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在北京下架的年糕楊產品在其他城市依然在售,消費者稱吃了該產品導致腹瀉,商家回應下架并非衛生不合格。年糕楊到底能不能吃?下架的背后還有什么隱情?年糕楊10年風波何時平息?
最近,年糕楊這個品牌又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北京市食品安全辦通報說老字號年糕楊的八寶油茶面里面檢測出了不應該檢出的甜味劑——安賽蜜。據了解,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對19種不合格產品在流通領域采取停止銷售的措施,其中,北京工商局在對北京市流通領域食品抽查當中發現了不合格樣本18個,北京市質監局在對北京市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抽查當中發現不合格食品11個。
客服:您好,歡迎您致電北京市工商局12315綜合服務平臺。我們負責接受消費問題的投訴,受理違法經營行為的舉報。市工商局2011年10月12日發布,在近期的食品抽檢中,市工商局發現不合格樣本4個。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通報,在對我市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抽查工作中,發現不合格食品11個,市工商局決定對15個生產批次的食品停止銷售,具體生產批次詳見北京市工商局網站。
其中,年糕楊、優果已經不是第一次登上黑名單了。北京市工商局提醒,消費者可以憑購物小票和食品的外包裝向銷售單位要求退貨。
據了解,在北京要求下架的年糕楊在全國其他城市依然還是在售賣當中。上周,我們就接到天津消費者的投訴。天津的王先生從朋友那里了解到北京八寶油茶面很適合老年人吃,在天津的沃爾瑪超市購買了幾包。拿回家以后,王先生看著老人愛吃心里真高興,可是家里的老人食用之后沒過多久卻腹瀉了。王先生很著急,他懷疑(老人)就是食用了八寶油茶面才腹瀉的。
王先生:9月25日,家里有老人想吃傳統的油茶面。我去很多地方買也沒買著,那天逛沃爾瑪,看見一個柜臺在促銷“北京特產 百年老字號油茶面”。包裝都挺不錯的,寫著百年老字號年糕楊,我就買了油茶面、八寶杏仁茶。老人喝完了以后有點拉肚子。我還很納悶,沃爾瑪超市賣的百年老字號產品一般質量沒有問題。我就從百度搜了一下年糕楊,只搜了三個字,搜出很多負面新聞,包括質監局下架的消息。我就懷疑產品的質量問題。
記者走訪了北京沃爾瑪超市了解,年糕楊品牌的八寶油茶面已經下架了,商品柜臺正在給消費者辦理退款手續。王先生想退了這些產品,但是一直忙于工作還沒有去過沃爾瑪。聽記者說北京都已經下架之后,他就在昨天下午去了天津的沃爾瑪超市,退款倒是很順利的拿到了。不過,他看到這款產品在天津并沒有下架,而且他去的時候還有很多老人正在購買。
王先生:還很多人都買那種食品。
記者:你說很多人買八寶油茶面,是嗎?
王先生:對,好多人買。不是下架年糕楊整個食品,都是八寶油茶面,只是生產日期不一樣,只是把8月24日(生產的八寶油茶面)下架。(超市)暫時為了消費者利益著想,全部都下架了。
記者:你姥姥吃完了以后是什么反應?
王先生:腹瀉。她吃得不多。其他商品我現在沒打包,放在家里,杏仁茶還沒有開包喝。那種東西別的地方還真不好買,挺少見的,應該是挺好賣的,畢竟好多老年人喜歡吃老式的東西。
記者:這些產品怎么辦?
王先生:好多品種,油茶面、豌豆黃,我每樣買了一袋想讓他們嘗嘗。那些報道指名道姓指的是年糕楊,可能是心理作用,我越看越不敢吃了。
王先生退貨之前拍了幾張產品的照片發給記者,包裝上寫著北京特產年糕楊八寶油茶。王先生之前質疑他們沒有生產許可證編號,不過記者都一一進行了核實,產品的生產許可證編號是不存在問題的。
記者在網上發現年糕楊十年來的負面新聞一直不斷,有媒體甚至報道年糕楊十年中有五次被下架的經歷。因為多種問題,年糕楊都上了不合格產品的名單。據了解,年糕楊的糕點在消費者當中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為什么他們沒有借機打開市場,反而成了問題產品的代言?記者電話連線了北京年糕楊工貿有限公司老板楊先生。
記者:是北京年糕楊工貿有限公司嗎?
楊先生:對。
記者:我想了解一下是有產品下架了是嗎?
楊先生:對。
記者:是哪個批次的?
楊先生:7月9日生產的批次,我們的批次是以生產日期為準的。
記者:是八寶油茶是嗎?
楊先生:就是年糕楊的八寶油茶。
記者:又是八寶油茶下架了。
楊先生:對。
記者:就北京下架了,還是別的地方都下架了?
