等部門的關注,進行調查給一個說法。”
廣東省保健協會秘書長張詠也認為,鑒于保健品是市場自主定價,存在商品價格遠遠高于價值的不合理現象。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夠進行調節,比如出臺保健品的指導價,市場上的保健品價格不得超出指導價等措施。
同產品國內外價格相差近1倍 原材料漲價被疑為借口
據新京報3月25日的消息稱安利在華營業額達到了32億美元,同比增長9%,創下歷史新高。因此,有專家質疑如此高的營業額,完全有可能將成本壓力在企業內部消化。
中國食品飲料網6月24日發表文章稱: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營養品毛利非常高,可能打到幾倍甚至是十幾倍,雖然目前的原材料和運輸等成本有所提升,但并不影響到安利保健品的獲利,因為安利的成本投入主要是用在了前期的營銷費用上,安利漲價難逃變相促銷的嫌疑,過高的漲價只會導致一部分顧客的流失。
據記者調查發現,在安利(中國)的官方網站上,400g的紐崔萊蛋白質粉標價282元;而450g的蛋白質粉在其美國網站上僅售30.75美元(約合人民幣198元)。同樣的產品,相比中國不僅便宜了近一半,而且多出50g,可謂是“量多價廉”。
不僅僅在保健品領域,在其他領域外國直銷品牌也普遍存在“內外有別”的現象。記者在如新(中國)官網上看到一款再生潔面乳標價為370元,而其國外網站上的價格僅為39美元(約合人民幣251元)。同樣,玫琳凱的艷陽防曬霜SPF30國內標價為145元,國外僅售14美元(約合人民幣90元)。
由此看來,這種厚此薄彼的現象并非個別案例,早已成為了洋品牌的“潛規則”。
據證券時報7月8日消息稱,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外資品牌漲價并非完全因通脹導致企業利潤下降,而是由于外資品牌在其行業的壟斷地位,同時在收獲品牌溢價。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說:“這些外資品牌之所以強勢,關鍵之處在于它們擁有眾多的國內消費者,特別是日化產品直接同人體肌膚接觸,消費者非常注重安全性方面的問題,對外資巨頭日化產品質量安全上更加信賴。這也使得外資日化企業有了很高的品牌溢價。”。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則表示,保健品成本的投入大部分集中在產品的營銷費用上,可見該行業存在巨大的行業利潤,因此,盡管當前原料、運輸成本出現上漲情況,但是對于保健品行業來說影響并不大。
3000萬換200億? 保證金=提前繳稅?
對于目前的行業環境,孫樹俠說:“我還是希望整頓一下把價格降下來,國外價格并不是很高,目前國內的產品價格有點高的離譜。”
而在談到國內營養品直銷企業的發展狀況時,孫樹俠表示:國家05年公布的直銷管理條例,因為要求企業首先繳納相當高的保證金,部分小企業拿不出這筆錢,實際上抑制了我們的企業發展。
記者查閱《直銷管理條例》發現,條例規定直銷企業應當在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同指定的銀行開設專門賬戶,存入保證金。保證金的數額在直銷企業設立時為人民幣2000萬元;直銷企業運營后,保證金應當按月進行調整,其數額應當保持在直銷企業上一個月直銷產品銷售收入15%的水平,但最高不超過人民幣1億元,最低不少于人民幣2000萬元。
對此,孫樹俠還說:“這些外國公司以直銷形式進來后,要先交給國家3000萬保證金, 比如安利、優莎娜和如新等都交了3000萬保證金,這個申請很難很難。但是這相當于這些企業提前交稅了啊,這個‘提前交的稅’相對于這些企業的所掙的錢就不算什么了!比如拿安利來說,(2010年)拿200億走了,200億啊!你說3000萬算個什么呢?那就很少了。但是對于比較小的企業來說,也要交3000萬,他們是拿不出那么多的。”(CT)
來源:千龍服務頻道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