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資源稅從價定率全國啟動 原油天然氣稅率5%-10%
試點一年多的新疆資源稅改革終于開始向全國范圍推開。
昨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下稱《決定》),并于2011年11月1日執行。
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去年6月新疆試點資源稅改革以后,改革試點的效果非常成功,地方也非常滿意,這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實價值,因此,采取“從價定率”將資源稅改革推廣向全國順理成章。
“通過從價定率,為一些產油地區在資源開采后的環境修復等方面提供了資金支持。”能源專家韓曉平說。
而對于5%到10%的稅率空間內,究竟依照何種標準來選擇其間的稅率,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劉桓認為,這實際上和開采石油的地緣地貌有關,采油地區的情況各有不同,開采成本、油氣總量同樣有所不同,這也決定了各個油田石油開采成本有很大差異。對于一些石油開采成本比較高的地區,采取靜態征收的方式對這些地區競爭不利。
“新疆的地緣地貌差異很大,因此采取5%,有些地方開采石油資源的環境好于新疆,排除開采成本后,賣后的利潤更多,因此在稅收方面,應該通過稅率的提高讓國家獲得更多稅款。”劉桓說。
以大慶為例,由于石油開采幾近枯竭,因此,要通過注水、填沙等方式提高采油量,而更多的程序也在無形中增加了成本,因此,理論來說,執行不同比例的從價定率后應該采取比較低的稅率。
不過,對于我國的主要消耗能源煤炭來說,此次并沒有納入到從價定率范圍當中。
韓曉平認為,2010年我國煤炭年產量超過32億噸,不僅僅是總量巨大,煤炭開采環境、煤炭質量的復雜性,也決定了不可能在短期內推廣從價定率。這需要一個過程。(第一財經日報)
成品油定價或將參考紐約油價
近日發改委將汽柴油價格每噸降低300元,關于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即將出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有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后國內成品油定價可能加入紐約油價等參考因素。
兩大石油集團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現在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框架差不多已經完成,只等各方面意見最后達成共識,其中調整掛靠油種這一項很可能加入紐約油價的參考指標。
發改委表示,國家將在現行體制機制框架內,圍繞縮短調價周期、加快調價頻率,改進成品油調價操作方式,以及調整掛靠油種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由于此前在調價周期和調價頻率上業界已有充分討論,發改委對掛靠油種的最新表態成為新熱點。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史丹表示,由于石油價格已是整個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晴雨表,將更流行的紐約原油價格列入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的掛靠油種不無道理。國際油品的價格已經金融化了,把紐約油價參考進來實際上是把金融因素考慮進來了。
業內也有專家認為,相比于布倫特油價,WTI油價(即紐約油價)近年來總體下降幅度較大,更符合國家控制物價的考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認為,掛靠品種需要更好地反映國內進口原油成本的變化。“我們要選擇什么樣的一個品種,應該和整個進口原 油的品質大體是相類似的,要看我們進口的原油主要來自哪些地方以及和哪些代表品種的品質更接近。假設大體可以把進口原油分為三到四類,根據它的權重賦予不 同相近品質代表性油種一個大致的權重,這樣可以更好地反映國內進口原油成本的變化。”他告訴記者。(經濟參考報)
民營加油站被曝用調和汽油低價攬客
汽柴油零售價下調后,有些加油站打出了更低的汽柴油價招攬客戶。有汽柴油零售銷售商向記者表示,部分加油站并沒有銷售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供應的正規汽柴油,而是使用地方煉廠或不明渠道的調和汽油,這些調和汽油的成本低,其銷售價格也很低。