楊先生:應該是北京市技術監督局提出(僅在)北京市(下架)。
記者:其他城市銷售的是一樣的嗎?
楊先生:其他城市銷售的不是這個批次的,這個批次咱們全都下架了。
記者:7月9日批次全都下架了,下架的產品在哪呢?我們接到投訴,有喝八寶油茶老人拉肚子。是不是因為質量問題?
楊先生:無糖八寶油茶,無糖但是是甜的怎么辦?我就得加甜味劑。假如我寫上了甜蜜素,我加了甜蜜素就是合格產品,允許加甜蜜素。假如我沒寫加甜蜜素,但是里面檢查出甜蜜素說明我不對,沒寫甜蜜素為什么有添加劑甜蜜素呢?這個層次上跟你說的,甜蜜素本身不能致人家腹瀉,不是治病菌。
記者:年糕楊(產品)是菌群數超標?
楊先生:沒有。年糕楊有真空包裝的粽子沒有達到商業無菌。鮮粽子有一個標準,允許菌落總數是5萬,5萬以內都是合格的。但真空包裝要求一個細菌都不應該有,這標準叫做商業無菌,我們沒有達到商業無菌。
記者:您的意思是說,甜蜜素也好,菌群超標也好,對身體是沒有傷害的,是嗎?
楊先生:檢查我們不合標準,跟身體一點關系都沒有。從這個層面去說,拿我的產品一化驗,菌類總數達到10個,但打開鮮粽子吃的時候允許在5萬以內呢。10個不會造成身體不適,但是這種標準沒有達到,存放一年就壞了。
食用甜味劑是不是對身體有害?有專家指出,為了保持口感,幾乎所有的無糖食品都添加了半天然的甜味劑,包括木糖醇、麥芽糖醇、阿斯巴甜等,還有純人工合成的甜味劑,比如安賽蜜、甜蜜素等。而大量使用這類甜蜜素的遠期安全性在學術界仍然存有爭議。之前,有媒體報道,年糕楊產品十年來五次下架,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次的下架經歷?據北京年糕楊工貿有限公司的老板楊先生說,這次下架不是產品衛生問題。之前幾次都是什么原因?既然已經年糕楊有一定的知名度,產品質量的保證就尤其關鍵。經過這次下架,年糕楊是否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年糕楊的十年風波又何時能夠平息?
記者:確實是有五次下架,對嗎?
楊先生:沒有,這五次下架跟技術監督局層面不一樣。什么叫技術監督局層面?好多都是技術問題。
記者:我們這邊有了一個老人吃了年糕羊八寶油茶來投訴。
楊先生:如果您要需要,我這很多投訴的東西。八寶油茶的含水分量僅是7%,細菌根本無法在里存活。面炒得水分極少了,普通的面含水量是14%,它含水量7%,細菌無法成活。
記者:八寶油茶一個批次(下架),其他批次還在售賣嗎?所有八寶油茶都下架了?
楊先生:不,他(質量監督局)檢查我這個批次有問題,我為了保證顧客的身體健康讓一個產品停了,我們已經不生產這個產品了。
記者:其他城市(像天津)是不是還有?
楊先生:天津有,我們原來送過去的(八寶油茶)在天津售賣。不光天津,其他地方也在賣。但我們現在不發貨。油茶類有4個品種,其中1個品種停止銷售,我也不生產了。也就是說,檢查出來那個批次(產品有問題)都封存在車間了。檢查出來(問題)的可能性有,比如,管理不慎,職工不負責任。我們要整改的很多。我們是老字號,會嚴格要求自己。
記者:老人吃了身體不適會是生產的原因嗎?
楊先生:我們只能通過法院(裁決)了,通過嚴格的衛生檢測。
關于年糕楊八寶油茶面的質量問題,記者聯系食品生產監督部門進行核實,但因為是周末的緣故沒有得到回復。今天節目播出之后,記者會進一步聯系食品生產監督部門,了解年糕楊下架產品的情況,以及這一品牌的其他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核實清楚消費者到底能不能夠放心食用年糕楊。
北京朝陽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傳凱和《天天3·15》特約評論員包華點評相關新聞事件。
主持人:在這個事件當中,商家到底需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鄭傳凱:首先,商家是需要承擔一定法律責任的。這個法律責任有幾個層次,從民事法律責任的角度講,按照食品安全法第96條的規定,如果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銷售明知不符合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了要求商家賠償損失之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經營者要求支付10倍的賠償金。從行政法律責任講,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其中包括添加可能致人損害的物質,可能會面臨1萬元以上違法金額貨值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能會吊銷許可證。如果添加食品添加劑造成的后果嚴重,可能面臨刑事法律責任。
主持人:商家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還是挺多的,是吧?
鄭傳凱:對。
主持人:包華,您是否認同鄭律師的意見?
