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首屆陳年茅臺酒拍賣會收場,成交55瓶競拍者多為私企老板,有的為了喝有的為送禮

57個座位擺在拍賣大廳,不少競拍者因為椅子不夠只能站在大廳后面,這讓澤潤拍賣有限公司的李蒙感到既內疚又驚喜。內疚自然是因椅子數量安排不夠,驚喜則是前來競拍的人數量之多超出了他的想象,“沒料到會有這么多人來,畢竟這是青島第一次搞茅臺酒拍賣,我們以為能來五十多人已經很多了。”12月28日下午,青島市首屆陳年(微博)茅臺酒拍賣會在青島澤潤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大廳舉行。本次拍賣會共拍出55瓶陳年茅臺 ,成交額近35萬元,成交率達到70% 。和之前市場上的茅臺酒成交價格相比,此次拍賣會上的茅臺酒成交價格明顯走低。這一方面反映出陳年茅臺酒市場漸漸冷清,另一方面反映出茅臺酒收藏者的消費趨向理性。
剛開場就冷場
12月28日下午2點,在開發區長江東路澤潤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大廳,首屆陳年茅臺拍賣會即將展開。拍賣會正式開始 ,讓李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第一組競拍的1989年產5瓶茅臺亮出底價 3.2萬元之后,大廳內鴉雀無聲,盡管拍賣師一再喊出底價 ,但競拍者卻無動于衷,沒有一個牌子舉起來。事后李蒙這樣回憶自己當時的感受:心里很涼。“我當時在想,是青島真的沒有拍賣茅臺的市場,還是我們的拍賣策略有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擺出幾瓶幾千元的茅臺酒烘托烘托氣氛再擺上幾萬元的?”由于無人參與競拍,拍賣師只得說:“3.2萬最后一遍,如無意拍賣將進行下一輪競拍品的拍賣。”這時,777號競拍者亮出了自己的牌子,大廳內頓時活躍起來。“777號,3.2萬,還有沒有更高的?”經過四輪競拍,第一組5瓶競拍茅臺以3.5萬元的價格拍出。
記者注意到,不少競拍者對競拍品的選擇更加趨向理性,拍賣會剛開始的冷場就是一個例子,一位競拍者散場后告訴記者,一開始之所以現場冷清,就是因為大多數競拍者對于陳年茅臺酒的價位有了新的定位,“我當時也在估量,茅臺市場現在比較冷清,不少茅臺酒價格走低,3.2萬到底合不合理?”
最貴一瓶3.5萬元成交
在理性競拍的氛圍下,不少茅臺酒都拍出了遠低于市場價的成交價,兩瓶一組的上世紀80年代陳年茅臺價位約在2.8萬元左右,當天成交的一瓶最貴的陳年茅臺價格也不過3.5萬元。
“那瓶酒是1972年3月7日產的陳年貴州茅臺,最后拍出了3.5萬元的價格,說實話,這個價格比市場價低很多。”李蒙認為,該酒之所以以低價成交,與青島茅臺拍賣市場冷清有關,“不少人并沒有收藏熱情,雖然咱們青島的有錢人也不少,但他們大多對藏酒沒有研究。”另一原因則是由于不同的競拍者有不同的收藏喜好,“有的買家專門收藏一個系列,這瓶酒并沒有成系列,因此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
對此,收藏者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參與競拍的人告訴記者,陳年茅臺酒之所以價格走低還跟市面上假酒流傳有關,“假酒的出現壓低了真酒的價格,這讓人很頭疼。”李蒙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參加拍賣的陳年茅臺絕對是真品,“光請鑒定師吃飯就吃了好幾頓。”盡管有種種原因,但以3.5萬元的價格拍下一瓶1972年的陳年茅臺讓買家感到很滿意,“沒想到能這么便宜,也可能是大家對這瓶酒不感興趣吧。”
競拍者多為私企老板
究竟什么樣的人在參與茅臺酒的收藏和競拍?記者從青島澤潤拍賣有限公司孫經理處了解到,參與本次拍賣的競拍者年齡大都在40歲左右,“主要是一些事業有成的私企老板。”
