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六福、周六福、金鳳祥、謝瑞麟等部分珠寶飾品不合格 相關貨品已下架
文/本報記者 井楠 郭曉昊
昨日,廣州市工商局的珠寶抽檢報告見諸各大媒體平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據檢測結果顯示:廣州市場上,貴金屬、玉石抽檢的合格率分別僅為七成、五成,知名品牌香港金六福、香港周六福、金鳳祥、謝瑞麟等均因有部分珠寶飾品不合格而登上黑名單。
那么普通消費者又應該如何區分成色不足的珠寶飾物呢?有專家建議最好送去專門機構進行檢驗。
賣不合格金飾
商家將被罰款
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當日檢測的金銀、玉石標的共有348組,其中的51組屬于成色不足或成色有問題,百分比高達14.7%;依此結果類推,我們在市場上購買黃金玉石首飾,如果買100件,就很可能有15件是成色不足的。
據市工商局消保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的黃金成色不足產品既有18K金,也有千足金,只有黃金含量達到了99.9%以上份額的產品才能叫千足金,但檢測結果顯示,如周六福的一款吊墜,黃金含量明顯不足99.9%;而只有黃金含量達到了75%以上的產品才能叫18K金,檢測結果中,很多18K金產品卻不足這個含量。而檢測中,玉石產品的成色問題是:用合成的C貨、染色優化處理的B貨來冒充天然玉石A貨。
據悉,工商部門已經責令經銷商下架不合格商品,并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對部分經銷商處以不高于貨價三倍的罰款。而本報記者昨日在市中心的周六福、謝瑞麟門店了解到,質檢不合格產品的同類貨品已經全部被拿下架,商家自稱目前影響不大,但估計隨著抽檢結果的廣為人知,相關商家的生意還是會受到影響的。
大商場品牌珠寶商家質量較過關
繼2010年11月周生生被查出來金首飾純度不足問題后,1年時間里,黃金首飾純度不足、合金造假的丑聞屢屢見諸報端。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金首飾的成色不足呢?記者采訪了周六福珠寶廣州分部的柜臺經理,他們認為:零售商十分冤枉,因為大家都是統一進貨,成色是否足量他們也不知道;如果有問題,也是加工制作環節出了問題,但他們不愿意透露是從哪家企業拿的貨。
記者隨后聯系到金葉珠寶的市場部總經理鐘邵,他們的企業是國內乃至全亞洲規模最大的珠寶首飾加工商之一,為香港和內地多家知名零售企業長期供貨。鐘邵認為:“大型企業都有自己完善的質量檢測部門,每個生產環節都會對產品進行全面的檢查,理論上不會出現大的紕漏;但任何生產都會有誤差存在。即使在歐美業內,也可能出現誤差。”他還透露,小型加工企業、作坊的生產過程遠沒有大型企業規范,類似的誤差十分普遍,有的是商家無心為之,有的則是有心偷工減料了。
廣州粵鵬金黃金超市的鄭凱波介紹:周六福珠寶的“喊冤”并非十分客觀。雖然零售企業不負責生產,但挑選什么樣的供貨商、如何檢測產品,卻是零售商的權利。負責的零售商至少應從信譽好、質量過關的供應商那里拿貨,而不應該圖便宜,從雜牌作坊中隨便拿貨,拿回來后又從來不做檢查。
廣東粵寶的朱志剛介紹說,總體來看,大商場品牌珠寶商家的質量還是比較過關,黃金首飾純度不足、玉石以次充好的現象比較少。
廣東省金銀珠寶商會會長梁展雄接受記者專訪時認為,與食品、紡織等行業相比,黃金行業的造假、成色不足現象并不算突出;因為黃金材料價值昂貴,企業投資金額巨大、利潤率不高,幾乎沒有企業只想做一錘子買賣就走人;成色不足的現象,多是無心之過。
如何防范金飾玉石造假
一、認準權威機構檢驗證明: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購買珠寶首飾時要仔細查看產品的合格證,2007年出臺的《珠寶飾品標識規定》中有明確條文:由具有CMA、CAL、CNAS資質的珠寶貴金屬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證明可視為合格證,可以作為珠寶飾品的其它標識物的一部分。消費者要注意核對檢驗證明(鑒定證書或檢驗報告等)中的內容與商品標簽中標識的內容是否一致。
二、要求發票上注明重量:購買時還需要對首飾的重量進行重新確認,同時,要求商家將商品的重量登記在購買憑證上。
三、去專業檢測機構檢驗:記者走訪了天河區的多家舊金回購中心,發現這些中心只能檢查出是否高純度黃金、中間是否有人為摻假現象,而沒有工商局的專業技術設備來分析查出其中的細微差異。如果要想查出其中的高純度差異,只有去廣東省黃金公司、廣州地質局檢測中心這些特別專業的實驗室。
四、購買玉石要先看顏色層次:對于玉石的A貨、B貨、C貨差異。一般來說,顏色均勻無過渡、色彩層次感不強而價格低廉的產品多為B貨與C貨,A貨中顏色均勻的首飾,價格均在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