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近日在媒體的曝光下,達芬奇深陷產地造假、材料造假以及流程造假三宗罪。但達芬奇堅稱其所售意大利家具為原裝進口,不接受無問題退貨要求,且強調媒體報道都是以“造假”為預設前提。從達芬奇的表現來看,公眾看不到它的誠意,看到的反而是它的造假和欺騙行為,看到的是它對媒體輿論監督的抗拒,看到的是它的百般抵賴和死不認賬,看到的是它對賠償消費者一事的虛情假意。
5日上午,首批達芬奇家居消費者在上海提交了訴狀。同時,北京警方也受理了北京律師對達芬奇的刑事舉報,正式展開相關工作。同時,不少消費者看它毫無賠償誠意,準備聯合起訴它。
“達芬奇”認為造假是“行業共性”,認為媒體不該對其糾纏不放,如果真如其所說,造假乃行業共性,那媒體更應該要刨根問底了,監管執法部門更應該嚴查嚴辦了。不這樣,何以向消費者交代。
上海:消費者起訴"達芬奇"稱其涉嫌原產地欺詐
5日上午,首批達芬奇家居消費者向靜安區法院提交了訴狀。
據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仁正介紹,今天上午向法院遞交兩個訴狀的原告均為上海消費者,其中一人買了十幾萬元的家具,另一人買了二十幾萬元的家具。兩人均以達芬奇涉嫌原產地欺詐等為由,要求退一賠一。今天下午,另一名達芬奇消費者也將向法院提交訴狀,其購買達芬奇家具的金額在50萬元左右。
李仁正透露,下周還有一批相關案件將訴至法院。目前,有關案件仍在立案審查階段。
北京:律師報案指控達芬奇家具涉兩罪
北京雙利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琳8月3日向警方舉報達芬奇。3日下午,由于同事劉琳要出差,陳永福作為其委托人,將《刑事舉報狀》遞交給朝陽分局經偵支隊。他們舉報北京達芬奇家具有限公司及CEO莊秀華,稱達芬奇涉嫌“虛假廣告罪”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要求公安機關依法對兩被舉報人涉嫌的犯罪行為立案偵查,并調查和收集相關犯罪證據。
記者3日從朝陽警方了解到,經偵支隊接待了報案律師,了解了情況,收取了報案人的舉報材料。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因認為達芬奇公司不僅是欺詐消費者的民事訴訟范疇,而且已經觸犯了國家刑律,北京市雙利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永福、劉琳昨日向朝陽警方報案,要求追究達芬奇公司涉嫌“虛假廣告罪”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刑事責任,并認為達芬奇刑事罪名的構成與否將關乎消費者的維權訴求。
如果法院最后判決達芬奇公司構成虛假廣告罪,他們的行為屬于“消費欺詐”,消費者根據消法要求雙倍賠償的請求能得到法院支持。
各方表態——
警方:受理"達芬奇"刑事舉報案
8月3日下午,北京雙利律師事務所陳永福律師攜帶“刑事舉報狀”及部分證據報案。陳永福表示,根據工商等行政部門的調查結果、達芬奇CEO自述及消費者提供的證據等材料,可以認定達芬奇涉嫌“虛假廣告罪”及“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4日下午5時許,朝陽經偵隊受理了該舉報。受案的楊超警官表示,希望陳律師配合公安機關尋找證人證言、物證、鑒定結論等相關證據,爭取早日達到立案標準。
消費者:要求檢測沙發遭拒 質疑達芬奇誠意
達芬奇廣州消費者張小姐(化名)2007年從達芬奇購買了一張價格為17萬元的沙發,“第一年沙發的布面就出現了裂縫。”張小姐告訴記者,當時與達芬奇交涉之后,達芬奇免費給換了沙發布面,“當時他們要收費1萬元,我沒有同意。最后達芬奇方面表示,如果再出現類似的情況,每換一次布面就要1萬元”。
不幸的是,在隨后的兩年,這張貴價沙發布面又陸續出現裂痕。隨后,她與達芬奇交涉,希望把這問題沙發退掉,再按照這幾年的通脹率和折舊率,換個3萬-4萬的低價沙發,有質量檢測鑒定就行,“但達芬奇只愿意將布面換成皮面,保修一年”。
張小姐告訴記者,在數天前她與達芬奇交涉時,曾當面要求達芬奇一起去指定的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并且所有費用由張小姐自己掏,“但他們堅決不答應,說達芬奇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為什么要出錢去檢測呢”張小姐現在最擔心的是,達芬奇用拖延時間,各個擊破與四處公關的辦法,來分化消費者和一些關鍵渠道,從而讓消費者無法合法維權。
律師:"負進口"潛規則違法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稱目前總計已接受幾十位達芬奇消費者的委托進行維權,律所律師蔣蘇華8月4日晚間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指出,根據委托律所維權的消費者介紹,他們中間很多人的確曾是達芬奇家具的忠實用戶,但現在對達芬奇家具已失去信任。
“貼牌生產后‘負進口’,在達芬奇家具事件產地問題暴露出來之前,行業內或許都不認為這是一個違法的事情,但從法律角度講,確實存在虛假宣傳、涉嫌欺詐的違法行為,我認為最終如何解決,取決于執法部門的決心。”8月4日晚間,蔣蘇華向本報記者分析說,達芬奇家具產地涉嫌造假事件的處理情況,最終取決于相關政府部門的檢驗報告和調查結果,相關部門應當盡快公布事件進展情況。
反思——
"達芬奇"的"嘴"為什么這么硬?
8月3日,達芬奇向記者發出《致媒體朋友的溝通信》,聲稱其從未偽造過任何報關單或原產地證書,否認3.6億元的退稅,同時表示,沒有問題的產品,不能接受顧客退貨。如果說前段時間“達芬奇”召開新聞發布會(實質為懇談會)目的是為了博取消費者的同情,那么這封溝通信無疑就是抱著“流氓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的心態,開始耍起無賴了。
在溝涌信中,“達芬奇”再次強調自己不是產品品牌,而是“賣場”品牌,稱他們代理的意大利品牌家具產品。玩弄這樣的文字游戲,這就說明將達芬奇意大利血統、原裝進口,變成了一個意大利為主、廣收世界各地(美國、東歐)家具的進口家具零售賣場。試問,“達芬奇”當初就是這樣向消費者介紹的嗎
“達芬奇”還表示,沒有一家賣場會確保銷售的產品不出現任何瑕疵,比如國際著名的汽車廠家也會有召回現象、蘋果IPHONE4也曾出現過手機信號問題。
最后,“達芬奇”指責,很多媒體報道都是以“造假”為預設前提,并提請媒體朋友注意,“達芬奇”存在的問題是行業共性問題還是企業的個性問題。
達芬奇要求"私了"的底氣從何而來?
在假洋品牌的面具被揭露之后,達芬奇仍有恃無恐,監管機構恐怕難辭其責。早在2007年,國家質檢總局對進出口家具要進行檢驗,要求現場檢驗和實驗室檢測,符合檢驗標準的,評定為檢驗合格。但是,進口家具在入境后很少面臨質量抽檢。監管的層層缺失使達芬奇家具若入無人之境。
從歐典到達芬奇,“假洋鬼子”似乎在中國愈來愈橫行霸道了。達芬奇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洋貨心理”。達芬奇等假洋品牌現象,也折射了中國社會一種很奇怪的心態。似乎只有國外進口的,才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