一位競拍者老劉告訴記者,茅臺酒收藏雖然投資不大,但“百八十萬的也不是個小數目”,因此,圈里的人大都是一些經商人士。“一般是做酒店餐飲或者是搞工程的。”這些人互稱酒友,對于茅臺酒的喜好由之前的收藏向之后的投資轉變。“一開始我們就是喜歡這個東西,但后來時間長了性質就有了變化,有時候朋友那里一個系列正好缺這么一瓶酒,我這里有,他想拿,就得加錢,慢慢地也有投資的性質。”除了經常聚會之外,陳年茅臺酒收藏者還經常參加各地的拍賣會,老劉不久前只身前往北京參加了一場拍賣,場面之火爆令他震撼,“再看看咱們青島,跟人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其實咱們有錢人是不少的,但懂酒的人實在太少了。”
一些競拍者則純粹是為了喝酒或者應酬前來,老劉稱,也有一些人收藏茅臺酒純粹是嗜酒,“他們大多選擇一些品相不好的上世紀90年代的茅臺酒,價格也不高,換成70年代的肯定也舍不得喝。”還有人則是為了將其作為禮品送人,一位競拍者在拍賣開始前就盯上了四瓶上世紀90年代的茅臺酒,他頗為幽默地告訴記者,“如果沒人叫價,我就把這四瓶酒買走,就是為了送禮才買的,別的酒我看也不會看。”
主辦方:看來明年還能搞
競拍者目標明確,但主辦方則顯得信心不足。李蒙告訴記者,在拍賣會開始前一些業內同行還曾提醒他們謹慎行事,業內不少人士認為,青島的拍賣市場并不活躍,金玉珠寶類的拍賣都不火爆,更何況陳年茅臺酒,“他們告訴我們還是低調點比較好,畢竟是第一次吃螃蟹,我們也是抱著這個心態來的,不求賺錢,只求保本。”
實際情況卻讓李蒙感到興奮,整個拍賣活動進行了兩個小時,共拍出55瓶陳年茅臺及21瓶地方名酒,成交額近35萬元,成交率達到70% ,“還是賺了,這讓我們感到很高興,盡管青島茅臺酒的拍賣市場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比較冷清,但有很大的潛力,我們決定把這個活動繼續做下去。”
收藏者老劉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以我收藏茅臺酒數年的經驗來看,陳年茅臺酒在2012年很可能有上漲的行情,因為現在已經跌得很低了。”
澤潤拍賣有限公司的孫經理稱,該公司將在2012年上半年舉辦青島市第二屆陳年茅臺酒拍賣會,”希望到那個時候茅臺酒的行情會更好,青島市場的潛力也能被充分發掘出來。”文/圖 記者 田野
你知道嗎?
不同年代的真茅臺有不同特征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土陶瓷瓶+木塞
主要特征:(1)正貼:“貴州茅臺酒”和“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品”均為簡體。(2)背貼:文字簡體、豎排,結語“特此敬告”,日期格式為藍色漢字。背貼廠名落款先為“貴州省茅臺酒廠”,后為“地方國營茅臺酒廠”。(3)封口:木塞,封口紙上印有“貴州”兩字。
1966年7月起:乳白玻璃瓶
主要特征:(1)1967至1968年,五星茅臺修改背標說明,內容中提到“三大革命”,這種酒稱為“三大革命”。(2)日期格式前期延續上世紀60年代初為藍色漢字,后期為藍色數字,兩種日期格式分界的時間在1975年3月到1977年10月之間。
1978年:三大葵花
1978年經批準,有25.8萬張原封存的葵花牌商標被用于內銷酒上,即正標為“葵花牌”,背貼為“三大革命”,三大葵花生產時間只在1978年,大約從年初至10月份左右。這期間生產的內銷茅臺,并非全部是三大葵花,也混雜有五星茅臺。
1979~1986年:五星茅臺
特別提示:茅臺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封口一般都采用鮮紅的賽璐璐皮子,但1978年后期卻采用暗紫紅色半透明的賽璐璐皮子。由于半透明瓶頸出現一圈白環,有人也稱之為“白環酒”。暗紫紅色半透明的賽璐璐皮子開始使用的時間約1978年10月左右,結束使用的時間在1980年五六月。
1986年8月茅臺酒廠接上級通知更改內銷酒包裝,由540毫升改為500毫升,并改塑料蓋為鋁蓋,瓶身棉紙取消,開始使用外盒。