調和汽油并非大型煉廠生產出,而是用芳烴、石腦油、90號汽油、MTBE等原料調和而成。這類汽油經過處理可以達到國Ⅲ標準,但實際上油的比重偏低,長期加調和汽油,會損壞汽車的三元催化器,使氧傳感器失效。
有媒體報道,北京民營加油站93號汽油售價普遍較指導售價7.61元/升低0.4元~0.65元。記者查詢了一家石油咨詢網站的統計數據看到,上海至少有20家以上的零售加油站供應廉價汽油。
“有些社會類加油站,一般會采取比國家規定價格低2%~10%的方式來促銷產品,否則他們無法與布點較多的兩大石油公司來對抗。”前述油品零售商告訴本報。
他透露,其所在城市的93號汽油,在10月9日國家調價前的零售價是7.79元/升,而他自己的加油站(渠道來自于兩大石油公司)為了吸引客戶,一度將汽油零售價調到了7.6元/升。
一些小型民營加油站的汽油價格比他所在的加油站更低,設在7.35元/升,比實際國家規定的價格要便宜0.45元/升之多,“這些低價產品的密度比正規渠道的汽油密度要大,密度越大說明其組分低、質量差。此外,調和汽油對于汽車的濾網也會產生堵塞。而且,質量差的調和汽油如果長期存放在油庫中,其內部結構會發生變化,也會影響駕車者的使用。所以,有些人必須要以低價甩賣這種調和汽油,盡快獲取利潤。”
“因為國內市場比較大,僅中石化、中石油兩個公司的加油站就4萬座左右,所以不少地區的零售價還是以國家指導價為主。而且很多批發商雖然是調了價,但仍然不愿意讓出太多批零差價。”生意社分析師李宏表示,目前江西、湖南等地區因為煉廠檢修、資源不足等原因,其汽油和柴油批發報價與國家零售價格差距并不大。(第一財經日報)
中鋼協正式發布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
“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10日正式發布。
據了解,“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由“國產鐵礦石價格指數”和“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兩個分項指數組成,均以1994年4月份價格為基數(100點)。
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第一周,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為652.41點,環比下降0.13點,降幅為0.02%,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格為176.22美元/噸,環比每噸下降0.03美元,折人民幣含稅價格為1310.21元/噸,環比每噸下降0.26元。由于國慶放假,國產鐵礦石沒有大宗交易,國產鐵礦石9月最后一周價格指數為455.81點,平均價格為1172.87元/噸,CIOPI中國鐵礦石9月最后一周價格指數為580.73點。(經濟參考報)
用煤大省煤礦企業重組相繼啟動 煤改步入深水區
有報道稱,湖北省政府日前安排部署全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提出到2012年底,全省煤礦企業年生產能力原則上將達到30萬噸以上,單井年生產能力要達到6萬噸以上。與此同時,湖南、四川等用煤大省,也紛紛進行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有專家分析指出,此輪重組與之前的產煤大省重組有諸多不同之處,或將煤改帶入更為復雜的深水區。
湖北省是耗煤大省、產煤小省,每年從外省調運近億噸煤炭,且省內小煤礦數量較多,產業集中度低、規模小。兼并重組有利于緩解煤炭能源緊張局面。
據湖北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負責人透露,兼并重組后的礦井要達到安全質量標準化三級以上水平,煤層貯存條件較好的礦井應采用機械化采煤,借此機會培育一批安全質量標準化、機械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高的煤礦骨干企業。
另據報道,湖南省政府辦公廳也于近日下發文件,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通過兼并重組,形成一批年產100萬噸以上的煤礦企業集團,全省80%以上煤礦企業年均產能達30萬噸以上,到2013年底,全省煤礦企業總數控制在180個以內,并將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實施全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及驗收工作。