包華:我認同鄭律師的意見,但有一個問題,資料說商家的八寶茶油茶面已經下架,但具體原因沒有聽清楚。
主持人:我拿到的相關資料顯示,北京市食品安全辦通報老字號年糕楊的八寶油茶面檢測出不應檢出的甜味劑安賽蜜。
包華:這個表述存在一定歧異,“不應檢出”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性是產品中完全不能夠添加,一旦添加就會影響食品的安全。另一種情況是包裝袋上沒有寫。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鄭律師談到的三個層次的法律關系。事實可能是這三個層次法律關系判定的依據,如果事實不清晰,認定它的法律責任的時候就會有些出入。
主持人:消費者王先生投訴說他姥姥吃了(八寶油茶)以后身體不適腹瀉。(對于)這個問題,消費者到底該怎樣維權?按照剛才年糕楊的楊老板說的,“你可以去告我們”,只能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鄭律師,您覺得在法律途徑上應該怎么維權?
鄭傳凱:消費者如果在食用食品的過程中或食用食品之后存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診。另外,一定要保留相應證據,比如掛號單、醫囑(包括診斷證明)。如果涉及到食品的添加劑問題,可能還要保留相應的化驗單,作為將來維權的證據。講解決法律糾紛有幾種途徑,首先是協商,然后可以向工商部門申訴或舉報,如果存在添加食品添加劑嚴重違法的情況,可以向公安部門舉報。訴訟也是比較合理的途徑。
主持人:從剛才商家的態度上來說,我認為你吃了我的油茶面是不應該有腹瀉的癥狀的,如果出現,只能通過訴訟的途徑木來解決問題。這個態度你認可嗎?
包華:態度稍顯強硬,雖然商家說的內容在理上,但表達方式令消費者很難接受。另外,針對于消費者手上有產品,確實還沒有吃,商家和緩一點,把這些產品交給第三方做鑒定,看其中是否有違反食品安全的相關內容。如果有,商家承擔一定責任,如果沒有,可能就是屬于個性體征的問題,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完全可以用一種比較協調、和緩的方式解決,但這個表態稍顯強硬。
主持人:關于是否能夠添加甜味劑,以及怎么添加的問題,在政府的通報上,表述容易讓人產生歧異。政府是否就應該就食品安全性的問題,從食品安全的角度給一個可以讓公眾確認的信息?
包華:我認為必須給,首先,現在下架的措施是政府相關部門給出來的近似于行政處罰的措施。這個處罰的措施一定要講清楚原因,必須讓所有消費者得以了解。第二,目前根據消費者的反饋,雖然北京下架了,外地并沒有下架?梢(下架措施)只適用于當地,不適用與外地。這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就會存在一定差異,外地消費者的權益就很難得到相對應保證。我認為,職能部門在給出來相對應的確認信息之后,一定要不能產生歧異,否則,會造成進一步恐慌。
主持人:關于下架的信息只是在北京市內可以執行,離開了北京市,其他地方依然在賣這個產品,這樣會不會產生一些問題?
鄭傳凱: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依據我國食品安全法82條,我國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但涉及到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風險警示的信息,如果影響特定區域,可以由有關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進行公布。如果遇到這種問題,按照相應法律法規以及行政程序,應該是將信息進行上報,由國家食品安全衛生部門進行統一通報。
主持人:也就是說,在進行區域性保護的同時,應該把信息通報給上級領導機關,然后由他們在全國范圍內決定是否應該統一執行這一下架的措施,是這個意思嗎?
鄭傳凱:是這樣的。
主持人:年糕楊品牌光確實是老字號,老字號到底該怎樣創新?創新的同時保證產品質量,保住老字號的招牌。這可能是很多老字號企業都需要思量的問題。我們不妨給這些老字號出出謀、劃劃策。
包華:第一,老字號根據生活環境不同、社會環境不同,對于傳統產品改變配方,調整口味和用料。這一點是合理的。年糕楊配合現在人的生活標準和生活方式做無糖的(產品),但為了保證口感傳統的口感,需要加點甜味素。第一,加進去的甜味素是國家法律規定允許加的,其次,符合標準沒有超標。第二,創新內容要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和規范。比如,在產品外包裝袋上一定要標明加進去的內容,給消費者一個提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老字號可以創新,但在創新的同時必須考慮到現實環境中的法律規定,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遵守國家相關的法理制度和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才叫真正的創新。否則,這種創新是對消費者有重大影響的。
主持人:在創新的同時要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這個知情權到底是什么?從法律的角度,他們應該怎樣保護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
鄭傳凱:任何一家老字號創新的基礎必須是嚴格依照現行的法律法規。具體到本期的案例,可能提供的食品銷售的食品確實沒有存在任何問題,但至少有一點,在添加食品添加劑過程當中沒有在包裝上進行明示。這一個行為就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是違法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