四川省近日也表態,由省經信委代省政府起草的《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已修改完善,即將正式出臺。全省下半年將全面啟動煤礦企業的兼并重組。
一家國有大型煤炭企業高管卻向本報表示,盡管湖北、湖南等用煤大省可借此增加購煤話語權,但省內的各大火電廠卻并不會因此受益;因為火電廠大多屬于五大發電集團直轄,所用電煤由集團而非省里采購。上述高管指出,湖北等用煤大省重組的最大受益者還是整合者本身。整合企業可能會利用議價能力到山西、內蒙古等產煤大省進行跨區域聯合重組。
據河北省工信廳方面稱,由于可采儲量不足,該省前8個月的煤炭產量中,省內產量完成6427.88萬噸,同比增長5.57%;省外產量完成5402.41萬噸,同比增長161.24%。省外產量占比超過四成之多。
因此上述高管表示,如果湖北等省份效仿河北實施跨區域聯合重組,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資源省份煤改的難度。(第一財經日報)
行業縱覽:
光伏市場專利糾紛頻出 西屋太陽能狀告阿特斯侵權
昨日獲悉,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太陽能等多家生產基地在中國的企業,都有可能被卷入一場關于光伏專利的糾紛事件中。
近日,美國光伏零部件安裝企業Westinghouse Solar(下稱“西屋太陽能”)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下稱“ITC”)提出,希望調查阿特斯太陽能及另一家美國當地的光伏組件安裝專業公司Zep Solar的專利侵權。
據了解,Zep Solar也同時與天合光能、UP Solar等公司有合作,因而不排除未來西屋太陽能也會繼續向ITC提出申訴,把后兩家企業作為投訴對象。
阿特斯太陽能一位高層昨天向本報記者表示,如果ITC受理此案,公司也可能會采取相應行動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阿特斯太陽能高層對本報說,今年上半年,阿特斯太陽能的光伏出貨量大約是541兆瓦。根據該公司財報,上半年和第二季度,阿特斯太陽能的總收入分別為9.25億美元和4.81億美元,其中二季度凈利潤為708萬美元,環比上揚20.5%。
該高層認為,現在光伏企業最大的問題在于市場非常弱。一家光伏數據統計機構數據顯示,目前電池片和組件的報價雖然沒有下滑,但仍然處于全年低位,其中245瓦規格的組件價格為1.5美元/瓦左右,而156毫米×156毫米單位的光伏電池價格則在0.93美元/瓦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國產多晶硅料價格從400元/公斤的位置上,繼續下挫,截至9月底的報價為330元/公斤,相比前一周下跌了5.7%左右。
另一方面,多家美國光伏企業也有破產或虧損的消息傳出,在這種情況下貿易和專利糾紛會更加頻繁。
上海潤華律師事務所一位律師坦言,ITC可能會因為光伏市場不景氣直接對多家中國光伏公司采取行動,這樣一來,對中國公司的整體出口影響就會加劇。(第一財經日報)
中海油惠州煉廠夜排異味氣體 居民逃離大亞灣
距離中海油煉油基地爆炸造成當地居民撤離不足3個月,近日大亞灣再度出現居民連夜 “逃離”現象,這次事端的主角依然是中海油惠州煉廠。
10月8日起記者在惠州當地西子論壇淡澳板塊上看到,有關大亞灣彌漫異味的帖子不斷出現,當地居民自發尋找異味來源,最終矛頭指向中海油惠州煉廠。
大亞灣環保局于9日、10日,分別在西子論壇和環保局官方網站發布初期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此次大亞灣地區異味來源正是中海油惠州煉廠,目前該廠處于停產檢修狀態,初步判斷異味為蒸汽吹掃過程中,重油揮發到空氣中產生的。
當地居民對此回復并不滿意。有網友指出,異味存在不是一次兩次而是長期,如果不能解決,搬離淡水或是最好選擇。
中海油惠州煉廠大亞灣生產調度處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海油的各項標準在國內都是處于較高水平的,空氣排放嚴格按照標準執行。
問及此次異味是否會危害身體時,該工作人員表示絕對不會,并解釋稱,這么多員工都在廠區,為了自身健康,也不可能排放有毒氣體。不過,該人士同時承認,曾經出現過一股濃度較高的異味氣體,原因正是吹掃過程中出現的殘留物料揮發。
記者從大亞灣環境監測站了解到,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昨日兩次前往中海油煉廠實地調查、取樣,但具體分析報告還未出來。
據了解,像中海油這種可能造成空氣污染的情況,需提前向有關環境部門報備。然而,記者從大亞灣環保局了解情況時僅得到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中海油惠州煉廠停產檢修是其全年制定的計劃。”(每日經濟新聞)
長江電力8成溢價購大股東資產 荒唐評估遭質疑
這是一場涉及120億真金白銀的收購大戲,核心是一塊年利潤可能只有96萬元的資產,主角則是大名鼎鼎的長江電力和大股東長江三峽集團。這一系列的醒目元素組合起來后,就注定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
可是,當被中金公司稱為“收購業績增厚幾可忽略”的地下電站第一部分資產,被長江電力以超過8成的溢價收入囊中之時,一個巨大的疑問也隨之誕生——為何一塊盈利能力并不出色的資產,能夠在第一批收購中以收益法評估出超過八成的溢價
在長江電力收購方案曝光之前,幾乎沒有人想到這塊按照投產后年均增加發電量35.11億KWh,所對應的利潤額僅僅為96萬元的資產,最終收購價格卻被定為120億元,而且支付的還是真金白銀。
在8月最后一天披露的首批資產收購方案中,地下電站首批資產76.26億的收購價格,較41.28億元的賬面價值相比溢價高達約85%。也正因為此,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 “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評選”中,長江電力和三峽集團被投資者評為“最令人擔心的大股東”熱門候選人。在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企華評估)出具的評估報告書中,中企華評估分別以成本法和收益法兩種方式對地下電站首批資產進行了評估,其中成本法評估價值為76.36億元,增值額35.08億元,收益法評估價值為75.25億元,評估增值為33.97億元,兩種評估方法的增值率均超過了8成。
換一個角度考慮,如果長江電力收購地下電站后,年均凈利潤就只能達到96萬元的基本收益,那么簡單加上2.73億元折舊后,每年凈現金流約為2.74億元,按照3.5%的折現率計算,44年時間內產生的總凈現金流量現值為61.03億元。這意味著長江電力這筆高達120億元的交易有可能只能收回一半本金。
毫無疑問,長江電力選擇將這120億元存入銀行,不僅能夠多賺錢,而且還不用為地下電站的經營費心,這種選擇看上去似乎更加誘人。但是,公司卻選擇了以超過八成的溢價買入盈利能力平平的地下電站,而這一塊資產正是來自大股東長江三峽集團。業內人士指出,在這一場備受關注的巨額收購案中,長江三峽集團正是其受益者,而最終承受風險的,則是上市公司以及背后的逾40萬股東。(每日經濟新聞)
濱海能源定增失敗背后存三主因 關聯交易最惹眼
公司本來寄望于此次增發將原來的熱電單一業務擴展為“熱電+信息”雙業務,此番美夢甫一泡湯,濱海能源重新被打回虧損原形。
按照其原有方案,通過向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等6名特定對象增發不超過8200萬股的股份,募集不超過9.27億元的資金,通過并購進入到云計算行業。
有不愿具名的電力行業研究員對記者表示,濱海能源定增失敗標志著其重組轉型計劃的失敗,這對公司發展前景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而其原有業務虧損嚴重,增長乏力,后期前景看淡。
根據濱海能源已公布的2011半年報,公司上半年業績繼續虧損,為-1518.14萬元,每股虧損0.068元。而在半年報中,濱海能源同時預測公司三季報繼續虧損,預計其1-9月凈利潤累計虧損4000萬元到5000萬元,下降33.80%至7.00%。濱海能源稱,發生大幅虧損的原因是預計煤炭價格上漲幅度遠遠高于蒸汽銷售價格調整幅度。
上述不愿具名的行業研究員告訴本報記者,公司今年上半年既定業績已是如此,加上目前濱海能源定增失敗,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可以預計濱海能源今年必然出現虧損。
他進一步指出,其能源業務由于受煤價上漲等因素影響所造成的持續虧損,短期內將難以扭虧為盈。除了主業虧損嚴重,關聯交易和關聯方占用資金對濱海能源經營也一直構成負面影響。上述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員認為,關聯交易和關聯方占用資金是此次定增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家抬高門檻的行為。這種關聯交易不除,可能還會成為重組和再一次定增失敗的隱患。(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